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1.不同温度条件下鱼油氧化的动态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鱼油是水产饲料重要的脂肪源,但由于其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极易氧化.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下,鱼油过氧化值(POV)、酸值(AV)、碘值(IV)、羰基值(C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随氧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氧化温度下,鱼油的POV、AV、CV和TBARS均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I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在各氧化温度下,鱼油的POV和A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二次曲线变化;IV和C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变化;而TBARS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呈幂回归变化.
关键词:鱼油;氧化;氧化温度;动态变化
-
1792.餐厨废弃油脂回收利用及运行模式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餐厨废弃油脂(餐厨垃圾)既是垃圾又是资源.在政府主导、规范收运、集中处置原则下,采取“收运和处置一体化”模式和成本加收益分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掌控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实现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无害化收运处置的有效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餐厨废弃油脂;产生;收运;处置;一体化;利益机制
-
1793.萝卜籽油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提取萝卜籽中的油脂,并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花生油好;0.1%萝卜籽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0.02% BHT好;0.2%萝卜籽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稍差于0.02% BHT.
关键词:萝卜籽油;抗氧化;大豆油;花生油
-
1794.酶法催化丙酮酸和植物甾醇合成植物甾醇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研究了植物甾醇与丙酮酸在有机溶剂正己烷中酯化合成植物甾醇酯(PE)的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分子筛添加量40 mg/mL,反应温度55℃,底物摩尔比1∶5(植物甾醇与丙酮酸摩尔比),酶添加量5%(以丙酮酸质量计),反应时间20 h.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酯化率为93.02%.研究表明植物甾醇和丙酮酸可以酯化合成植物甾醇酯,且可得到较高的酯化率.
关键词:植物甾醇;丙酮酸;合成;植物甾醇酯
-
1795.粮油食品物流敏捷配送优化技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中,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归纳或提炼出实用的知识准则,以此作为基础以提高粮油食品物流的配送能力.论文提出了支撑粮油食品物流敏捷配送方案快速生成和快速求解的7大知识准则,研究了粮油食品单品种货物和多品种货物敏捷配送优化两大问题.通过将这两大问题分解成4个不同的优化子问题,并建立了4个通用的模型及求解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的算法,无论是针对粮油食品单品种还是多品种货物对象,在不同的车辆吨位序列下,配送优化后的空载率均较低,货物周转量也较低,取得了良好的装载效果.
关键词:粮油食品物流;敏捷配送;知识准则
-
1796.花生粕多糖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花生粕多糖作为花生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对其研究备受瞩目.对花生粕多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花生粕多糖的提取制备方法,包括热水法提取、酸法提取、碱法提取、酶法提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等,花生粕多糖不同组分的柱层析纯化方法,以及花生粕多糖一级结构表征与抗氧化活性及护肝活性评价研究进展.对目前花生粕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对其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花生粕多糖;制备纯化;结构表征;生物活性;polysaccharide from peanut cake;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construction;bioactivities
-
1797.油茶皂甙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饼中的油茶皂甙,经重结晶法制备的标准品标定有效成分含量为81.8%.以制备的油茶皂甙为材料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皂甙对这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0.10 g/mL质量浓度油茶皂甙对3种细菌均具有致死作用;不同质量浓度油茶皂甙均能产生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油茶皂甙浓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油茶皂甙;提取;抑菌圈;押菌活性
-
1798.反胶束萃取文冠果种仁蛋白的前萃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分析了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文冠果种仁蛋白的液固萃取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振荡速率、料粒粒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其液固萃取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前萃过程中蛋白质从颗粒内部向颗粒表面的扩散是过程的控制步骤.
关键词:文冠果种仁蛋白;反胶束萃取;动力学
-
1799.不同烹饪条件下食物中反式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食物中的反式酸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国外人们日常餐饮主要采用煎炸方式烹饪食物,而国内餐饮主要采用煎炒食物的烹饪操作,研究烹饪过程中反式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有着重要意义.采用煎炸鸡翅和薯条,煎炒土豆丝和肉丝的方法,来考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反式酸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煎炸完鸡翅后,鸡翅反式酸含量从起始的0.032 g/100 g变化到0.178 g/100 g(P <0.05).煎炸完薯条后,薯条的反式酸含量从起始的0.019 g/100 g变化到0.269 g/100 g(P <0.05).煎炒完土豆丝和肉丝后,食物反式酸含量由起始的0 g/100 g和0.017 g/100 g变化到0.037 g/100 g(P >0.05)和0.023 g/100 g(P>0.05).上述试验结果说明煎炒后食物中反式酸的含量变化不显著,虽然煎炸后食物中反式酸的含量显著升高,但其反式酸的总量都小于0.30 g/100 g,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关键词:煎炸;煎炒;薯条;鸡翅;反式酸
-
1800.一种新型混合油汽提塔的研发与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植物混合油汽提设备种类很多,包括碟式汽提塔、层式汽提塔和填料式汽提塔等,大多采用的是壳体夹套加热,蒸汽利用效率较低,而新型混合油汽提塔,采用椭球汽提盘,内部通入蒸汽加热,充分利用蒸汽的热效率,减少热量损耗,节约蒸汽的用量,球形表面能使混合油充分地分散成薄膜状,有利于混合油与汽提蒸汽的充分接触,保证混合油的脱溶效果.
关键词:混合油;椭球汽提塔;脱溶;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