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1.低温和气调储藏对油菜籽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不同温度(15、25、35℃)和不同氧气体积分数(2%、5%、10%、15%、21%)对油菜籽进行储藏,每隔20 d测定一次储藏油菜籽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指标,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80 d的储藏期内,储藏条件(时间、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对油菜籽含油率、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显著,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菜籽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升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低温和低氧气体积分数有利于油菜籽的安全储藏.
关键词:油菜籽;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
-
2122.糖类对内酯豆腐质构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研究糖类对内酯豆腐的影响,向内酯豆腐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和卡拉胶,并观察其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糖的种类和浓度对内酯豆腐的不同质构影响显著:葡萄糖对弹性影响较大,麦芽糊精对内聚性和黏性影响较大,可溶性淀粉对硬度和咀嚼性影响较大,卡拉胶对黏着力影响较大.SPSS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表明,对内酯豆腐质构综合作用强弱顺序为卡拉胶>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糊精.糖分子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和表面电荷是影响内酯豆腐质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内酯豆腐;糖类;质构
-
2123.MCM-41负载碳化蔗糖及磷钨酸非均相催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MCM-41为载体,通过负载蔗糖并使之碳化、磺化制备出一种单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S/MCM-41,并通过在其上负载一定量磷钨酸制备出酸性更强的双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P-S/MCM-41.以大豆油和油酸按比例混合作为模拟餐饮废油原料,两种固体酸作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发现,双负载型固体酸拥有更好的催化性能.以双负载型固体酸P-S/MCM-41为催化剂,实际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115℃,醇油摩尔比15∶1,催化剂用量10%(以油质量计).该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最高收率可达94%.
关键词:固体酸;餐饮废油;生物柴油;MCM-41;蔗糖;磷钨酸;solid acid;swill-cooked dirty oil;biodiesel;MCM-41;sucrose;phosphotungstic acid
-
2124.植物油厂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对植物油厂废水处理技术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利用物理、化学法玻乳后进行油水分离,再由生化法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使最终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既节约运行成本,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关键词:植物油厂废水;破乳;油水分离;生物降解
-
2125.无溶剂体系酶促酯交换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量较低而BOB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Lipozyme RM IM添加量10%(以底物质量计),底物(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摩尔比2∶1,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5℃,酶的初始水分活度由LiCl饱和盐溶液控制.在理想的工艺条件下,反应产物中BOB含量为25.25%,甘油二酯含量为2.72%.
关键词: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1,3-特异性脂肪酶;酶促酯交换;1,3-dibehenoyl-2-oleoyl glycerol;1,3-regiospecific lipase;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
2126.几种抑制剂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效果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使用3-吗啉丙磺酸(MOPS)缓冲液从全麦粉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不同抑制剂在不同浓度下对PPO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制剂浓度为1.0 mmol/L时,各种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分别为:L-抗环血酸90.6%,L-半胱氨酸86.5%,NaHSO384%,曲酸75.5%.L-抗环血酸、L-半胱氨酸、NaHSO3、曲酸几种抑制剂浓度减小抑制作用降低.响应面分析得到的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NaHSO3最佳抑制浓度组合为:L-抗坏血酸0.4 mmol/L,L-半胱氨酸0.11 mmol/L,NaHSO30.25 mmol/L,抑制作用为82.03%.
关键词:全麦粉;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剂
-
2127.精炼工序对辣椒油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变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研究了辣椒油在不同精炼工序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毛油经过脱酸、脱色和脱臭加工工序后所含16种PAHs含量逐渐减少,其中脱色工序影响最显著,苯并(a)芘含量从毛油的3.4 μg/kg降至成品油的0.4 μg/kg.同时发现采用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吸附剂在较高温度下脱色,可显著降低辣椒油中PAHs含量.
关键词:多环芳烃;辣椒油;精炼;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epper oil;refining;GC-MS/MS
-
2128.天然和热处理大豆蛋白稳定乳液的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热处理(90、120℃)修饰的大豆分离蛋白用于制备水包油(O/W)乳液,并对天然和热处理蛋白乳液的粒径、微结构、絮凝率和分层稳定性进行表征.热处理蛋白的水力学半径随蛋白浓度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证实了可溶性聚集体的产生.乳液粒径和分层稳定性受离子强度、聚集体粒径影响.低离子强度下(0 mmol/L),与天然蛋白相比,热处理蛋白乳液粒径较大,20 d放置后未发生分层.离子强度的增加(100mmol/L)导致天然蛋白乳液粒径明显增大;而热处理蛋白乳液则表现出较高耐盐性,体现在更小的粒径、絮凝率和分层指数.与90℃热处理相比,120℃热处理减小了乳液液滴的粒径和絮凝.
关键词:大豆蛋白;热处理;蛋白聚集;乳化活性;乳液稳定性
-
2129.乙酸乙酯萃取法精制蛋黄磷脂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用乙酸乙酯萃取法精制蛋黄磷脂,并用正交试验优化精制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精制时间20 min,精制次数5次,精制温度0℃的条件下,精制效果最好,脱脂率达到95%以上,磷脂回收率达到98%以上.精制蛋黄磷脂中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分别为65.39%和13.05%.精制前后PC与PE含量比分别为5.14∶1和5.01∶1.因此,乙酸乙酯萃取精制能显著提高磷脂类物质的含量,但不改变各种磷脂类物质间的比例.
关键词:蛋黄磷脂;精制;乙酸乙酯
-
2130.米糠油甲醇萃取脱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米糠油甲醇萃取脱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FFA)脱除率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3次,料溶比1∶2.5,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30℃.在最优条件下,甲醇萃取脱酸后米糠油中FFA脱除率达到90.95%,脱酸后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为1.69%.
关键词:米糠油;脱酸;甲醇;游离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