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1.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制备牛油基塑性脂肪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脂肪酶催化下,研究采用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以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80∶20)作为反应底物,以酯交换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子,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的最优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添加量8.8%(以油质量计),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2.8h.在最优条件下,酯交换度为0.450.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50∶50、60∶40、70∶30、80∶20、90∶10、100∶0)6种配比底物分别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经酯交换后油脂的塑性范围变宽,表现出作为烘焙型起酥油、人造奶油基料油使用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牛油;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塑性脂肪;beef tallow;low erucic acid rapeseed oil;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plastic fat
-
1622.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比较了中国市售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FA)含量调研数据,包括家用烹调油、餐饮用油和常见含油食品产品.从市场购买样品,然后测定TFA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133个品牌的581个家用烹调油样品进行了测定,包括调和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等15个油种.结果发现87.52%的烹调油样品中TFA质量分数在2%以下.收集并测定了5个油种74个样品的餐饮用油,结果表明各油种的TFA质量分数为0.45%~ 1.68%,可见调查范围内餐饮用油的TFA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而对蛋糕、面包、饼干、炸薯条、冰激凌、巧克力、爆米花、方便面、植脂末、植物奶油等各类常见含油食品共计9大类76个主要品牌的257个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其TFA含量与2005~2010年公开发表的市场调研数据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蛋糕面包派、饼干两类产品的TFA质量分数高于1%(油基),其他产品中TFA的质量分数较低.对各类主要产品间TFA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原因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市场调研;家用烹调油;餐饮用油;含油食品;trans fatty acid (TFA);market research;cooking oil;catering oil;oil-bearing food
-
1623.应用电子鼻判别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品质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法国AlphaMOS公司生产的Fox4000型电子鼻系统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粳稻谷品质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结果表明:PCA分析能准确区分出不同储藏时间的粳稻谷样品;基于PCA分析对传感器阵列进行优化后重新分析,可显著提高PCA分析的识别指数;选取16个样品作为样品集建立DFA数据分析模型,并随机选取20个样品进行验证性分析,正确判别率高达93%,证明该方法可用于粳稻谷的归属判别分析;用货架寿命分析比较预测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粳稻谷品质变化,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显,30℃样品比20℃储藏的样品高出0.6~0.8个气味距离,含水量为15.5%、14.5%样品比含水量为12.5%、13.5%样品高出0.4~0.8个气味距离;结合样品霉菌数量变化,利用PLS分析法可以对粳稻谷样品的霉变程度进行预测,正确率可达到100%.
关键词:粳稻谷;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因子分析法;货架寿命分析;PLS分析
-
1624.固定化酶化学发光法测定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MCM-41介孔分子筛固定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将其用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体系,可实现对淀粉的快速检测.在酶柱使用温度为55℃,淀粉溶液的酸度为pH =5.0,淀粉溶液的流速为2 r/min的条件下,体系发光强度与淀粉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150mg/L,相关系数0.999 8,检出限为0.3 mg/L,回收率为97.2%~102.2%,连续10次测定的RSD为2.1%,单次测定能在1 min内完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对8个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MCM-41介孔分子筛;固定化酶;化学发光;淀粉;测定;MCM-41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immobilized enzyme;chemiluminescence;starch;determine
-
1625.水产饲料用寡肽豆粕制备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提高酶解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加工质量,以寡肽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同步酶解工艺条件.综合考虑成本和工艺要求等因素,确定双酶法制备寡肽豆粕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80 g/L、酶活比(Alcalase:Flavourzyme) 2∶1、加酶量3 000 U/g、反应pH值8.0、反应温度61℃、酶解时间7.5h.最终产物寡肽得率为38.16%,DH值为22.69%,产品与α-淀粉具有较佳的亲和性,溶失率为(2.5±0.7)%.结果表明,以寡肽得率为指标,可以有效解决豆粕蛋白质水解进程中蛋白水解过度或不足问题,制备的寡肽豆粕其黏弹性和溶失率能够满足特种水产饲料加工需求.
关键词:寡肽豆粕;双酶水解;寡肽得率;水产饲料;加工质量;oligo-peptide soybean meal;bi-enzymatic hydrolysis;yield of oligo-peptide;aquatic feed;processing quality
-
1626.“地沟油”鉴别技术研究展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针对“地沟油”鉴别技术研究中的若干关键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地沟油”内涵不统一,采用“餐厨废油脂”概念更准确.回流餐桌的“地沟油”都是二次油,深度氧化是其共同特征.餐厨废油脂中或不存在专有的特异性物质,依靠检测难以准确定性.餐厨废油脂是极不标准的研究对象,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定量检测掺伪量.鉴别“地沟油”采用油脂内源性的量差性指标与外源性的排除性指标相结合的多指标体系的检测方法是必然趋势.“地沟油”鉴别的快检技术与仲裁技术相互补充,但不可能先于仲裁技术而独立应用.现阶段有必要行政监管与技术监测并重,尽快开发应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筛查方法.
关键词:地沟油;餐厨废油脂;鉴别
-
1627.哈密瓜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推动哈密瓜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哈密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出口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径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出口温度50℃,萃取时间2.5h,物料粒径20目.在此条件下,哈密瓜籽油的萃取率为(22.75±0.27)%.通过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实验,证实了哈密瓜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哈密瓜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抗氧化性
-
1628.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溶胀、酶解与糊特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锥栗直链淀粉与己酸、葵酸、硬脂酸复合物的溶胀、酶解与糊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形成能降低其溶解度与膨胀度;在同一温度下制备的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随脂肪酸链的增长而降低,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同种脂肪酸与锥栗直链淀粉的复合物,其溶解度与膨胀度则随制备温度升高而下降;与锥栗直链淀粉比,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抗酶解性、抗老化性、抗剪切性、冻融稳定性和凝沉稳定性均随复合率升高而增强.
关键词: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溶胀、酶解与糊特性
-
1629.中国油脂油料市场回顾与展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众粮油消费结构的升级,2012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油料作物产量下降导致油脂油料进口量大幅增加,油脂价格整体呈现冲高回落态势.2013年,预计油脂需求持续增加,进口量将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油脂油料产量大幅增加,主要品种进口成本或将下滑,有利于国内市场平稳运行.
关键词:油脂油料;回顾;展望
-
1630.不同破壁技术对灵芝孢子油提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比较酸热法、超声波冻融法和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对灵芝孢子粉破壁效果,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孢子油提取的最佳破壁技术.结果显示: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和孢子油得率,在球料比3∶1(质量比),球磨时间6h的条件下,破壁率为90.36%,灵芝孢子油得率为30.79%.
关键词:灵芝孢子;破壁技术;孢子油;得率;高能纳米冲击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