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1.聚砜超滤膜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聚砜超滤膜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讨论了操作时间(10 ~60 min),菜籽油-正己烷混合液中菜籽油质量分数( 10%~ 50%),操作压力(0.05~0.20 MPa)和操作温度(10~30℃)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渗透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延长和混合液中菜籽油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降低,但膜对磷脂的截留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渗透通量随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对磷脂截留率影响很小.在实验条件下,聚砜超滤膜对30%菜籽油-正己烷混合液的渗透通量为8 ~33 kg/(m2 ·h),磷脂截留率为60% ~ 80%:对菜籽油的渗透通量为0.2~3.5 kg/(m2·h),磷脂截留率达到91% ~93%.
关键词:超滤膜;菜籽油;脱胶
-
1852.固定波长UV-VIS光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设定不同温度、光强度、光波长、时间对大豆油进行脱色试验,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大豆油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随温度、光强度、光波长及照射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VIS-450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400 lm,温度35℃,时间3h,脱色率为53.2%.UV-365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 400 lm,温度35℃,时间2h,脱色率为42.4%.结果表明:UV-365比VIS-450对大豆油品质劣变影响较大;VIS-450比UV-365对大豆油脱色率影响较大.
关键词:固定波长;UV-VIS光;大豆油;品质;脱色率;fixed wavelength;UV-VIS light;soybean oil;quality;decolorization rate
-
1853.不同菌株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微生物固态生料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12株菌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筛选出高效脱除棉酚菌株和产蛋白酶能力最佳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菌株复配发酵棉籽粕.结果表明:单菌棉籽粕固态发酵实验中地衣芽孢杆菌B12脱毒效果最佳,脱毒率为42.7%,水溶性蛋白含量8.2%,小肽含量4.19%;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菌株为Bsl和Bs3,蛋白酶酶活力分别为43.8U/mL和43.6U/mL;混菌组合发酵中,从脱毒率和营养价值改善考虑,Bl2+Cul为最佳组合,其脱毒率为50.03%,水溶性蛋白含量为9.11%,小肽含量为6.98%.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
关键词:棉籽粕;游离棉酚;固态发酵;小肽
-
1854.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和橄榄油样品中均分离并鉴定出8种脂肪酸组分,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接近,但各脂肪酸含量略有差别.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油茶籽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高为0.156 g/kg,最低的只含有0.077 g/kg,平均值为0.117 g/kg.而橄榄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低的有4.511 g/kg,而最高的达到8.401 g/kg,平均值为5.78 g/kg,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为油茶籽油中的近50倍.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β-谷甾醇含量差异不大,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高于橄榄油.油茶籽油中仅有1个样品含量最低,为1.08 g/kg,其他样品含量都在2.0~3.5 g/kg区间,平均值为2.422 g/kg,而橄榄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较高的2个样品分别有2.05 g/kg和2.09 g/kg,其余样品含量均在1.0 ~2.0 g/kg之间,平均值为1.534 g/kg.油茶籽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为橄榄油样品的1.58倍.
关键词:油茶籽油;橄榄油;脂肪酸;角鲨烯;β-谷甾醇;camellia oil;olive oil;fatty acids;squalene;β-Sitosterol
-
1855.交联大豆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六偏磷酸钠与大豆多糖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交联大豆多糖,并对交联大豆多糖的结构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多糖分子的羟基通过与六偏磷酸钠形成酯化键而交联起来,交联大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566 000左右增大至1 540000左右,黏度由55 mPa·s增大至70 mPa·s.通过考察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分散稳定作用,发现在酸性pH条件下,交联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较交联之前有所提高,乳液在4℃放置30 d后,乳液粒径可保持0.35 μm左右.
关键词:水溶性大豆多糖;交联;乳化稳定性;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ces;cross-link;emulsion stability
-
1856.功能性米糠油调节血脂功效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比较了功能性米糠油与普通米糠油的主要质量指标(酸值、谷维素、维生素E、甾醇含量),重点研究了功能性米糠油调节血脂的功效.小鼠实验表明,功能性米糠油能有效地降低血中总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含量,同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但是对总胆固醇(TC)的影响不显著.总之,功能性米糠油的降血脂功效要好于普通米糠油.
关键词:米糠油;谷维素;调节血脂
-
1857.小麦粉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对面筋蛋白黏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全麦粉中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含量较高,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对面团的黏弹性质存在较大影响.通过测定面筋蛋白及面筋蛋白和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ater extractabe arabinoxylan,WEAX)混合体系在不同加水量时的黏弹性,研究WEAX对面筋蛋白黏弹性的影响.由面筋蛋白、G-WEAX混合体系在不同加水量下的蠕变曲线拟合Burger模型所得结果表明:当加水量为50%时,面筋蛋白、G-WEAX混合体黏弹性最大,WEAX可显著提高面筋蛋白的黏弹性;小振幅振荡动态流变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面筋蛋白、G-WEAX混合体系混合体系在加水量50%时,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达到最大,WEAX大大提高了面筋蛋白的凝胶强度;温度扫描结果表明G-WEAX体系的G′和G”随温度降低较面筋蛋白的缓慢,弹性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蛋白质对温度的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面筋蛋白;Burger模型;小振幅动态流变学试验;相互作用;water extractable arabinoxylan;gluten;burger model;dynamic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ory measurements;interaction
-
1858.提取方法对挤压文冠果油品质和贮藏变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挤压过的文冠果仁中提取的油脂理化性质和提取率的影响,以及贮藏过程中酸价、MDA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浸提法为文冠果油提取的最佳方法,其提取条件为:文冠果经挤压处理后,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处理1.5 h(温度65℃)后在85℃浸提6.5h.提取的文冠果油品质较好,且宜贮藏.
关键词:文冠果油;提取;挤压;理化性质;气相分析
-
1859.影响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膨化率的因素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膨化率是衡量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的理化特性、挤压设备参数、挤压工艺参数等对淀粉挤压产品的膨化率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挤压膨化动力、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影响产品的膨化率.挤压膨化动力越大,产品膨化率越大,但过高的动力会降低膨化率.当膨化动力较大时,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越大,膨化率越大;膨化动力较小时,张力越小,膨化率越大.熔融体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产品膨化率越低.
关键词:淀粉;挤压;膨化率;理化特性;工艺参数;starch;extrusion;expansion ratio;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process parameter
-
1860.碱催化剂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提出了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萃取剂脱除粗生物柴油中碱催化剂KOH的新工艺.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KOH在甘油和精制生物柴油中的溶解度,考察了KOH用量、甲醇和原料油种类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在甘油中属于易溶,而在精制生物柴油中属于微溶,甘油可作为KOH的优良萃取剂;随着碱催化剂KOH用量的增大,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逐渐减小;甲醇的存在,减小了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原料油中的杂质成分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影响较大,制备的粗生物柴油中皂化物、胶质越多,分配系数越小.
关键词:生物柴油;甘油;碱催化剂;KOH;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