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1.花生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花生肽的功能特性、制备工艺以及主要用途进行了综述.采用碱性蛋白酶直接水解花生脱脂粕制备花生蛋白酶解物,对蛋白酶的选择、酶解条件的优化以及花生蛋白酶解物的品质等进行了讨论.将花生蛋白酶解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可获得具有特定功能性的花生肽制品.鉴于我国丰富的花生资源和花生肽制品的广泛用途,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花生肽;制备;功能特性
-
2052.多酶法提取高温菜籽粕中蛋白质的工艺及其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通过比较菜籽蛋白的各种提取方法,设计了以高温压榨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多酶解法与碱提酸沉法相结合的新工艺提取菜籽粕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酶解过程,并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了多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0,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0,多酶以α-淀粉酶+纤维素酶为宜,且加入量为α-淀粉酶90 U/g粕、纤维素酶45 U/g粕;在此最优条件下的验证实验所得蛋白质提取率为98.96%,菜籽蛋白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为99.04%,产品为无特殊气味浅黄色的细晶粒和粉末固体.
关键词:高温菜籽饼粕;蛋白质;提取;酶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
2053.低熔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综述了低熔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植物油耐寒性的因素,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包含冷冻试验法、低温储藏试验法、物性测定法、浊度测量法及核磁共振法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讨论了改善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途径,并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耐寒性;低熔点植物油;评价;进展
-
2054.不同方法提取胡麻油性质的对比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Schaal烘箱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胡麻油的氧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3种方法提取的胡麻油的自氧化试验可知,过氧化值变化由大到小为冷榨胡麻油、超临界CO2提油、溶剂提油.碘值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超临界提油、冷榨胡麻油、溶剂提油;酸值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超临界提油、溶剂提油、冷榨胡麻油;黏度变化从大到小的是超临界提油、冷榨胡麻油、溶剂提油.3种胡麻油中特征值变化最大的是超临界CO2提取的胡麻油.
关键词:胡麻油;提取方法;自氧化
-
2055.料型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料型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对蛋鸡养分代谢和肠道形态的影响.将30周龄海兰褐蛋鸡216只按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粉状料和颗粒料日粮,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与颗粒料组相比,粉料组产蛋率提高4.98%(P <0.05),料蛋比、平均蛋重和采食量分别降低5.53%(P<0.05)、1.03%(P <0.05)和2.22%(P <0.05);37周龄,粉料组蛋壳厚度比颗粒料组提高3.08%(P<0.05);粉料组蛋鸡啄癖行为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粉料组蛋鸡对粗蛋白和钙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比颗粒料组提高4.30%(P <0.05)和2.62%(P<0.05);粉料组蛋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比颗粒料组增加28.14%(P <0.05)和37.62%(P <0.05).说明粉状料通过改善小肠的形态结构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商品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部分蛋品指标和减少蛋鸡的啄癖行为.
关键词:料型;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小肠肠道形态结构
-
2056.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中碳链甘三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在无溶剂体系下,采用离子液体—1-甲基-3-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Spmim][HSO4]催化甘油和中碳链脂肪酸(辛酸和癸酸混合物)酯化合成中碳链甘三酯.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4.03 h,催化剂加入量(以脂肪酸和甘油的总质量计)0.74%,底物摩尔比(脂肪酸与甘油摩尔比)3.2∶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中碳链甘三酯的得率为92.90%,酯化率为95.48%,产物中甘二酯、甘一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38%、0.21%和4.51%.
关键词:离子液体;中碳链甘三酯;酯化;响应面
-
2057.核桃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5 ℃、时间3h、CO2流量4 L/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50.1%.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92.2%,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14.2%和1.4%.
关键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萃取率;脂肪酸成分
-
2058.挂面生产工序能力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确定挂面生产线存在的质量波动和分析工序能力,测定生产过程中面团、面带、湿切面、干面条、成品挂面的质量性状.通过控制图分析其质量波动,计算受控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确定质量波动点和过程能力不足的工序段.结果显示,监测18天内,面团水分含量和水分均匀度、面带③(压延结束后的面带)色泽a*值均匀度、成品挂面水分含量均有2次超出了控制图的控制限,面带③色泽a*值有3次,面条②(烘房二区运行后的面条)的水分含量有4次,干面条抗弯强度有6次超出了控制限;这7个指标存在异常质量波动.面带①(面团熟化复合形成的面带)的水分均匀度、面带②(二次熟化后的面带)的水分均匀度、面带③色泽L*值及其均匀度、面带③色泽b*值及其均匀度、挂面烹调时间及烹调损失均处于受控状态;面带①水分均匀度、面带③色泽b*值均匀度及挂面烹调损失过程能力指数分别为0.93、0.4和0.99,均小于1,工序能力不足.结果认为,挂面生产过程中,面团水分含量及其均匀度、面带③色泽a*值及其均匀度、干面条抗弯强度及成品挂面水分存在异常波动;面带①水分均匀度、面带③色泽b*值均匀度工序能力不足.
关键词:挂面;质量波动;工序能力;质量控制;控制图
-
2059.注重实效推进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本文针对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急于求成、追求大而全,企图一步到位等不切实际的倾向,在分析在我国粮油仓储业务目前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必需尊重信息化发展规律,注重整体设计优化业务流程、构建可独立运行的功能模块、关注用户使用体验、持续改进应用系统等几个环节.并在各级粮油仓储业务流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使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实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粮油仓储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
-
2060.响应面法优化米渣发泡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米渣经脱糖,酶解,脱色,喷雾干燥制得乳黄色,无异味,蛋白含量高,发泡性能良好的蛋白发泡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发泡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进行响应面试验,通过SAS软件分析,对中性蛋白酶酶解米渣的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和扫描电镜从微观层面解释了发泡粉发泡性能增加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33%,酶解时间2.16h,料液比1∶10.理论预测最大发泡力为277 mL,经验证,酶解液最大发泡力为275 mL.
关键词:米渣;酶解;中性蛋白酶;发泡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