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1.响应面法优化芝麻粕发酵制备芝麻多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芝麻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确定了生产芝麻多肽的最优二元复合菌及其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试验筛选出了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芝麻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30%,麸皮含量10%,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1:1,接种量19.69%,发酵温度34.50℃,发酵时间36.11 h.在此条件下,芝麻多肽含量为7.12%.
关键词:芝麻粕;芝麻多肽;复合菌;Plackett-Burma试验;固态发酵
-
2092.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制备DHA固体脂质纳米粒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保护容易氧化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壁材,DHA藻油为芯材,采用高压均质制备DHA固体脂质纳米粒(DHA-SLN).以DHA-SLN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得出高压均质法制备DHA-SLN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芯壁比1∶65,均质压力80 MPa,乳化剂质量分数2.14%(占水相),均质8次.在此条件下,实验验证的DHA-SLN的包封率为74.45%.
关键词:DHA;高压均质;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响应面法
-
2093.抗性淀粉对小麦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3种不同筋力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对小麦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淀粉不能形成凝胶,添加5% ~ 20%抗性淀粉的小麦粉配粉可形成凝胶.抗性淀粉RS3和RS2对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粉凝胶的影响趋势相同,随着配粉中抗性淀粉的比例逐渐增加,各凝胶的硬度、黏着性和胶着性显著降低,中筋粉的硬度、黏着性和胶着性值最高,弱筋粉次之,强筋粉最低;3种筋力小麦粉及其抗性淀粉配粉的弹性和凝聚性差异很小.
关键词:抗性淀粉;凝胶;小麦粉;质构曲线分析
-
2094.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水分蛋白挤压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将挤压机作为生物反应器,以此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植物蛋白原料的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在总结过程中,对高水分挤压技术的发展历程、高水分挤压设备、挤压机理、相关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特性的变化以及相关的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蛋白产品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蛋白质结构;流变学特性
-
2095.基于图像处理的谷物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基于图像处理的谷物检测与识别方法不仅效率和准确率高而且劳动强度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谷物虫害检测与识别、谷物成分检测、谷物品种识别与分类以及谷物品质检测与分级等方面综述了基于近红外图像、软X射线图像、可见光图像的谷物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基于图像处理的谷物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以期能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进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步伐.
关键词:谷物检测与识别;图像处理;近红外;软X射线;可见光
-
2096.“宜糖”米淀粉性质对粉丝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了探讨“宜糖”米粉丝和绿豆粉丝品质差异的原因,对2种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2种淀粉在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为:“宜糖”米淀粉的持水性是绿豆淀粉的1.6倍,透光率是绿豆淀粉的40%,溶解度显著高于绿豆淀粉.2种淀粉在热力学方面的差异为:“宜糖”米淀粉的凝胶强度是绿豆淀粉的45%,热焓值是绿豆淀粉的60%,冷藏缩水率显著低于绿豆淀粉.“宜糖”米粉丝比绿豆粉丝品质差的原因可能与“宜糖”米淀粉具有较高的持水性和溶解度,较低的透光率、凝胶强度、冷藏缩水率和热焓值有关.
关键词:“宜糖”米;淀粉;粉丝;理化性质;热力学特性
-
2097.仓储粮堆机械通风时压力场的模拟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仓储粮堆机械通风试验为基础,以实仓试验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仓储粮堆机械通风过程中内部压力场分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并进行了不同通风风量条件下开环流熏蒸口和开人孔时的数值模拟计算.最后通过实仓试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仓储粮堆机械通风过程CFD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机械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压力场的分布情况,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应用于仓储粮堆压力场的预测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仓储粮堆;机械通风;压力场;计算流体动力学
-
2098.花生粕饲用品质改善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用植物乳杆菌结合蛋白酶和植酸酶对花生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比较发酵前后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植酸、无机磷、粗蛋白、多肽、总酸(以乳酸计)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来综合考察生物技术处理对花生粕品质的改善.研究发现,发酵后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率为44.61%,植酸含量由1.36%降低到0.23%,无机磷含量由0.11%提高到0.40%,粗蛋白含量由51.83%提高到53.39%.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多肽,多肽含量由3.34%提高到11.36%,必需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6.43%,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由57.45%提高到68.36%,总酸含量达到4.99%.经过生物技术处理,花生粕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花生粕;发酵;黄曲霉毒素;植酸
-
2099.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比了挤压(EX)、红外(IR)、常压汽蒸(AS)、高压汽蒸(HPS)、紫外微波(UVM)、常压汽蒸耦合紫外微波(AU)6种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贮藏期内,未处理麦胚的脂肪酸值增长率为124%,稳定化处理麦胚的脂肪酸值增长率仅为8%~24%;AU稳定化处理效果最好;IR处理的麦胚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都较强;EX处理使麦胚螯合铁离子能力显著增强;各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总酚含量影响不大,仅EX处理使其总酚含量略微增加.因此,6种处理方式均能很好地稳定麦胚.
关键词:麦胚;稳定化;总酚;抗氧化;wheat germ;stabilization;total phenol;antioxidant activity
-
2100.豆类发酵液抑制马铃薯浆液褐变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了找到抑制褐变的替代方法,采用豌豆自然发酵液来进行抗褐变和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研究,并对其抗褐变机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豌豆自然发酵液可以有效的抑制马铃薯浆液褐变;有机酸并不是影响发酵液抗褐变的主要因素,它能够抗褐变是因为它可以抑制PPO的活性.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豌豆自然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2d,发酵温度为30℃,料水比为1∶5.经过验证,按最佳发酵条件得到的发酵上清液对PPO的抑制率可高达95.21%.
关键词:豌豆;自然发酵;褐变;多酚氧化酶(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