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1.哈密瓜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推动哈密瓜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哈密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出口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径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出口温度50℃,萃取时间2.5h,物料粒径20目.在此条件下,哈密瓜籽油的萃取率为(22.75±0.27)%.通过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实验,证实了哈密瓜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哈密瓜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抗氧化性
-
1612.二氧化硅-硫酸氢钾固体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K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KHSO4负载量、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使用次数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在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为200℃,KHSO4负载量为20%,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的10%,反应时间5h,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5.58%.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可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良好.
关键词:生物柴油;KHSO4·SiO2;溶胶-凝胶;酯化反应
-
1613.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制备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优化了三偏磷酸钠制备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了三偏磷酸钠、pH值、酯化温度以及酯化时间对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为:三偏磷酸钠添加量3.6%(以甘薯淀粉计),pH 10.5,酯化反应温度50℃,酯化时间2.1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淀粉抗消化性为(58.73±0.04)%.经DSC和RVA扫描分析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双酯仍具有与甘薯原淀粉相似的糊化特性.
关键词: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三偏磷酸钠;响应面法;sweet potato starch phosphodiester;indigestibility;sodium trimetaphosophat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614.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剂在棕榈油皂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棕榈油为原料,对其非均相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及皂化处理方式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反应温度、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KOH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剂CTAB催化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搅拌处理方式最佳;单因素优化的最优皂化条件为反应温度70℃,超声波功率320 W,反应时间80 min,催化剂CTAB添加量0.5g(以每克油计),KOH添加量1.75 g(以每克油计).在最优条件下皂化率达到89.32%,是常规搅拌(无催化剂,无超声波作用)下皂化率的4.7倍,大大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超声波;相转移催化剂;棕榈油;皂化反应
-
1615.从元宝枫油中提取神经酸并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元宝枫油为原料,研究了元宝枫油在提取神经酸同时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技术条件.预酯化工艺参数为:原料油与乙醇摩尔比1∶6,酯化时间2.5h,催化剂用量4.0%;酯交换工艺参数为:预酯化混合物与乙醇摩尔比1∶6,催化剂用量1.0%,酯化时间3h;分子蒸馏工艺参数为:初级分子蒸馏压力97 Pa,蒸馏温度60℃,物料流量1 kg/h;二级分子蒸馏压力50 Pa,蒸馏温度170℃,物料流量1 kg/h;三级分子蒸馏压力10 Pa,蒸馏温度170℃,物料流量0.3 kg/h.两次放大试验所得到的产品神经酸含量达到47%左右,生物柴油质量达到了GB/T 20828-2007国家标准.
关键词:元宝枫;神经酸;生物柴油;分子蒸馏
-
1616.一级大豆油低温表现影响因素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从化学组成角度探讨了一级大豆油的化学组分对其低温表现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脂肪酸组成与低温表现的相关性,考察了不同工段的油品以及不同白土添加量所得油品的低温表现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油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凝固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从毛油到成品油,油品的低温表现逐渐下降;随着白土添加量的增大,所得油品越易凝固.
关键词:一级大豆油;化学组成;低温表现;脂肪酸组成;生产工艺
-
1617.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生物转化脂肪酸的初步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羟基脂肪酸(Hydroxyfatty Acid,HFA)是一种有多种用途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多碳化学品.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 P450 BM3)可高特异性的催化脂肪酸的ω碳位发生羟基化反应而生成羟基脂肪酸,该研究利用工程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单加氧酶基因P450 BM3,实现了底物脂肪酸的成功转化.最终获得了羟基十二酸和羟基十四酸的最高产量分别为593.3 mg/L和547.3 mg/L,同时外源脂肪酸的转化率分别为59.7%和52.3%.对3种产物ω1、ω2、ω3-HFA进行定量分析发现3种产物的产量基本相同,表明单加氧酶对脂肪酸的羟基化位置没有特定偏爱性.最后通过优化表达载体的拷贝数来进一步优化单加氧酶基因P450 BM3的表达水平,最终利用中拷贝数质粒载体pACYCDuet-1表达单加氧酶基因P450 BM3获得了547.3 mg/L的羟基十四酸,代表了目前羟基十四酸生产的一个较高水平.
关键词:羟基脂肪酸;大肠杆菌;P450 BM3;脂肪酸;hydroxyfatty acid;E.coli;P450 BM3;fatty acid
-
1618.低温储藏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理化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得可食性膜,研究在不同低温储藏条件下其功能特性,包括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冷藏温度的升高,其功能特性变化较为缓慢.而随冻藏温度的降低,断裂延伸率下降尤为明显,抗拉强度和脂质阻隔能力变化趋势次之,水蒸气透过率升高缓慢.冷藏时间与断裂延伸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冷藏时间与水蒸气透过率和油脂渗透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冻藏时间与水蒸气透过率和油脂渗透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膜;冷藏;冻藏;功能特性
-
1619.应用电子鼻判别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品质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法国AlphaMOS公司生产的Fox4000型电子鼻系统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粳稻谷品质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结果表明:PCA分析能准确区分出不同储藏时间的粳稻谷样品;基于PCA分析对传感器阵列进行优化后重新分析,可显著提高PCA分析的识别指数;选取16个样品作为样品集建立DFA数据分析模型,并随机选取20个样品进行验证性分析,正确判别率高达93%,证明该方法可用于粳稻谷的归属判别分析;用货架寿命分析比较预测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粳稻谷品质变化,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显,30℃样品比20℃储藏的样品高出0.6~0.8个气味距离,含水量为15.5%、14.5%样品比含水量为12.5%、13.5%样品高出0.4~0.8个气味距离;结合样品霉菌数量变化,利用PLS分析法可以对粳稻谷样品的霉变程度进行预测,正确率可达到100%.
关键词:粳稻谷;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因子分析法;货架寿命分析;PLS分析
-
1620.固体酸SO42-/SnO2的表征及其催化水解反应性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氯化锡、氨水和硫酸为反应物,经化学沉淀、硫酸浸渍、煅烧制备了SO42-/SnO2固体酸催化剂,并采用XRD、TEM、FHR、TG、低温氮气吸脱附、Hammett指示剂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O42-/SnO2固体酸催化剂晶相为四方晶型SnO2,粒径在10~30 nm范围内,比表面积为11.2 ~131.4 m2/g.硫酸根与表面锡配位形成了螯合和桥式两种超强酸活性位,其数量随促进剂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500℃煅烧的固体酸样品具有高硫酸根负载量和超强酸活性位,升高煅烧温度导致硫酸根部分分解流失.SO42-/SnO2固体酸催化大麻籽油水解合成脂肪酸的反应活性,随其酸强度和酸性位数量的增加而升高,油脂转化率达到95%.
关键词:SO42-/SnO2固体酸;水解反应;酸性位;脂肪酸;大麻籽油;solid acid SO42-/SnO2;hydrolysis reaction;acidic site;fatty acid;hempseed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