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1.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和甘油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加酶量、醇油摩尔比、反应初始加水量、反应温度对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10 mL)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47℃,加酶量220 mg,醇油摩尔比4.3∶1,反应初始加水量35 μL,反应时间30 h.在此反应条件下,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的含量为53.42%±0.05%.
关键词:樟树籽仁油;甘油;中碳链单甘油酯;胰脂肪酶;催化;合成
-
1882.固体碱CaO催化橡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固体碱CaO催化橡胶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h时,由CaCO3分解制得的CaO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以此CaO为催化剂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CaO用量为油质量的1.5%,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为15∶1,反应时间6h.在此反应条件下,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0.70%.
关键词:生物柴油;橡胶籽油;酯交换反应;固体碱
-
1883.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风险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根据苯并(a)芘的性质,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正常压榨的油茶籽油不存在苯并(a)芘污染的风险;油茶籽炒焦容易导致油中苯并(a)芘含量上升;相对于压榨工艺,溶剂浸出工艺制取的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风险更大,其中浸出溶剂的选择是苯并(a)芘超标与否的关键因素;精炼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避免炒焦和带壳压榨、选用合格的浸出溶剂是控制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关键.
关键词:油茶籽油;加工方式;苯并(a)芘;污染;风险
-
1884.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从生产企业取样、实验室培养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初步分析,在目前油茶籽冬季收果,冬、春季节集中加工的情况下,油茶籽及油茶饼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几率较小.经过人工接种培养7、14 d和21 d,油茶饼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分别为1.7、3.6 μg/kg和9.9 μg/kg,而油茶籽仁中AFB1的含量分别为2.6、1.8 μg/kg和低于检出限0.2 μg/kg,说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油茶籽可以被黄曲霉所感染.这为高温季节油茶籽及油茶饼的安全贮存和生产安全提供了警示.
关键词:油茶籽油;油茶籽;油茶饼;黄曲霉毒素
-
1885.油茶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品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次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分析研究了所得油茶籽油的质量品质.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次数3次,每次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35℃,料液比1∶4.该条件下油茶籽油萃取率可达96.3%.制备的油茶籽油品质好,基本符合一级压榨成品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质量指标,可以省去现有的精炼工序;油茶籽油中多酚、黄酮、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脂肪酸组成与压榨、浸出法制备的油茶籽油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油茶籽油;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品质;营养成分
-
1886.微绿球藻油脂提取方法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提高微藻油脂的提取率,以微绿球藻藻粉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提取剂、破壁方法、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微藻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提取剂中工业酒精的提取率最高;破壁方法中反复冻融破壁提取率最高,超声波次之;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提取时间大于2h后,提取率无明显差异;提取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提取温度大于55℃后,提取率增大的幅度减小.正交实验优化的微藻油脂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工业酒精为提取剂,反复冻融法破壁,在65℃水浴中提取2h,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提取率为34.62%.
关键词:微绿球藻;油脂;反复冻融;超声波
-
1887.L-α-磷脂酰胆碱含量对挤压重组米回生动力学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质构仪对6种挤压重组米淀粉的回生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且分析了L-α -磷脂酰胆碱含量对挤压重组米淀粉回生影响的Avrami方程.试验结果表明:L-α -磷脂酰胆碱对挤压重组米的硬度有较大影响,当添加L-α -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在0.3%~0.7%之间时,添加量越大,挤压重组米存放相同时间的硬度值越低;L-α -磷脂酰胆碱对挤压重组米的老化有明显作用,降低了重结晶的增长速率,回生受到抑制;当淀粉分支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L-α-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升高,速率常数k值降低,晶体的成核方式也由瞬间成核向自发成核方式转化.
关键词:重组米;回生;Avrami方程
-
1888.豆腐渣在面条中的应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豆腐渣是加工豆腐、豆浆等的副产物,含有36.2%的膳食纤维和17.8%的蛋白质,用豆腐渣粉替代部分小麦粉能够提高面条的营养价值.研究了豆腐渣粉、谷朊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魔芋粉、氯化钠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豆渣面条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75%、豆腐渣粉25%、谷朊粉3%、CMC0.4%、魔芋粉0.2%、氯化钠1%.按此配方制作的面条在感官品质、烹煮损失、吸水率等方面接近普通面条,为豆腐渣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豆腐渣;面条;品质;质构
-
1889.油茶籽冷榨工艺技术及预处理装备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介绍了油茶籽独特的性能及其组成,对现有油茶籽冷榨工艺技术及压榨效果进行了简述,对油茶籽冷榨工艺的干燥、清理、剥壳分离等预处理装备进行了探讨,并就冷榨茶饼的后续加工要求提出了看法.选择合适的低温螺旋榨油机,控制好工艺条件,可使饼中残油小于4%,冷榨饼是否浸出制油,需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评定.
关键词:油茶籽;特性;冷榨工艺;干燥;清理;剥壳
-
1890.离子交换树脂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脱色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将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串联,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进行脱盐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盐脱色条件为: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体积比为1:2,流速为2.6 BV/h,大豆糖蜜上清液体积分数30%,pH 7,处理温度室温.在此条件下,处理2.0 BV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率为94.89%,脱色率为88.70%,大豆低聚糖含量提高20.80%;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HCl解吸再生,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NaOH解吸再生后,串联树脂柱可以重复使用9次.
关键词:大豆糖蜜上清液;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