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1.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水平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两种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水解结束调节pH至4.8,离心分离得到酸可溶蛋白和酸不可溶蛋白.考察不同的蛋白酶、水解时间、温度以及未添加蛋白酶的情况下,酸不可溶蛋白所占比例,并采用SE-HPLC和SDS-PAGE对这些酶解物进行了分子水平的表征.结果发现:胃蛋白酶选择性地水解大豆球蛋白(11S),在pH 2.0、37℃条件下水解6h,酸不可溶蛋白所占比例为51.14%,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kDa的部分占到50%以上.水解温度对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较大,在pH 8.0、60℃条件下水解1h获得的大豆分离蛋白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 kDa以下.不同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其水解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采用同一种蛋白酶进行水解,不同的水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物分子结构也大不相同.
关键词: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
-
2062.山核桃油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山核桃油改善小鼠的记忆功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通过空间航行定位试验,各试验组的逃避潜伏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34.86±16.45)、高剂量组(30.94±15.36)和对照组(46.39±10.8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小鼠空间探索试验中,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东北象限的停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剂量组(42.35±12.2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定位航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各剂量组小鼠的空间记忆保持能力及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强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油对小鼠的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山核桃油;小鼠;改善记忆
-
2063.米糠油规模化生产的实践与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综述了米糠油规模化生产在优质米糠毛油制取、精炼工艺、提高成品油得率、营养物质保留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及其解决办法.通过降低米糠毛油酸值,选择合理的精炼工艺和设备,做好米糠油产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从而促进米糠油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米糠油;规模化;生产;瓶颈;解决办法
-
2064.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燕麦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明显地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随着发芽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芽72h分别降低了25.86%、11.08%和17.31%.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发芽期间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与α -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与淀粉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燕麦;发芽;淀粉;淀粉酶
-
2065.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以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为载体的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固定化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固定化条件进一步优化,并对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以固定化酶活力为指标,当高碘酸钠浓度为0.15 mol/L,活化为60 min时,浓度为0.013 g/mL的酶液与pH 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于戊二醛质量分数0.24%,温度4℃下,进行交联反应,反应3.1h后,获得的固定化酶活最高,为0.52 U/cm2.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为:固定化酶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9.0.
关键词:高碘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脂肪酶;固定化
-
2066.甘薯甜度与薯块蒸煮前后糖分的相关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测定了357个干率范围在17.26%~42.42%的甘薯育种选种圃群体蒸煮前后的还原糖、可溶性糖及其甜度.研究表明:甜度与熟薯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277**、0.274**,与生薯还原糖没有明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仅为0.039.对熟薯的可溶性糖进行分解研究表明,蒸煮过程中产生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对甜度的贡献率分别为47.66%、32.07%.按甜度分级的群体平均数分析,甜度同样与熟薯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74**、0.962**,与生薯还原糖没有明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仅为0.225.对上述糖分指标的群体分布研究表明,生薯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呈较窄的正态分布,而熟薯可溶性糖呈较宽的正态分布.综合分析得出,熟薯可溶性糖与甜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更适合作为甘薯甜度评价的指标和食用品种品质育种指标,甘薯的甜度主要来源于蒸煮过程中产生的糖分而非鲜薯糖分.
关键词:甘薯;甜度;还原糖;可溶性糖
-
2067.大豆油食用期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为评价指标,模拟大豆油家庭食用条件,研究充氮气、添加抗氧化剂(TBHQ)的大豆油(2.5L/桶)在3个月(6、7、8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2种处理方式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过氧化值分别在第70、50 d达到质量安全值5.0 mmol/kg,酸值均小于质量安全值0.2 mg KOH/g,p-茴香胺值变化不大.与添加抗氧化剂相比,氮气储藏同样提高了大豆油的稳定性,氮气储藏可以成为大豆油的一种绿色储藏方法.
关键词:大豆油;氧化稳定性;氮气
-
2068.豆酱(日本味噌)含盐量对胃癌及血压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豆酱(日本味噌)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发酵食品,但其所含食盐量较高(日本豆酱含盐量10%~13%),而盐分过量摄入被认为是胃癌、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的致病因子.日本的免疫学调查表明经常喝酱汤的人,癌症发病率低,为此,笔者做了动物试验,研究了在饵料中,分别以豆酱形式添加食盐与以食盐的形式直接添加对癌症、高血压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对胃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豆酱形式添加食盐的饵料不仅不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相反能抑制胃癌的发生,而且随着豆酱发酵时间的延长,对胃癌的抑制效果越强;另外也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建议将以豆酱为原料制作的酱汤做为健康食品进行推广.
关键词:豆酱;食盐;胃癌;血压;发酵豆制品;大豆
-
2069.天然椰子油的组分及其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分析了海南高种椰子制备的天然椰子油(VCO)的脂肪酸组成、功能性成分及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C-MS测定了VCO的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含量,采用HPLC测定了VCO中VE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VCO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VCO中脂肪酸以月桂酸质量分数最多,达47.36%;植物甾醇含量为420 mg/kg,VE含量为89.8 mg/kg,多酚含量为18 mg/100g油.在40℃和60℃,不同添加量的VCO对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均有影响,VCO浓度越大,花生油的POV值越低.
关键词:天然椰子油;组分;花生油;氧化稳定性
-
2070.活化稻壳灰在生物柴油纯化中的应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稻壳灰进行活化,并比较了活化稻壳灰与几种常见吸附剂对生物柴油的吸附纯化效果.选择活性白土与活化稻壳灰复配对生物柴油进行吸附纯化,确定最佳配比为2∶3,吸附剂添加总量为0.5%.并在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搅拌速度等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吸附纯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 600 r/min.
关键词:稻壳灰;生物柴油;吸附纯化;皂;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