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1.食用油中增塑剂溶出的原因分析及风险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的检测,发现塑料桶装的食用油均有不同程度的PAEs检出,从而对增塑剂溶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
关键词:食用油;增塑剂;风险预测
-
1462.新能源微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生物柴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燃料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国正掀起开发利用生物柴油资源的热潮,但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原料不足成为规模化的瓶颈.产油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工业废物及废水等廉价再生资源经发酵转化为微生物柴油.相对于传统的生物柴油,其优点是不受季节气候及土地资源的影响,易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对国内外微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微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及特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微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柴油;现状;原料;制备
-
1463.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酶法制备二酰甘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樟树籽油(Camphor seed oil,CSO)为原料,优化脂肪酶水解CSO制备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工艺.通过丙酮和叔丁醇对脂肪酶进行预处理,对3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Hpozyme TL IM、Novozym 435)进行筛选.以反应产物DAG质量分数和三酰甘油(TAG)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含水量(加酶量的30%~ 50%)、加酶量(油质量的8%~ 10%)和温度(55 ~75℃)作为变量,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CSO制备DAG工艺.结果表明,Lipozyme RM IM经过预处理后,重复使用次数可达到11次,RSM法优化CSO制备DAG的最优工艺条件:加酶量10%,含水量40%,温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DAG质量分数和TAG质量分数分别为50.38%和40.68%.此工艺为樟树籽油工业化生产中链DAG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关键词:樟树籽油;二酰甘油;脂肪酶;响应面法;camphor seed oil;diacylglycerol;lipas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464.不同剂量鹅油对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鹅油对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猪油组相比,低剂量鹅油组小鼠体重极显著性降低(P<0.01),中剂量鹅油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高剂量鹅油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与猪油组相比,低、中剂量鹅油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低剂量鹅油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的含量极显著性降低,中剂量鹅油组LDL -C的含量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TC、TG、HDL -C均有显著性差异,LDL -C有极显著性差异.③与猪油组相比,低、中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 GSH - Px)极显著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T- AOC、SOD、GSH -Px显著性升高,MDA显著性降低;低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极显著性升高,中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CAT显著性升高;高剂量鹩油组血浆中CAT显著性升高,而肝脏中无显著性变化.④与猪油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鹅油组血浆中肝脂酶(HL)显著性升高,脂蛋白脂肪酶(LPL)无显著性变化,中、低剂量鹅油组总脂酶显著性升高,而在高剂量鹅油组无显著性变化;中、低剂量鹅油组肝脏中HL、LPL和总脂酶极显著性升高;高剂量鹅油组HL、LPL和总脂酶显著性升高.⑤与猪油组相比,中、低剂量鹅油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显著性降低.表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鹅油能够调节小鼠血脂代谢,具有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关键词:鹅油;单不饱和脂肪酸;血脂代谢;抗氧化能力
-
1465.ICP-AES法测定小米和高梁米中的金属元素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小米和高粱米中的金属元素.试验结果表明,2种粗粮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K,Na、Ca、Mg、A1、Fe、Zn、Cu等金属元素.对比发现,高梁米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远远超过大米,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是大米的几十至几百倍;小米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超过大米.可见小米和高梁米是人们饮食中很好的矿物质来源.方法回收率在92.0%~ 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敏度好.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微波消解;高粱米;小米;金属元素
-
1466.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黏度和质构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RVA和质构仪分别测定了黑木耳全粉、黑木耳多糖及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糊化黏度和质构的影响,发现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的影响效果明显好于黑木耳全粉和黑木耳多糖;然后与卡拉胶和明胶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溶解度和溶胀度.研究结果表明:添加8%黑木耳胶质的淀粉糊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末值黏度和衰减值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819、568、861、250 RVU,约是原淀粉的3倍;与添加卡拉胶和明胶相比,添加黑木耳胶质对提高豌豆淀粉糊黏度效果更明显,且添加黑木耳胶质的豌豆淀粉凝胶硬度、回复力和内聚力均较高;黑木耳胶质的添加使得豌豆淀粉的溶解度降低,并显著提高了豌豆淀粉的溶胀度.
关键词:黑木耳胶质;黑木耳多糖;豌豆淀粉;理化性质;auricularia auricular colloid;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pea starch;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1467.固体酸SO2-4/ZrO2催化合成大豆油基多元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SO2-4/Zr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环氧大豆油和甲醇的开环加成反应,系统考察了沉淀pH、H2SO4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对SO2-4/ZrO2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RD、NH3- TPD、氮吸附等方法对SO2-4/ZrO2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表面强酸位是促进开环加成反应得到大豆油基多元醇的催化活性中心.当沉淀pH为9,H2SO4浸渍液浓度为2 mol/L,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表面具有更多的强酸中心,催化活性最高,110℃反应2h后,环氧大豆油中环氧基团转化率大于98%,大豆油基多元醇的羟值(KOH)达到203.7 mg/g,且产物易与催化剂分离,简化了后处理过程.
关键词:大豆油基多元醇;固体酸催化剂;SO2-4/ZrO2;开环加成反应
-
1468.香榧子油溶剂浸提工艺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香榧子油溶剂浸提工艺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剂、液料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香榧子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抗氧化剂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对香榧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溶剂环己烷、液料比4 mL/g、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65℃,在该条件下香榧子油提取率为95.13%,浸提时间显著影响香榧子油的提取效果(P <0.05);TBHQ和PG是香榧子油有效的抗氧化剂,VC和柠檬酸对TBHQ和PG延缓香榧子油氧化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添加0.02 %PG +0.02%柠檬酸可使香榧子油贮藏时间延长4倍.
关键词:香榧子油;溶剂;浸提;氧化稳定性;torreya grandis seed oil;solvent;extraction;oxidation stability
-
1469.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油脂中三酰甘油的1,3位和2位的脂肪酸对油脂的理化、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专一性水解三酰甘油1,3位的脂肪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选择性地水解三酰甘油的1位和3位,因此广泛的用于三酰甘油的修饰.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适用于生产结构脂质、母乳脂肪替代品、类可可脂和甘油二酯等,获得价格低廉而活性高的酶、高效的酶固定化技术和研发酶反应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结构脂质母乳脂肪替代品;类可可脂甘油二酯;油脂改性
-
1470.大豆油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收集储备大豆原油在储存过程中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数据,分析其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变化规律相同,酸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缓慢线性增长,年变化值在0.2~0.4 mg/g,过氧化值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呈平稳慢慢上升趋势,其变化值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外部温度和氧气突然增加时过氧化值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分解下降.
关键词:大豆油;酸值;过氧化值;受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