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1.火麻油脂肪酶水解条件的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优化火麻油酶水解条件为目的,Mucor javanicus脂肪酶作为实验用酶对火麻油进行水解研究,在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45℃条件下,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反应体系的水油比、酶添加量、pH进行优化,得到反应最优条件为:水油比15∶1,酶添加量952 U/g,pH 6.62.在此条件下火麻油水解率为96.50%.
关键词:火麻油;脂肪酶;水解条件;hemp seed oil;lipase;hydrolysis condition
-
1462.一种新型淀粉酶抑制米制品回生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一种新型淀粉酶——G4淀粉酶对大米制品进行抗回生处理,通过测定米制品的回生硬度、冻融稳定性以及糊化特性来研究该新型淀粉酶对大米制品回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G4淀粉酶处理后,大米制品的回生硬度明显降低,经0.20 g/L G4淀粉酶处理的大米粉粉团在4℃条件下回生1d、14 d的硬度较未经酶处理的大米粉粉团在4℃条件下回生1d、14 d的硬度分别降低了87.12%、78.75%;大米粉的冻融稳定性显著增强,其中经0.15 g/L G4淀粉酶处理的样品冻融循环1次失水率减少了22.44%;G4淀粉酶处理后的大米粉经RVA测定,其中的末值黏度、回生值明显降低.说明该新型淀粉酶能很好的抑制米制品的回生,且随酶添加量的增多,回生抑制更加明显.
关键词:G4;淀粉酶;米制品;回生
-
1463.超临界体系脂肪酶膜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醋酸纤维素和聚四氟乙烯为材料制备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采用吸附-交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该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并研究了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该固定化脂肪酶膜催化一级大豆油与甘油反应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以反应产物中甘油二酯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一级大豆油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64℃,时间为7h,加酶量为3.2%,甘油含水量为1%.在此条件下,得到反应产物中甘油二酯的质量分数为66.3%.
关键词:超临界CO2;脂肪酶膜;甘油解;甘油二酯
-
1464.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超声波预先处理小麦胚芽,复合酶(纤维素酶∶蛋白酶=1∶5)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复合酶用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油的提取工艺.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复合酶用量>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料比6∶1,超声功率400 W,处理20 min,复合酶用量2.27%,酶解pH为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1h,小麦胚芽油出油率为9.692%.所得小麦胚芽油中棕榈酸17.66%,油酸15.00%,亚油酸59.51%,亚麻酸6.6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2%.
关键词:小麦胚芽油;水酶法;超声波;响应面分析;wheat germ oil;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ultrasonic wave;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
1465.食用油中6种苯系物残留量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HP-INNOWAX极性毛细管柱,建立了食用油中6种苯系物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将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分离开来,实现了6种苯系物的精确定量.在方法的测定条件下,6种苯系物峰面积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在0.05 mg/kg以下,加标回收率在80%~110%之间,RSD小于15%.该方法为检测食用油中苯系物残留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食用油;苯系物;检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
1466.香榧子油溶剂浸提工艺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香榧子油溶剂浸提工艺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剂、液料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香榧子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抗氧化剂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对香榧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溶剂环己烷、液料比4 mL/g、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65℃,在该条件下香榧子油提取率为95.13%,浸提时间显著影响香榧子油的提取效果(P <0.05);TBHQ和PG是香榧子油有效的抗氧化剂,VC和柠檬酸对TBHQ和PG延缓香榧子油氧化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添加0.02 %PG +0.02%柠檬酸可使香榧子油贮藏时间延长4倍.
关键词:香榧子油;溶剂;浸提;氧化稳定性;torreya grandis seed oil;solvent;extraction;oxidation stability
-
1467.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脂肪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油脂中三酰甘油的1,3位和2位的脂肪酸对油脂的理化、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专一性水解三酰甘油1,3位的脂肪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选择性地水解三酰甘油的1位和3位,因此广泛的用于三酰甘油的修饰.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sn -1,3位专一性脂肪酶适用于生产结构脂质、母乳脂肪替代品、类可可脂和甘油二酯等,获得价格低廉而活性高的酶、高效的酶固定化技术和研发酶反应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结构脂质母乳脂肪替代品;类可可脂甘油二酯;油脂改性
-
1468.转基因水稻Bt63的外源基因相对含量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分析转基因Bt63稻米外源基因含量,利用新型、灵敏和高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RBE-4作为转基因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Bt 63和RBE-4基因的D值与起始模板相关性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6和0.995 4.通过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Bt63)和内标基因(RBE-4)起始模板数的比较,测定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相对含量,这项研究将为建立转基因水稻抗虫能力评价体系和转基因稻谷的流通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Bt63);内标准基因(RBE-4);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transgenic rice;exogenous gene Bt63;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 (RBE-4);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echnique
-
1469.小麦麸皮和大豆粉对面包营养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分别用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替代小麦粉进行面包制作,研究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的添加对面包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AA)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引起面包中的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以及部分氨基酸水平明显增加,达到了营养强化的作用;小麦麸皮面包中共检出风味物质87种,总含量减少了11.36%,但主要香气物质的增加使麸皮面包更具浓郁的香味;全脂大豆粉面包中共检出风味物质89种,总含量增加了9.89%,且几乎所有影响风味的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关键词:小麦麸皮;大豆粉;面包风味;营养
-
1470.加工过程中油脂色泽影响因素初探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淀粉和蛋白质等组分均对油脂色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磷脂,其次是淀粉和蛋白质.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尽量脱除油脂中的磷脂、粕屑,对获得色泽较浅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油脂;色泽;磷脂;植物甾醇;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