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15]
2017 年环保行业政策主题轮番出动,但整体市场表现平平,PE 低位。2017 年,“十九大”、环保督察、“蓝天保卫战”、雄安新区等环保政策主题轮番出动,但下游企业多受停产、限产等影响,其末端治理需求未得到释放,影响部分环保企业的订单获取及业绩释放,因此环保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平平。年初至今中信环保板块下跌1.6%,在29 个板块中排名第17 位,远低于沪深300 板块涨幅,亦低于全部A 股6.32%的平均涨幅,但跑赢中小板及创业板指数。目前板块整体动态PE(TTM)及机构配置已降至历史低位,部分龙头企业动态市盈率已经在30 倍以下,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15]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提及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短板之一。“青山绿水”写入党章,经济新常态下环保被提到新高度。环保是经济转型下,缩“量”的重要标尺,提“质”的重要抓手。我国环境治理标准距国际先进标准差距大,环保投资不足,环保投资和治理具有广阔的升级空间。17年环保督查和限产风暴,给企业带来巨大震撼,寻求绿色高效生产方式成为大趋势,而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也使得环保投资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已可以接受。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14]
排污许可证制度早实行于瑞典,目前其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普遍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美国的排污许可制最早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污染物覆盖范围广,执法严格,企业违法成本高; 欧盟的排污许可基于 1975 年颁布的《欧洲水法》,其允许排污许可证的排放限值存在暂时性偏离,鼓励公众参与,确保民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探索最早始于从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由此我国排污许可制实施工作全面拉开帷幕。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9]
建设美丽中国,“十三五”环保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一词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中,体现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决心和信心。2017 年以来政策执行的严格程度和环保督查的密集性证明,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未来监督执法的力度将持续加强并成为常态,倒逼污染企业偿还环保坏账,重现碧水蓝天。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9]
生态修复需求强烈,市场空间广阔 “十九大”将“美丽”加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生态修复需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修复包含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草原、湿地修复。其中,水环境修复需求最为旺盛,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需要4.6 万亿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9]
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下跌0.66%,沪深300 指数下跌2.58%,公用事业行业领先大盘1.92 个百分点。我们推荐核心组合迪森股份、清新环境、龙净环保、聚光科技、雪浪环境、盈峰环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9]
2017年环保行业分别跑输沪深300、上证综指26.5和、11.1个百分点,但环保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业绩优良,估值切换下板块存在补涨需求。2018年我们认为十九大将美丽中国建设提升到核心高度,同时环境税、排污许可证、河长制等政策出台及落地,叠加环保督察力度空前且呈现出常态化和趋严化的趋势,我们认为多重因素将合力推动2018年环保板块整体向好。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17-12-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1]
估值承压,强监管时代来临:环保板块龙头公司地位与体量已较大,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进入稳定成长期,而PPP 化后,各公司业务模式、成长逻辑趋同,行业政策对具体公司的边际弹性在减弱,板块的整体估值已难有向上的弹性。我们判断板块估值在2018 年已基本合理,龙头具有配置价值。与此同时,2017 年正式进入“新监管时代”,中央环保督察和新的排污许可制度不仅使得企业将接受更严的环境监管,官员的问责制度也将常态化,同时标准的提升倒逼企业的环保升级,带来新一轮的工业环保的治理需求。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7-12-01]
短期,“订单—>业绩”驱动逻辑仍在,聚焦四大细分产业。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我们聚焦:1)流域治理:“十三五”水务新增市场,“河长制”催化1.5 万亿市场落地;2)环境监测:看“河长制”之下的水质监测,以及网格化趋势;3)土壤修复:看顶层设计《土修立法》落地,市场启动;4)工业环保:看环保督查常态化之下的工业治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