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63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621.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的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根据橡胶在碱性乙醇中不会发生皂化反应而析出,采用皂化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分离出的橡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与加工工艺有关,120℃炒料压榨的油中橡胶含量最低(0.20%),乙醚萃取的油中橡胶含量最高(0.83%).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能反映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可用于日常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橡胶籽油;橡胶含量;测定
  • 1622.SPME-GC-MS分离鉴定山核桃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山核桃成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使用65 μmPDMS -DVD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0 min.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山核桃中分析鉴定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包括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醛类、酸类、醇类、酯类和酮类,这些物质成分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山核桃独特的风味.其中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醛化合物类含量较高,是对山核桃整体风味起关键作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词:山核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成分
  • 1623.我国油菜籽产业链的现状和思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介绍了我国油菜籽种植、流通、加工技术,对油菜籽种植和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行了讨论.我国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总产量下降,沿江地区油菜籽亩产量增加.在沿海非油菜籽产区,国家许可进口油菜籽以补充我国油菜籽的不足.我国油菜籽产业链的出路在于政府政策扶植、优选油菜籽品种、提高亩产量、机械化耕种、加工集团化运行、期货和现货运作、提高油菜籽加工的附加值,实现农户和企业双盈利.
    关键词:油菜籽产业链;油菜籽品种;附加值;双盈利
  • 1624.油菜籽热风干燥后储藏品质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油菜籽经过热风干燥后置于模拟度夏条件下储藏,测定其储藏期间的水分含量、发芽能力、油的酸值、油的过氧化值等品质变化;并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储藏期间菜籽的挥发性成分,探索菜籽挥发性成分与菜籽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用菜籽的干燥温度控制在70℃以下为宜;菜籽油的酸值在储藏期间波动在0.21~0.28 mg/g范围内,属于国家二级油品质;油的过氧化值总体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保持在0.22~ 2.65 mmol/kg范围,为国家一级油品质,经110℃高温干燥的菜籽的油过氧化值在储藏至第5个月后开始呈现劣变趋势;挥发性成分2-乙基-1-己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相对含量下降;酸类挥发性成分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与菜籽的过氧化值具有很强的线性正相关性.
    关键词:油菜籽;热风干燥;储藏品质;挥发性成分;rapeseeds;hot-air drying;quality during storage period;volatile profiles
  • 1625.粮食水溶性蛋白组成特点及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提取稻谷、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等6种主要粮食水溶性蛋白,分析它们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体外与胆酸盐结合的能力.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小麦次之,马铃薯最低;稻谷、大豆和小麦的水溶性蛋白种类多,而甘薯的种类最少.各样品的水溶性蛋白对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都具有吸附作用.在相同蛋白质质量的情况下,小麦水溶性蛋白吸附胆酸盐的能力最强,极显著性地大于其他5种粮食;稻谷和玉米之间、玉米和大豆之间的水溶性蛋白吸附胆酸盐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而马铃薯、甘薯的水溶性蛋白吸附胆酸盐的能力则显著性低于其他样品.这些粮食水溶性蛋白吸附胆酸盐能力的差异主要与蛋白种类数和组成有关,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蛋白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可能比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蛋白要强.
    关键词:粮食;水溶性蛋白;胆酸盐;结合能力;staple food crops;water-soluble protein;cholate;binding capacity
  • 1626.近临界水中废油脂无催化水解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在无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厨房排油烟机回收盒中的废油脂在近临界水中的水解,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水油比对水解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4.0 MPa,反应时间5.5h,水油比3∶1.在此条件下,废油脂水解率达97%以上.
    关键词:近临界水;废油脂;无催化反应;水解
  • 1627.巧克力油脂相容性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比较和分析可可脂、类可可脂、月桂酸型代可可脂、非月桂酸型代可可脂、乳脂、坚果油等巧克力用油的二元、三元等固相图,并结合其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晶体类型、结晶特性等,总结了巧克力用油的相容性,并探讨了可能引起相容性差异的原因,对巧克力用油相容性的评判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巧克力;可可脂;乳脂;类可可脂;月桂酸型代可可脂;非月桂酸型代可可脂;坚果油;chocolate;cocoa butter;milk fat;cocoa butter equivalent;cocoa butter substitute;cocoa butter replacer;nut oil
  • 1628.基于多分辨率B样条小波分析的大米裂纹检测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针对目前大米外观裂纹指标检测方法落后、检测结果缺乏客观性,可重复性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双正交B样条小波变换的大米裂纹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增强、图像滤波等步骤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单体米粒图像.并对提取出的单体米粒图像进行小波变换以突出米粒裂纹特征,大大提高了裂纹检测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检测出图像中的实际裂纹,检测边缘位置和实际边缘位置十分接近,并且避免了单个边缘产生多个响应的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大米品质检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大米裂纹检测;多分辨率;B样条;小波分析
  • 1629.不同破壁技术对灵芝孢子油提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比较酸热法、超声波冻融法和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对灵芝孢子粉破壁效果,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孢子油提取的最佳破壁技术.结果显示: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和孢子油得率,在球料比3∶1(质量比),球磨时间6h的条件下,破壁率为90.36%,灵芝孢子油得率为30.79%.
    关键词:灵芝孢子;破壁技术;孢子油;得率;高能纳米冲击磨
  • 163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加热顶空法鉴别地沟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加热顶空法鉴别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地沟油在波数2 880、2 940、2 966 cm-1处有区别于食用植物油的特征吸收峰.对于掺有地沟油的调和油,该方法可以检测到体积分数为5%的样品.由图谱检索与GC-MS分析,地沟油加热顶空条件下所测特征峰,是由饱和烷烃等物质产生的.该方法可用于地沟油的定性检测.
    关键词:地沟油;顶空;红外光谱;鉴别
首页  上一页  ...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