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介电常数监测天然抗氧化剂抑制煎炸棕榈油劣变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介电常数法监测茶多酚(TP)、植酸(PA)、维生素E(VE)抑制煎炸棕榈油劣变效果.测定在3种天然抗氧化剂作用下,煎炸棕榈油过氧化值、酸价、羰基价、p-茴香胺值等化学参数与介电常数值的变化,分析了介电常数值与化学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天然抗氧化剂复合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介电常数与四种化学参数之间显著相关,可以取代4种化学品质参数衡量煎炸棕榈油品质的劣变,以介电常数为指标得到天然抗氧化剂复配最佳组合为:茶多酚0.04g/100g,植酸0.016g/100g,维生素E0.8g/100g.
关键词:介电常数;棕榈油;天然抗氧化剂
-
2012.结构参数对花生蛋白挤压组织化感官评定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螺杆长径比、熔融区长径比、模口直径对花生蛋白双螺杆挤压组织化感官评定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螺杆长径比25.5∶1,熔融区长径比12∶1,模口直径16mm的条件下,花生蛋白产品具有良好的挤压组织化感官质量.感官评定得分随着螺杆长径比、熔融区长径比及模口直径的增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结构参数;花生蛋白;挤压组织化
-
2013.转谷氨酰胺酶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了改善花生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研究了利用转谷氨酰胺酶交联改性花生分离蛋白的工艺.在进行了酶添加量、花生分离蛋白浓度和酶作用时间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酶交联改性的最佳条件.并分别测定了酶改性前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包括:溶解性、吸油性、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酶改性的最佳条件:酶添加量、花生分离蛋白质量浓度和酶作用时间分别为17.75 U/g、29.60 g/mL和376 min,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硬度可达到333.49 g.经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吸油性和持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27.41%和61.24%.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花生分离蛋白;凝胶性;功能特性
-
2014.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和柠檬烯含量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32批次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含量.结果发现:青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均值为12.888 mg/g,红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均值为14.040 mg/g,青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与红花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均值为红花椒的9.13倍,分别为72.523 mg/g和7.941 mg/g,且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与红花椒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试验结果可作为青花椒和红花椒品种间鉴别指标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青花椒;红花椒;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气相色谱法
-
2015.谷维素含量对米糠油透明度与酸值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高谷维素米糠油作为一种高品质食用油日益受到关注,而高含量谷维素的存在会影响米糠油的品质,进而影响其销售.为此,通过在米糠油中定量添加谷维素,研究其对米糠油透明度和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时谷维素在米糠油中的溶解度最大可达6.67 g/100 g,10℃时谷维素含量在15 g/kg以内对米糠油的透明度没有显著影响,而米糠油的酸值与谷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米糠油;谷维素;溶解度;透明度;酸值
-
2016.自然发酵对荞麦挤压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面筋蛋白缺乏,淀粉糊稳定性差,纤维含量高等因素,导致荞麦粉凝胶质地差是当前面条等荞麦面制品开发的瓶颈问题.拉伸测试及RVA快速黏度分析法研究了自然发酵对荞麦挤压面条质地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自然发酵96 h可使面条的最大破断应变从24.7%增加到29.4%,破断功增加了0.25kg·mm;自然发酵加速了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及崩解,降低了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终黏度,使得发酵荞麦粉面条制品的凝胶结构更加致密,凝胶强度增强.因此,自然发酵作为一种绿色加工技术用于改善荞麦面条的质地特性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荞麦挤压面条;自然发酵;淀粉;RVA;拉伸测试
-
2017.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大孔树脂为载体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通过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高活性固定化脂肪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是最佳的固定化载体;最优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10%(以大孔树脂质量计),加水量30%(以大孔树脂质量计),4℃下在异辛烷中固定5h.与游离脂肪酶相比,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吸附稳定性和对有机溶剂的抗逆性,循环使用6次,水解橄榄油的酶活回收率仍可达到50%.
关键词:大孔树脂;脂肪酶;固定化;酶学性质
-
2018.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建立用于快速检测粮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药物残留含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采用免疫竞争法,将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包被在微孔中,并将人工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1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表面作为检测线(T线).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残留物将与NC膜上的黄曲霉毒素B1抗原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并以颜色直观显示检测结果.检测食用油样品时,灵敏度可达到0.5 μg/L,仅需20 min.试验证明该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很好的特异性,操作便捷,稳定可靠,可作为黄曲霉毒素B1残留现场监控的有效快速筛检手段.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半抗原;免疫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aflatoxins;hapten;immunoassay;gold colloid;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
2019.SVM回归法在佛手精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了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对佛手精油β-环糊精包含物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预测及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为构建SVM回归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并运用交叉验证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回归结果显示,回收率SVM模型(MSE=0.003,R2=0.9581)和包埋率SVM模型(MSE=0.007,R2=0.9008)得到的回归预测值和试验测定值拟合良好,两者相对误差小于0.1%的回归值比例分别为100%和88.0%,表明SVM回归法可精确地预测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含物制备工艺状况,从而获取更为可靠的最优化工艺条件.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回归;佛手精油;β-环糊精
-
2020.微波预处理对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硫甙降解产物中的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嗅觉检测器探讨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过程中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菜籽油在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腈类化合物和3种异硫氰酸酯,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具有刺激性菜青味的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在微波预处理3 min后大幅下降,不良风味减轻.微波预处理5 ~7 min,甲基氰化物、5-己腈、5-甲硫基-丁基腈、苯代丙腈含量明显增加,但均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关键词:微波;菜籽油;异硫氰酸酯;腈类化合物;刺激性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