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碱酶两步法提取沙棘籽蛋白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首先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沙棘籽蛋白,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 10、料液比1∶12、温度60℃、时间60 min;然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中蛋白质进行酶法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pH 8.5、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40 U/g、料液比1∶10、温度60℃、时间60 min.通过碱、酶两步法提取后,沙棘籽蛋白总提取率为73.86%.对沙棘籽蛋白进行氨基酸分析,其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较大豆分离蛋白更均匀,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
关键词:沙棘籽;蛋白质;碱酶两步法
-
1862.芝麻油掺菜籽油鉴别方法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5种不同芥酸含量的菜籽油与4种芝麻油所配制的120个掺伪油样为原料,分别采用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和甘三酯组成分析法对芝麻油中掺菜籽油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中,当分别以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含量为标准判断检出限时,检出限最低,分别为5%和4%;甘三酯组成分析法中,以β-LOL和β-PLL含量之和为判断标准检出限为21%.综合这3种方法认为: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是芝麻油掺菜籽油的最好鉴别方法,其余2种方法只是对上述方法的一种验证与补充,一般不优先采用.
关键词:芝麻油;菜籽油;掺伪;全样脂肪酸;Sn-2位脂肪酸;甘三酯
-
1863.乙酸乙酯逆流萃取米糠蜡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米糠油加工所得副产物米糠蜡糊为原料,进行乙酸乙酯间歇式逆流萃取米糠蜡的研究.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溶剂比3:1,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30 min,冷却温度20℃,冷却时间2h,逆流萃取3次.此工艺所得米糠蜡得率可达70%,纯度为99.0%,熔点76℃.
关键词:米糠蜡;乙酸乙酯;逆流萃取
-
1864.物理技术降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保收、增产,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但使用农药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可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物理技术或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光照、超声波、电离辐射、低温等离子体、超高压、洗涤、加热等,以期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及提升、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安全的集成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物理技术;农产品;农药残留;降解;physical techniques;agricultural products;pesticide residue;degradation
-
1865.7个鲜食型甘薯产量、产量构成及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不同鲜食型甘薯为试材,研究了7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产量构成、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鲜食型甘薯鲜薯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差异.鲜薯产量以宁薯192、遗字138和黄皮苏薯8较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鲜薯产量与单株薯块重、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7个鲜食型甘薯品种中,红香蕉、北京553的6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宁薯192、黄皮苏薯8的6种营养元素含量则相对较低;品种间营养元素含量变幅较大者是Ca,变幅最小者是Cu.不同鲜食型甘薯品种鲜薯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差异较显著,VC含量的品种间差异较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则相对较小.
关键词:鲜食型甘薯;鲜薯产量;产量构成;品质;fresh-eating sweet potato;fresh storage root yield;yield components;quality
-
1866.鱼汁豆粕混合物限定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限定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固态发酵鱼汁和豆粕的混合物,转化饲料多肽.以可溶性多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的降解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接种量8%,豆粕与鱼汁浓缩液(粗蛋白含量20%)质量体积比(g/mL) 1∶1,发酵时间60 h.对最佳发酵条件下的产物品质进行检测,其中可溶性多肽含量达到23.54%,TI降解率为93.4%,益生菌数量达8.7×109 CFU/g.通过对比发酵原料和产物,结果表明鱼汁和豆粕混合物经混合菌发酵后,其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固态发酵;鱼汁;豆粕;饲料多肽;品质分析;solid-state fermentation;stickwater;soybean meal;feed polypeptide;quality analysis
-
1867.蔗糖形态对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混合体系结晶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质量比9∶1)混合体系为基料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考察不同形态蔗糖(结晶糖、糖粉)和卵磷脂对熔化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卵磷脂时,蔗糖形态对基料油的熔化结晶性质影响不大;添加卵磷脂后,蔗糖颗粒越细,熔化和结晶温度越高;两种形态的蔗糖体系,添加卵磷脂均使结晶温度显著降低.
关键词:蔗糖;氢化棕榈仁油;可可脂;结晶
-
1868.基于酶解后乙醇萃取香草兰净油的GC-MS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不同时间酶解后乙醇萃取的香草兰净油进行成分比较,探讨酶解对萃取样品成分的影响.利用酶解不同时间作为预处理,采用乙醇萃取香草兰净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分别对5个酶解时间下得到的净油分析.结果表明:酶解6h作为预处理乙醇萃取后分离出化合物种类最多,峰面积总量最高,其中香兰素、正十六酸、亚油酸、1,2-苯二甲酸单(2-乙己基)酯、16-甲氧基-14-氧化十六碳-15烯酸、甲酯等14种化合物为共有组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50%以上.酶解不同时间预处理乙醇萃取的香草兰净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有醛类、酯类、酸、醇、杂环化合物等,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关键词:香草兰净油;酶解时间;GC-MS;vanilla net oil;enzyme hydrolysis;time;GC-MS
-
1869.植物油中提取角鲨烯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深海鲨鱼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的破坏对深海鱼类的污染,使得鲨鱼肝油越来越少.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从植物油中提取角鲨烯来替代从鲨鱼肝油中提取角鲨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介绍了角鲨烯的来源和分布,角鲨烯在不同植物油和脱臭馏出物中的含量,并对从植物油及其副产物中提取植物源角鲨烯的不同工艺进行了重点论述,对开展从植物油及其副产物中提取角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其工业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角鲨烯;植物油;脱臭馏出物;提取工艺;squalene;vegetable oil;deodorized distillate;extraction technology
-
1870.超声波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概述了超声波特性及其作用原理,并针对超声波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油料预处理、动植物油脂制取、油脂精炼、油脂改性、油脂结晶和油脂分析检测等方面)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该技术的优势及尚待改进之处,以及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波;油脂;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