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06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51.响应面法优化米渣发泡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米渣经脱糖,酶解,脱色,喷雾干燥制得乳黄色,无异味,蛋白含量高,发泡性能良好的蛋白发泡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发泡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进行响应面试验,通过SAS软件分析,对中性蛋白酶酶解米渣的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和扫描电镜从微观层面解释了发泡粉发泡性能增加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33%,酶解时间2.16h,料液比1∶10.理论预测最大发泡力为277 mL,经验证,酶解液最大发泡力为275 mL.
    关键词:米渣;酶解;中性蛋白酶;发泡粉
  • 2052.山核桃油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山核桃油改善小鼠的记忆功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通过空间航行定位试验,各试验组的逃避潜伏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34.86±16.45)、高剂量组(30.94±15.36)和对照组(46.39±10.8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小鼠空间探索试验中,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东北象限的停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剂量组(42.35±12.2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定位航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各剂量组小鼠的空间记忆保持能力及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强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油对小鼠的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山核桃油;小鼠;改善记忆
  • 2053.大豆油食用期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为评价指标,模拟大豆油家庭食用条件,研究充氮气、添加抗氧化剂(TBHQ)的大豆油(2.5L/桶)在3个月(6、7、8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2种处理方式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过氧化值分别在第70、50 d达到质量安全值5.0 mmol/kg,酸值均小于质量安全值0.2 mg KOH/g,p-茴香胺值变化不大.与添加抗氧化剂相比,氮气储藏同样提高了大豆油的稳定性,氮气储藏可以成为大豆油的一种绿色储藏方法.
    关键词:大豆油;氧化稳定性;氮气
  • 2054.甘薯甜度与薯块蒸煮前后糖分的相关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测定了357个干率范围在17.26%~42.42%的甘薯育种选种圃群体蒸煮前后的还原糖、可溶性糖及其甜度.研究表明:甜度与熟薯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277**、0.274**,与生薯还原糖没有明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仅为0.039.对熟薯的可溶性糖进行分解研究表明,蒸煮过程中产生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对甜度的贡献率分别为47.66%、32.07%.按甜度分级的群体平均数分析,甜度同样与熟薯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74**、0.962**,与生薯还原糖没有明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仅为0.225.对上述糖分指标的群体分布研究表明,生薯还原糖、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呈较窄的正态分布,而熟薯可溶性糖呈较宽的正态分布.综合分析得出,熟薯可溶性糖与甜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更适合作为甘薯甜度评价的指标和食用品种品质育种指标,甘薯的甜度主要来源于蒸煮过程中产生的糖分而非鲜薯糖分.
    关键词:甘薯;甜度;还原糖;可溶性糖
  • 2055.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以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为载体的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固定化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固定化条件进一步优化,并对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以固定化酶活力为指标,当高碘酸钠浓度为0.15 mol/L,活化为60 min时,浓度为0.013 g/mL的酶液与pH 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于戊二醛质量分数0.24%,温度4℃下,进行交联反应,反应3.1h后,获得的固定化酶活最高,为0.52 U/cm2.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为:固定化酶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9.0.
    关键词:高碘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脂肪酶;固定化
  • 2056.豆酱(日本味噌)含盐量对胃癌及血压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豆酱(日本味噌)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发酵食品,但其所含食盐量较高(日本豆酱含盐量10%~13%),而盐分过量摄入被认为是胃癌、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的致病因子.日本的免疫学调查表明经常喝酱汤的人,癌症发病率低,为此,笔者做了动物试验,研究了在饵料中,分别以豆酱形式添加食盐与以食盐的形式直接添加对癌症、高血压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对胃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豆酱形式添加食盐的饵料不仅不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相反能抑制胃癌的发生,而且随着豆酱发酵时间的延长,对胃癌的抑制效果越强;另外也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建议将以豆酱为原料制作的酱汤做为健康食品进行推广.
    关键词:豆酱;食盐;胃癌;血压;发酵豆制品;大豆
  • 2057.天然椰子油的组分及其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分析了海南高种椰子制备的天然椰子油(VCO)的脂肪酸组成、功能性成分及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C-MS测定了VCO的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含量,采用HPLC测定了VCO中VE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VCO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VCO中脂肪酸以月桂酸质量分数最多,达47.36%;植物甾醇含量为420 mg/kg,VE含量为89.8 mg/kg,多酚含量为18 mg/100g油.在40℃和60℃,不同添加量的VCO对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均有影响,VCO浓度越大,花生油的POV值越低.
    关键词:天然椰子油;组分;花生油;氧化稳定性
  • 2058.活化稻壳灰在生物柴油纯化中的应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稻壳灰进行活化,并比较了活化稻壳灰与几种常见吸附剂对生物柴油的吸附纯化效果.选择活性白土与活化稻壳灰复配对生物柴油进行吸附纯化,确定最佳配比为2∶3,吸附剂添加总量为0.5%.并在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搅拌速度等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吸附纯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 600 r/min.
    关键词:稻壳灰;生物柴油;吸附纯化;皂;甘油
  • 2059.野胡萝卜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分析野胡萝卜花挥发油的成分及检测其生物活性.采用GC/MS分析野胡萝卜花挥发油的成分,比浊法检测细菌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从野胡萝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1种化合物,以β-红没药烯为主要成分,占到63.06%.高质量浓度(30 g/)的野胡萝卜花挥发油作用鲍曼不动杆菌24h的抑制率为33.12%.野胡萝卜花挥发油作用人肝癌HuH7细胞6、12、24h的IC50分别是122.99、132.25、46.20 mg/L,作用人肺癌NCI-H446细胞6、12、24 h的IC50是244.82、113.13、61.76 mg/L.野胡萝卜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B-红没药烯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抑癌的作用.
    关键词:野胡萝卜;挥发油;GC/MS;抑菌活性;抑癌活性
  • 2060.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52个不同香型芝麻油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建立了芝麻油风味成分的指纹图谱,并探讨了不同香型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芝麻油的风味是由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味成分由25种物质构成,分为吡嗪类、噻唑类、呋喃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醇类、含硫化合物、吡啶类和异噻唑类共11类;浓香型芝麻油风味最优,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中乙酸、甲基吡嗪、2-甲氧基苯酚和5H-5-甲醇-6,7-二氢环戊并吡嗪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两种香型芝麻油,这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芝麻油香味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芝麻油香味品质的重要客观评价依据.
    关键词: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指纹图谱;sesame oil;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fingerprint
首页  上一页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