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26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51.响应面法优化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合成甾醇共轭亚油酸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正己烷体系中催化植物甾醇与共轭亚油酸合成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以植物甾醇酯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酸醇摩尔比6∶1,反应温度40℃,酶用量9.6%(占底物质量),反应时间87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7.5%.
    关键词: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植物甾醇;共轭亚油酸;甾醇共轭亚油酸酯;响应面法;Candida rugosa lipase;phytosterols;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tero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ester;RSM
  • 2252.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及掺伪鉴定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油茶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等功能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较高.系统阐述了油茶籽油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调节免疫、预防肥胖及护肝等方面的营养保健作用;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法、色谱法、电子鼻技术等鉴别油茶籽油的方法,并分析了各种鉴别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开发建立一套准确、快速、定量甄别检测油茶籽油掺伪的方法.
    关键词:油茶籽油;营养价值;掺伪;检测;oil-tea camellia seed oil;nutritional value;adulteration;detection
  • 2253.水相体系酶法制备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水相体系中脂肪酶Thermo 4S-3水解大豆粉末磷脂制备甘油磷脂酰乙醇胺(L-α-GPE)的可行性,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磷脂酰乙醇胺(PE)转化率和L-α-GPE得率的影响.确定脂肪酶Thermo4S-3催化制备L-α-GPE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底物质量浓度5 mg/mL,反应温度40℃,酶添加量30 U/mL,CaCl2添加量3.33 mg/mL,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PE转化率为95.5%,L-α-GPE得率为93.6%.
    关键词:大豆粉末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甘油磷脂酰乙醇胺;脂肪酶Thermo 4S-3;制备;soybean phospholipids powder;phosphorylethanolamine;glycerylphosphorylethanolamine;Thermo 4S-3 lipase;preparation
  • 2254.顶空-气质联用法鉴别油茶籽油真伪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对油茶籽油、大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油可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通过对比挥发性特征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求同求异,得出了一种油荼籽油真伪鉴别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油都有近百种可挥发性成分,但50%以上的可挥发性成分所有油都有;每种油都有些特有的挥发性成分,但能以起到定性作用、含量较高的不多,但正是这些挥发性成分让油茶籽油真伪鉴别变得可能;顶空进样器平衡温度是影响挥发性成分检出种类及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平衡时间一致时,挥发性成分检出种类及量与平衡温度正相关;同一油种的可挥发性成分含量略有差别,但种类高度一致;该方法可以测出掺假浓度大于5%的油茶籽油.
    关键词:顶空-气质联用;油茶籽油;挥发性成分;特征物质;真伪鉴别
  • 2255.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中茶叶籽粕粒度、料液比、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得出影响茶叶籽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频率;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粕粒度60目,提取pH9.5,料液比1∶14,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5h,超声频率35 kHz;在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茶叶籽蛋白的提取率为89.01%,蛋白质的含量为76%.
    关键词:茶叶籽蛋白;碱提;提取率;超声波辅助;tea seed protein;alkaline extraction;extraction rate;ultrasonic-assist
  • 2256.HPLC-FLD快速测定大豆中的多环芳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建立了大豆中多环芳烃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乙腈-四氢呋喃(1+1)提取大豆中的多环芳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光谱(HPLC-FLD)法测定多环芳烃含量.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0.61 μg/kg和0.27 ~ 2.04 μg/kg,线性范围为2~ 200 μg/kg,回收率在81.7% ~9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0% ~ 10.44%之间.
    关键词:HPLC-FLD;大豆;多环芳烃;HPLC-FLD;soybean;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 2257.溶剂法提取柠檬籽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丙酮做提取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柠檬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水浴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因素对柠檬籽油得率的影响趋势.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是:温度为85℃,时间为3.5h,物料比是1∶10,得到柠檬籽的出油率为36.03%;对出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水浴温度.柠檬籽油为淡黄色液体,具有较好的香味.此提取方法稳定可靠,能为柠檬籽油的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柠檬籽;油脂;索氏抽提法;正交优化
  • 2258.基于超高压的稻谷亮白曲霉杀菌效应及其萌发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人工表面污染亮白曲霉的稻谷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超高压加工参数(压力、保压时间、预浸泡时间)的杀菌效果及加工后稻谷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压力、保压时间、预浸泡时间等参数对稻谷亮白曲霉的杀菌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当压力大于300 MPa时,亮白曲霉存活量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且保压时间越长亮白曲霉存活量下降幅度越明显.而在超高压处理前对稻谷进行预浸泡也可有效提高超高压的杀菌效果,且预浸泡时间越长提高效果越明显.此外,超高压加工可有效实现稻谷的休眠,在较低压力(100 MPa)下即可使稻谷完全失去萌发能力,而浸泡预处理对于稻谷的萌发能力略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超高压;稻谷;亮白曲霉;杀菌;萌发
  • 2259.不同甘油三酯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增殖模型,探讨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和三亚油酸甘油酯对Ox-LDL诱导的细胞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HUVSMC的增殖,划线伤口愈合法测定HUVSMC迁移能力来观察不同甘油三酯对Ox-LDL诱导HUVSM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对质量浓度为50 mg/L的Ox-LDL所诱导的HUVSMC的增殖、迁移,三硬脂酸甘油酯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使平滑肌细胞PCNA的表达上调,而三油酸甘油酯和三亚油酸甘油酯有抑制作用并使平滑肌细胞PCNA的表达下调.
    关键词: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三亚油酸甘油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tristearin;triolein;trilinolein;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mooth muscle cell;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 2260.籼米胶稠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为了建立籼米胶稠度测定新方法,采用物性仪测定了籼米胶的反挤压特性和蒸煮籼米的压缩特性,并分别探讨了压缩量、测试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籼米胶反挤压法最佳测定条件为压缩量15mm,测中速度和测后速度为1 mm/s;5种籼米胶反挤压特性指标胶强度、稠度、黏度和硬度与国标法的胶稠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蒸煮籼米的压缩法最佳条件为压缩量70%,测试速度0.2mm/s,5种蒸煮籼米的最大压缩力和滞后损失与国标法的籼米胶稠度均呈显著的相关性;籼米胶反挤压法和蒸煮籼米压缩法均可用于籼米胶稠度的测定与评价,而蒸煮籼米压缩法优于籼米胶反挤压法.
    关键词:籼米;胶稠度;反挤压;压缩
首页  上一页  ...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