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217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161.薏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淀粉消化性对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薏米为原料,制取薏米粉和薏米淀粉,研究其理化性质和消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薏米粉与薏米淀粉理化性质和消化性有很大差别.薏米淀粉的黏度要高于薏米粉的黏度,薏米粉的峰值黏度与薏米淀粉相比降低了43.3%.相同温度下,薏米粉的溶胀度和可溶指数明显高于薏米淀粉.薏米粉中快速消化淀粉57.26%(基于总淀粉)、慢速消化淀粉37.17%、抗性淀粉5.57%,薏米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81.8%、慢速消化淀粉10.24%、抗性淀粉7.96%,故薏米淀粉比薏米粉更容易消化.
    关键词:薏米粉;薏米淀粉;理化性质;消化性
  • 2162.茶叶籽油水代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茶叶籽仁为原料,进行水代提油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茶叶籽仁粉碎细度、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茶叶籽仁提油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茶叶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仁粉碎细度60~80目,提取温度90℃,水料比3.5∶1,提取时间3h.在最佳条件下,茶叶籽油提取率达90.2%.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水代提取
  • 2163.发芽糙米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优选糙米发芽工艺条件,通过碱酶两步法提取糙米淀粉,研究发芽对糙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淀粉膨胀度增大,且随温度升高而提高;透明度升高了57.14%;峰值黏度基本不变;冻融稳定性提高,凝沉特性得到改善;淀粉凝胶的凝胶粘性有所提高,硬度和胶凝性有所降低;碘兰值减小,说明糙米发芽后其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或聚合度减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发芽后糙米淀粉颗粒变得圆滑,棱角较发芽前不明显.综上得出,发芽对糙米淀粉的理化特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发芽糙米;淀粉结构;理化特性
  • 2164.响应曲面法优化油菜籽清油提取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油菜籽清油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了清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通过对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Protex 6L和中性蛋白酶Protex 7L的筛选,发现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的清油出油效率最高.选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蛋白酶酶解提取菜籽清油工艺,得到最佳参数为:加酶量1.5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00min,酶解pH 9.0,此时菜籽清油出油效率为62.31%.且本研究所制得的清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际标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45%,是很好的食用性油脂.
    关键词:油菜籽;水酶法;清油;响应曲面
  • 2165.燕麦麸油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后的分析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燕麦麸油及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富集后的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26.07%、亚油酸67.10%、亚麻酸1.37%、二十碳三烯酸2.47%.其中经过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亚油酸含量达67.10%,远高于燕麦麸油中的35.80%,说明尿素包合法富集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好.
    关键词:燕麦麸油;尿素包合法;富集;气相色谱-质谱法;oat bran oil;urea adduction fractionation method;enrichment;GC-MS
  • 2166.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条件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酸种类、酸添加量、水添加量、酸处理温度、酸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酸处理温度60℃,50%柠檬酸添加量0.22%(占油质量),水添加量3.34%(占油质量),酸处理时间24.78 min.在优化条件下,脱胶菜籽油磷含量为15.67 mg/kg,脱胶率达93.76%,与模型预测值14.70 mg/kg,脱胶率94.15%很接近.
    关键词:菜籽油;柠檬酸;脱胶;响应面法;rapeseed oil;citric acid;degumming;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167.酶解法提取南极磷虾虾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酶解法结合溶剂萃取从南极磷虾中提取虾油,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先加碱性蛋白酶再加中性蛋白酶的加酶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酶的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料液比1∶3.4,先加入0.1%碱性蛋白酶在pH 8、55℃下酶解2h,再加入0.1%中性蛋白酶在pH 7、50℃下酶解2.5h.该条件下虾油的提取率为64.52%.提取的虾油酸值(KOH)为61.07 mg/g,碘值(Ⅰ)为157.87 g/100 g,过氧化值0.45 mmol/kg,水分及挥发物0.84%,不皂化物0.64%,不溶性杂质0.09%.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1.24%,其中EPA为9.82%,DHA为21.97%,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南极磷虾;虾油;酶解;理化指标;脂肪酸
  • 2168.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挥发性成分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 HS - SPME - GC/MS)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小麦粉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对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粉挥发性成分的最佳分析条件为,萃取头DVB/CAR/PDMS;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60 min;解析时间3 min.经鉴定分析小麦粉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酮类、醇类、有机酸及杂环类等多种成分.原样和储后2个月样中最高的是烃类和醛类,其次为醇类、酮类.储藏2个月后,变化较明显的挥发性物质有己醛、苯甲醛、辛醛、2-壬醛、己醇、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
    关键词:小麦粉;储藏;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 2169.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强化对酸奶的流变和感官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改性大豆浓缩蛋白(SPC)强化型酸奶的流变、感官和一些物化性质.保持原料乳蛋白质含量2.8%不变,分别用SPC替代10%、20%、30%、40%、50%、60%、70%的酸奶中牛乳蛋白制备强化型酸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乳中SPC含量升高,酸奶达到发酵终点pH 4.4时酸度从71.5°T降至39°T,持水率从51.85%上升至67.53%,亮度从84.92降至81.27;储存模量和黏度升高,假塑性增强;用SPC替代40%牛乳蛋白制备出的强化型酸奶与相同蛋白质含量的市售伊利酸奶流变性质类似.通过比较不同酸奶的流变、物化、感官特性,说明用SPC替代30%牛乳蛋白时制备出的酸奶最佳.
    关键词:酸奶;改性大豆浓缩蛋白;流变学;感官评定
  • 2170.柠条锦鸡儿籽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柠条锦鸡儿籽油进行萃取,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HPLC - APCI - MS柱前衍生法分析柠条锦鸡儿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柠条锦鸡儿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柠条锦鸡儿籽油萃取率为6.70%;柠条锦鸡儿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为71.84%,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1.79%和17.03%.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柠条锦鸡儿籽油;响应面法;HPLC-APCI-MS柱前衍生;成分分析
首页  上一页  ...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