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1.麦胚谷胱甘肽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旨在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检测小麦胚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含量的方法.为了更高效地提取谷胱甘肽,在水作溶剂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浸泡时间、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溶剂pH和沉淀剂比例对谷胱甘肽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在2种色谱柱上,考察了5种流动相下谷胱甘肽含量测定结果.最终确定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pH4.0,料液比1∶30,浸泡1h后在0℃下超声10min,沉淀剂比例为1∶2.0;色谱条件为:Fusion-RP柱(150×4.6mm,4μm,8nm);流动相:水(0.08%辛烷磺酸钠+0.24%磷酸二氢钠,以磷酸调pH2.5)-乙腈(体积比为82∶8);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测定了19份不同来源麦胚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发现谷胱甘肽含量差异显著,最高达180.71mg·(100g)-1.
关键词:麦胚;谷胱甘肽;提取;含量
-
2192.磷脂酶C在酶法脱胶中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磷脂酶C(PLC)是一种作用于甘油磷脂C3位上甘油磷酸酯键的脂类水解酶,水解产物为甘油二酯及有机磷酸酯(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或磷酸肌醇等).应用PLC进行酶法脱胶因具有显著提高毛油精炼率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PLC酶法脱胶的原理、研究进展及PLC酶法脱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PLC酶法脱胶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磷脂酶C;植物油;酶法脱胶;phospholipase C;vegetable oil;enzymatic degumming
-
2193.油菜籽酶法破壁出油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试验对油菜籽酶法破壁出油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种破壁酶的筛选,发现果胶酶破壁效果最好,菜籽出油效率最高.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PB试验发现加酶量(P <0.000 1)、酶解温度(P =0.0031)和料液比(P =0.0007)对油菜籽破壁出油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最佳破壁出油工艺参数为:加酶量1.00%,酶解温度50℃,料液比1:6,酶解时间3h,pH值4.5,出油效率高达95.13%.同时,建立了油菜籽酶法破壁出油工艺的二次数学模型,对菜籽油的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油菜籽;酶法破壁;出油工艺
-
2194.不同品种葵花籽油抗氧化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用超声波法提取S-31、MGS、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5个品种葵花籽油,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比较加速氧化对不同品种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的影响,综合筛选出具有高抗氧化性的油葵品种.结果显示,S-31葵花籽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量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品种(P<0.05),且酸值的变化量显著低于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表明S-31品种抗氧化性较好.
关键词: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共轭二烯;共轭三烯;抗氧化性;sunflower seed oil;peroxide value;acid value;iodine value;conjugated dienes;conjugated trienes;antioxidant activity
-
2195.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小麦胚芽不饱和脂肪酸丰富、内源酶活性高,极不耐储藏,因此,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是小麦胚芽开发利用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热风干燥法、蒸汽处理法以及微波处理法等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脂肪酶活力、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含量、营养与感官品质变化等角度评价其稳定化效果,并对不同稳定化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微波;热风干燥;蒸汽
-
2196.几种薯类与豆类抗性淀粉的抗消化性及其益生效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用压热法制备了木薯、红薯、马铃薯、豌豆和绿豆5种抗性淀粉,研究了它们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抗消化性,以及它们对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胃液对木薯、红著、马铃薯、豌豆和绿豆抗性淀粉的消化作用很小,人工肠液对它们有明显的消化作用;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先后作用,它们的消化率都比单独人工肠液处理后的要高;各种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链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作用.综合分析可知,对肠道益生菌增殖作用最强的是豌豆抗性淀粉,其次是红薯和绿豆抗性淀粉,再次是马铃薯抗性淀粉,最差的是木薯抗性淀粉.
关键词:薯类;豆类;抗性淀粉;体外抗消化性;益生菌
-
2197.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剂(PW12/SiO2).催化剂的XRD分析表明,当催化剂中磷钨酸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5%时,磷钨酸在二氧化硅中高度分散.用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来评价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190℃,体系压力3.0MPa,搅拌转速为400r/min,15%PW12/SiO2用量为废油脂质量的5%,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6∶1,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0%.
关键词:废油脂;生物柴油;溶胶-凝胶;磷钨酸;二氧化硅
-
2198.无溶剂体系酶催化油酸淀粉酯的合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玉米淀粉和油酸为原料,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油酸淀粉酯的酶催化合成.主要考察了酶与淀粉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底物比、时间等参数对油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取代度的测定,并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的添加量为6%、温度70℃、底物质量比1∶7,在上述条件下反应12 h,取代度可达0.201.同时,使用紫外吸收光谱和FT-IR谱图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关键词:油酸淀粉酯;酶;无溶剂体系;取代度
-
2199.小米米线制作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小米为原料研磨成粉制作小米米线.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马铃薯改性淀粉、早籼米粉、水分添加量和蒸制时间的范围.以指标权值小米米线弹性0.2、咀嚼性0.2、拉伸性0.3、感官评分0.3、加工性0.2为小米米线品质的评价指标做正交试验.经试验,小米米线的制作条件为:食盐0.4%、焦磷酸钠0.03%、马铃薯改性淀粉12%、早籼米粉8%、含水量60%、蒸制时间6min.以此得到的小米米线综合加权评分为67.205,感官评定为8.7,口感较好、米线光泽好.由此可预测,小米米线的加工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小米;小米米线;质构性质;制作条件
-
2200.栖热菌4-α-糖基转移酶对玉米淀粉凝胶特性及抗消化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利用栖热菌4-α-糖基转移酶(TSαGT)处理玉米淀粉,通过质构TPA及酶解分析等方法研究该酶对玉米淀粉糊化、凝胶特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SαGT可以显著降低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从30%降低至10%),从而使淀粉糊冻融稳定性提高、糊透明度改善;在0.03~0.09 U/g酶加量条件下,TSαGT可使玉米凝胶硬度略微降低,而胶着性和咀嚼性提高到原来的1.6倍,黏接性、回复性和弹性也得到小幅提高,同时玉米淀粉的慢消化及抗消化淀粉成分分别提高至原来的1.5和1.9倍.因此,TSαGT可应用于玉米淀粉的优化改性,控制合适的酶处理程度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淀粉糊及凝胶的应用特性,同时增加其抗消化性.
关键词:玉米淀粉;4-α糖基转移酶;质构特性;消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