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1.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制备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优化了三偏磷酸钠制备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了三偏磷酸钠、pH值、酯化温度以及酯化时间对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为:三偏磷酸钠添加量3.6%(以甘薯淀粉计),pH 10.5,酯化反应温度50℃,酯化时间2.1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淀粉抗消化性为(58.73±0.04)%.经DSC和RVA扫描分析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双酯仍具有与甘薯原淀粉相似的糊化特性.
关键词: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三偏磷酸钠;响应面法;sweet potato starch phosphodiester;indigestibility;sodium trimetaphosophat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612.一级大豆油低温表现影响因素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从化学组成角度探讨了一级大豆油的化学组分对其低温表现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脂肪酸组成与低温表现的相关性,考察了不同工段的油品以及不同白土添加量所得油品的低温表现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油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凝固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从毛油到成品油,油品的低温表现逐渐下降;随着白土添加量的增大,所得油品越易凝固.
关键词:一级大豆油;化学组成;低温表现;脂肪酸组成;生产工艺
-
1613.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营养特性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及黑曲霉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发酵试验,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粗蛋白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蛋白酶活性高于其他菌株;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三菌种组合发酵能较好地提高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此时其粗蛋白质增加率和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哑)唑烷硫酮(OZT)、单宁、植酸降解率分别为5.37、93.44、99.99、34.86、18.15%(干基).
关键词:菜籽粕;固态发酵;抗营养因子;粗蛋白
-
1614.菜籽油干法耦合精炼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活性白土、自制的脱胶白土及碱性白土对菜籽油进行干法同时脱色、脱胶、脱酸耦合精炼研究.结果表明:50.00 g毛油加热到70℃后,先加入2.0%活性白土脱色10 min,再加入2.0%脱胶白土,10 min后加入3.0%碱性白土,搅拌反应95 min后离心得到脱色率超过90%、磷含量小于5 mg/kg、酸值(KOH)小于0.2 mg/g的精炼菜籽油,达到传统精炼工艺的油品质量要求.该油脂精炼工艺过程及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无废水排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菜籽油;脱酸;脱色;脱胶;耦合;精炼
-
1615.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测定大米中的痕量铜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编结反应器预富集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测定大米中痕量铜的吸力洗脱方法.进样流速6.0mL/min;进样时间60s,测定200μg/L的铜溶液,浓集系数(EF)由传统方法的4.5提高到13.5;检出限为5.4μg/L,测样频率为37/h,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2.3%,以0.01%的三乙醇胺(TEA)为掩蔽剂,铜在大米中的回收率为96.4%~97.8%.
关键词:流动注射;吸力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大米;铜
-
1616.国外著名粮油公司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油料油脂产业的启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剖析国外著名粮油公司的发展特点:拥有稳固的农场种植支撑体系和政府的高补贴政策、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面向全球的粮油贸易物流网络体系、卓越的风险管理和资本运营能力.国内油料油脂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国外粮油公司成功经验,从加快产业集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资本运营能力、强化种植支撑体系、优化物流体系及引入先进管理等方面着力,振兴我国油料油脂产业.
关键词:油料;油脂;产业联盟;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物流
-
1617.尿素包合法制备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以一种福建产油茶籽油为原料,其中含棕榈酸7.93%,硬脂酸2.01%,油酸80.92%,亚油酸6.7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90%,通过尿素包合法油酸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在碱醇水解,用95%甲醇低温除杂后,采用90%甲醇为包合溶剂,在尿素与脂肪酸重量比为4:1,脂肪酸浓度为10%的条件下,4℃中保存16h后,油酸纯度可由80%提高到92%,回收率可达83%,实现了对油酸的分离纯化,为油茶籽油在医药及化妆品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关键词:油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油酸;尿素包合法
-
1618.磷脂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综述了磷脂分离提纯方法如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金属沉淀法、酶催化法和膜分离法等,以及磷脂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如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新兴的核磁共振法等的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分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磷脂组分分离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磷脂;分离;纯化;检测
-
1619.塑化剂与粮油制品的安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释义塑化剂和概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理化性质、危害的基础上,综述了粮油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可能来源,提出了应对塑化剂污染的对策与建议.建议粮油加工企业应采用以下措施消除塑化剂对粮油制品安全生产的隐患:严格遵守我国对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有关规定,严把原辅料质量关,调整工艺更换设备及部件,改进包装形式和材料,优化粮油制品的贮藏条件.
关键词:粮油制品;塑化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食品安全
-
1620.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多环芳烃(PAHs)是指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对食用油中PAHs的来源、检测方法及控制和脱除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指出PAHs前处理方法和控制、脱除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食用油;多环芳烃;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