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篇
413 篇
12537 篇
2249 篇
346 篇
778 篇
1104 篇
397 篇
2195 篇
2605 篇
1196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1 篇
136 篇
289 篇
996 篇
327 篇
780 篇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2-02-19]
在“30 碳达峰60 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作为能源革命中的重要角色,2021 年迎来了产业化拐点, 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携手进军氢能,以制氢、储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突破方向,氢能源产业蓄势待发。 制氢方面,目前国内制氢工艺仍以“灰氢”和“蓝氢”为主,“绿氢”将作为长期目标发展,2021 年已经 有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布局“绿氢”。目前氢气仍主要应用于化工原料方面,在新能源领域未激起水花,氢 气价格除小范围小幅波动外,整体基本呈平稳态势。储氢方面, 2021 年安全政策和检验标准正逐步完善, 检验内容及方法基本进入编写阶段。燃料电池方面,燃料电池整车应用是“双碳”目标下,最为重要的应 用之一,燃料电池城市群正式公布,2021 年,全国加氢站累计建成212 座,实际运营126 座,伴随加氢站 全国布局扩建,氢燃料电池整车应用场景逐步丰富,目前燃料电池公交车、燃料电池重卡、燃料电池轻卡、 燃料电池叉车、燃料电池物流车等纷纷在各地区投运。综上,2021 年氢能源产业链商业化有了突破性进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汽车制造业] [2022-02-19]
液化天然气凭借低碳、环保的属性在工业燃料领域大放异彩,但是在交通能源领域仍有广阔的消费前 景亟待开发。2021 年LNG 价格整体偏高,经济性优势不明显,未来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加持下,LNG 在 车船和重卡市场中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2-02-17]
1 月有色板块表现较弱。1 月,上证综指下跌7.65%,有色板块下 跌11.13%,在30 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八,表现较弱。有色子行业 中,黄金(-1.12%)、铝(-8.41%)、镍钴锡锑(-9.71%)、铅锌 (-10.17%)、铜(-10.46%)、钨(-14.32%)、锂(-14.64%)、其 他稀有金属(-14.94%)、稀土及磁性材料(-18.88%)。有色板块个 股方面,10 家上涨,104 家下跌。
[金融业] [2022-02-17]
行业指数跑赢大市,个股涨跌互现。1 月4 日至1 月28 日,沪深 300 指数下跌7.62%,银行指数上涨2.47%。在30 个一级行业指 数(中信)中,银行指数区间表现位居第1 位。银行板块中,国有 大型银行指数上涨2.12%,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指数上涨1.95%,区 域性银行指上涨3.97%。个股涨跌互现,表现前五位的银行为:成 都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邮储银行、杭州银行,表现后五位 的银行为:瑞丰银行、紫金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平安银行。
[医药制造业] [2022-02-17]
新冠订单为短期业绩助推器,实则中国CDMO企业全球话语权提升。市场普遍认为新冠口服药带来的大额合同 订单为一过性影响因素,不仅不能因其带来的高业绩增速匹配高估值,同时新冠订单占据部分产能,可能会对非新冠项目 形成产能挤兑,因而,在陆续披露大订单后,相关CDMO企业股价出现回调现象。但是,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冠口 服药订单其实吹响产业升级的号角,中国CDMO企业被海外大药企纳入创新药商业化供应的第一梯队名单。中国化药 CDMO企业大都在2000年左右成立,早期处于拓市场、建口碑时期,多以接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体或原料药订单为主,以 海外产业链转移为行业增长逻辑。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我们认为站在当下,中国化药CDMO企业的成长逻辑已转变成产 业升级,不再是低附加值的CMO订单转移,而是运用核心技术主导工艺开发的高附加值CDMO订单。
[医药制造业] [2022-02-17]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13.54%,表现不佳,在申万31 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31,跑输沪深300 指数(-3.45%)。从子行 业来看,医药生物三级行业全线下跌,其他生物制品、体外诊断、 医疗耗材板块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22.05%、19.99%、18.05%。 估值方面,截止2022 年1 月28 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 整体 法,剔除负值)为28.91x(上期33.48x),低于均值减一倍标准 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血液制品、 疫苗、其他生物制品、医药流通、线下药店、医疗设备、医疗耗 材、体外诊断、诊断服务、医疗研发外包、医院、其他医疗服务 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分别为34.20x、29.14x、29.01x、 34.09x、28.41x、25.79x、11.68x、28.61x、42.33x、16.64x、18.93x、 18.61x、64.40x、65.24x、87.10x。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2-17]
春运客流恢复低于预期,但对比去年月度出行数据,补偿性需求快速恢复的曙 光或现,同时全球病毒致死率降低或为国际线松动提供可能。春运后期民航国 内需求大概率将复制 2021Q2 需求快速反弹的趋势,新一轮由供需主导的航空 周期或将启动,未来两年三大航净利率有望升至 5%~10%的周期高点,继续推 荐中国国航、南方航空等,同时建议关注华夏航空基本面的修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2-17]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需实现供给侧的清洁化、多样化和消费侧的电气化,而能源结构的改变又将带来电网能力不足、发电和用电功率不匹配、电网完全稳定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医药制造业] [2022-02-11]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扩张,居民人均医疗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0.6%,出口同比激增158%。行业投资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线上医疗领域的监管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一趋势既有助于满足疫情期间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也有助于平等分配国内城乡医疗资源。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022-01-24]
从8大类产品出口情况看,1-12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长较高的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累计增长42.1%,其中12月份增长65.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15.1%,其中12月份增长52.4%;金属制品业,累计增长35.4%,其中12月份增长38.3%;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31.5%,其中12月份增长30.9%。以上产品出口与第三季度相比,增幅较大,处于较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