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84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831.石榴籽油贮藏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石榴籽油贮藏期间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以选择最合适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无论是超临界CO2还是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添加0.02% BHT单一抗氧化剂的油样贮藏稳定性最佳.
    关键词:石榴籽油;贮藏稳定性;抗氧化剂
  • 1832.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丙酮提取棉籽油中的游离棉酚,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溶液(体积比85∶1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6 nm,柱温25℃.所得游离棉酚的保留时间为13.3 min,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22%~100.32%(RSD为0.62% ~ 1.87%),精密度达到0.21%.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含量.
    关键词:棉籽油;游离棉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 1833.微藻总脂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从总脂含量、脂肪酸甲酯(FAMEs)得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对4种总脂定量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法、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二甲亚砜(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和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测定小球藻总脂含量,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32.95%、26.81%、29.60%和25.17%,未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16.30%、17.17%、21.81%和8.72%,两组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从厚壁微藻提取总脂必须对藻粉进行破壁处理.4种方法提取总脂的脂肪酸甲酯得率分别为24.20%、26.19%、28.02%和21.23%,除正己烷索氏抽提法得率偏低外,其他3种方法得率相近,均能较完全地提取中性脂.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抽提1h不能充分提取总脂.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和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可以提取鲜藻总脂,而其他两种方法则不能.
    关键词:产油微藻;总脂;定量方法
  • 1834.苹果籽油中脂肪酸及植物甾醇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冷榨法制取苹果籽油,并对制取的苹果籽油进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48.38%),油酸(38.32%),棕榈酸(7.15%)和硬脂酸1.83%;植物甾醇为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苹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92%,植物甾醇含量达384.7 mg/100 g,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特种油脂.
    关键词:苹果籽油;脂肪酸;植物甾醇
  • 1835.酶法合成植物甾醇酯工艺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途径包括与脂肪酸直接酯化、与三酰甘油酯或脂肪酸甲酯进行转酯化.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方法,并展望其开发前景,为研发环保、高效、可靠、安全的植物甾醇酯合成技术提供思路.
    关键词:植物甾醇酯;脂肪酶;酯化;转酯化
  • 1836.菜籽油非均相催化环氧化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氨基磺酸催化下,菜籽油经酯交换和过氧甲酸环氧化两步反应分别合成了脂肪酸甲酯和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环氧化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产物环氧值达到最高4.65%时的反应工艺条件:m(脂肪酸甲酯)∶m(30% H202)∶m(88%甲酸)∶m(氨基磺酸)=1∶0.45∶0.15∶0.0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物酸值(KOH)为1.6 mg/g,碘值(I)为3.8 g/100 g;产物以环氧油酸甲酯和环氧亚油酸甲酯为主,含量达到58.0%.
    关键词:菜籽油;非均相催化;环氧化;环氧脂肪酸甲酯
  • 1837.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肌肉发育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4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羽,设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添加50 mg/kg金霉素,试验Ⅰ、Ⅱ组分别添加20 mg/kg和40 mg/kg低聚壳聚糖,试验期42 d.分别于试验第21天和42天每组随机选取18羽肉鸡,每个重复3羽,禁食不禁水过夜,颈动、静脉放血致死,解剖取胸肌、腿肌,测定胸肌、腿肌重量及器官指数,显微测定胸肌纤维直径,切取胸肌适量,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21日龄时,试验组Ⅰ、Ⅱ组胸肌和腿肌重量及器官指数、胸肌纤维直径均差异不显著(P >0.05);42日龄时,试验组胸肌和腿肌重量显著升高(P<0.05),腿肌器官指数极显著升高(P <0.01);21日龄和42日龄试验Ⅰ、Ⅱ组胸肌纤维直径增大、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减少、横断面肌原纤维排列紧密、结构清晰.试验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能明显促进肉鸡饲养后期肌肉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胸肌和腿肌重量,改善肌肉品质.
    关键词:低聚壳聚糖;肉鸡;肌肉;发育;组织结构;oligo-chitosan;broilers;muscle;development;microstructure
  • 1838.聚砜超滤膜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聚砜超滤膜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讨论了操作时间(10 ~60 min),菜籽油-正己烷混合液中菜籽油质量分数( 10%~ 50%),操作压力(0.05~0.20 MPa)和操作温度(10~30℃)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渗透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延长和混合液中菜籽油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降低,但膜对磷脂的截留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渗透通量随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对磷脂截留率影响很小.在实验条件下,聚砜超滤膜对30%菜籽油-正己烷混合液的渗透通量为8 ~33 kg/(m2 ·h),磷脂截留率为60% ~ 80%:对菜籽油的渗透通量为0.2~3.5 kg/(m2·h),磷脂截留率达到91% ~93%.
    关键词:超滤膜;菜籽油;脱胶
  • 1839.固定波长UV-VIS光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设定不同温度、光强度、光波长、时间对大豆油进行脱色试验,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大豆油过氧化值、酸价及色泽随温度、光强度、光波长及照射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VIS-450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400 lm,温度35℃,时间3h,脱色率为53.2%.UV-365光照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光通量2 400 lm,温度35℃,时间2h,脱色率为42.4%.结果表明:UV-365比VIS-450对大豆油品质劣变影响较大;VIS-450比UV-365对大豆油脱色率影响较大.
    关键词:固定波长;UV-VIS光;大豆油;品质;脱色率;fixed wavelength;UV-VIS light;soybean oil;quality;decolorization rate
  • 1840.逆相转移催化合成葵花籽油蔗糖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先由食用葵花籽油和甲醇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酯交换反应制得脂肪酸甲酯,然后脂肪酸甲酯与蔗糖通过水溶剂法,以逆相转移催化剂DMAP催化制备蔗糖脂肪酸酯.通过对酯糖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酯糖摩尔比2.5∶1,催化剂用量4%,反应温度 85℃,反应时间7h.在最佳合成条件下,葵花籽油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高达65.32%,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6.5 g/L,表面张力为27.41 mN/m,乳化力为79 s,浊点指数为7.2 mL,HLB值为10.1,碘值(Ⅰ)为126.9 g/100 g.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蔗糖酯;逆相转移催化;理化性能
首页  上一页  ...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