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1.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纳米薯渣纤维素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了提高甘薯加工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以甘薯渣纤维素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纳米薯渣纤维素.通过对超声波功率、酸体积分数、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了纳米薯渣纤维素的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透射电镜和X -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薯渣纤维素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20W、酸体积分数65%、酸解温度55℃、酸解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纳米薯渣纤维素的产率为42.85%;纳米薯渣纤维素的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球状,粒径在20~40 nm范围内,并且其仍具有纤维素的晶型,结晶度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薯渣纤维素;纳米纤维素;超声波;酸水解
-
2102.紫苏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紫苏蛋白,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pH、碱溶时间、碱溶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紫苏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9.0,碱溶时间40 min,碱溶温度50℃,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紫苏蛋白提取率最高可达82.72%,纯度为82.80%.
关键词:紫苏粕;蛋白质;碱溶酸沉法;提取
-
2103.膨化和制粒加工对饲料氨基酸稳定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膨化和制粒工艺生产添加有晶体氨基酸(CAA)或微胶囊氨基酸(MAA)的水产颗粒饲料,研究2种加工过程对饲料CAA和MAA的损失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效果,旨在阐明挤压加工和环膜制粒工艺对饲料CAA和MA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加工对CAA和MAA的损失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MAA,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晶体赖氨酸(C-Lys)和蛋氨酸(C-Met)分别多损失0.37%~ 8.02%和1.16%~4.29%;加工饲料的CAA在水中的损失较大,饲料水中浸滤60 min时,不同挤压温度饲料C-Lys比M-Lys多溶失23.99%~40.68%,C-Met比M-Met多溶失9.0%~ 13.5%;饲料水中浸滤120 min时,不同挤压温度饲料C-Lys比M-Lys多溶失24.42%~43.22%,C-Met比M-Met多溶失10.45%~17.47%.挤压温度的升高增加了氨基酸的热损失,但改善了饲料氨基酸在水中的溶失;MAA改善了CAA在饲料加工过程损失和水中的溶失.
关键词:挤压加工;环膜制粒;水产饲料;氨基酸;extrusion processing;pelleting;aquafeed;amino acids
-
2104.二次旋转和模糊评价在南瓜子壳饼干研制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富含膳食纤维的南瓜子壳粉为辅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南瓜子壳粉对饼干生产配方进行4因素(南瓜子壳粉、植物油、水、白砂糖)5水平的二次旋转试验设计,并应用模糊数学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模糊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二次旋转试验值,通过DPS软件进行二次旋转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模型的F值为8.919,P<0.001,大于在0.01水平上的F值,而失拟项的F值为1.464,小于0.05水平的F值,该试验模型的R2 =0.8560,说明该试验模型拟和结果好,自变量与旋转值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可以用于该试验的理论预测.经优化后的饼干制作最佳工艺参数:南瓜子壳粉添加量4.13%,白砂糖添加量23.64%,水添加量12.89%,植物油添加量30.45%.
关键词:模糊评价;二次旋转;南瓜子壳;参数优化
-
2105.大豆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动态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测定了3个大豆品种种子在不同萌发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的含量,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8d的发芽试验中,豆芽中蛋白质含量随萌发进程平均增加了5.77%;多数氨基酸在第3天时表现最高,并呈现前增后降的单峰曲线趋势,接近萌发前的水平;在测定的7种必需氨基酸中,只有蛋氨酸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平均较少32.28%,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比例逐渐降低,而亚麻酸的比例增加.本试验证实了大豆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亚麻酸的比例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豆芽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萌发
-
2106.花生挥发性香味识别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质联用色谱对新鲜花生、烘烤花生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电子鼻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使用PCA和LDA方法分析图谱,建模形成了花生挥发性香味成分区域图谱.同时用气质联用色谱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新鲜品种的花生电子鼻图谱有显著差异,可以对各品种花生进行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区分效果更好;烘烤花生的电子鼻图谱说明了花生烘烤后其香味成分比较统一,所以图谱的结果很集中.气质联用色谱可以清楚地分辨烘烤花生有别于新鲜花生的挥发性气味,由此为建立花生香味识别的判定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鲜花生;烘烤花生;香气;挥发性气味成分;电子鼻技术
-
2107.石磨小麦粉与钢磨小麦粉特性比较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目前石磨小麦粉在市场上日趋增多,石磨以其转速低而与钢磨有所区别,因此造成两种加工方式的小麦粉特性差异.通过测定两个品种石磨小麦粉和钢磨小麦粉的水分、含砂量、湿面筋质量分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比等理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烟农21和济麦22(邹城)石磨小麦粉的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为34.2%、39.1%,稳定时间分别为2.7、1.6min,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4.6、2.3min.以上指标石磨小麦粉优于钢磨小麦粉,但在含砂量方面,若不严格控制小麦的清洗和除磁去石,石磨小麦粉的含砂量将偏高.
关键词:石磨小麦粉;钢磨小麦粉;含砂量;粉质;理化指标
-
2108.乌桕梓油中四酯的分离及鉴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乌桕梓油中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四酯成分.利用柱层析技术对乌桕梓油中的四酯进行分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 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分离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柱层析适宜的分离条件为:硅胶为吸附剂,95%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为洗脱剂,洗脱剂流速为1 mL/min,硅胶用量为17 g/g梓油.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纯度为98%的梓油四酯产品,其收率为54.8%.
关键词:四酯;梓油;柱层析
-
2109.豆渣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干豆渣为原料,碱溶酸沉法提取豆渣蛋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豆渣蛋白提取条件并测定了豆渣蛋白的性质.结果表明,豆渣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碱提pH 12.71,碱提温度50℃,碱提时间1h.在此条件下,豆渣蛋白提取率为75.05%.与大豆分离蛋白(SPI)比较发现,豆渣蛋白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和氨基酸组成与SPI相似,起泡性和乳化性相对较低,溶解性较差.
关键词:豆渣蛋白;制备;性质
-
2110.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火麻仁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Alcalase 2.4L碱性内切蛋白酶对火麻仁进行酶解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火麻仁油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7 100 U/g,酶解温度61℃,酶解时间3.7h,料液比1∶3.8,酶解pH 8.在此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为93.82%.所得火麻仁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火麻仁特有的香味.
关键词:水酶法;碱性内切蛋白酶;火麻仁油;响应面法;enzyme-assisted aqueous method;alkaline endoprotease;fructus cannabis oi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