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1.近红外透射法快速测定大豆油中的含磷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通过光学处理、数据处理和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了快速测定高含磷量(321~632mg/kg)和低含磷量(0~297mg/kg)大豆油的近红外(NIR)模型.结果表明:高含磷量和低含磷量大豆油定标方程的交互定标决定系数(1-VR)分别为0.988和0.974,定标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和0.980,定标标准误差(SEC)分别为2.420和2.512,交互定标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2.538和2.678;现有数据预测标准偏差(SEP)分别为2.602和2.683;该近红外法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快速准确检测大豆油中含磷量.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大豆油;含磷量;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
-
1442.不同脂肪酸组成磷脂对大鼠消化吸收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首先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卵黄磷脂,研究了卵黄磷脂对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其次通过配制含有不同磷脂的高脂乳剂灌胃大鼠,考察了不同磷脂的高脂乳剂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磷脂、卵黄磷脂和鱿鱼磷脂对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鱿鱼磷脂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可以显著促进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而鱿鱼磷脂显著抑制了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肝脏;phospholipid;cholesterol;triglyceride;serum;liver
-
1443.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烘干、堆沤、阴干、晒干4种不同的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荼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果采后直接晒干处理所得油茶籽含油率高,油茶籽油品质最好,烘干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P<0.01),二者油茶籽含油率分别为43.88%和43.67%,油茶籽油中的油酸含量分别为83.54%和83.42%,α-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均较高,而传统的堆沤处理效果最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油茶果采后应及时晒干,若遇天气不好时,应采用烘干处理.
关键词:油茶果;处理方式;油茶籽油;品质;Camellia oleifera fruits;treatment;oil-tea camellia seed oil;quality
-
1444.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的米糠油掺伪检测方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快速准确对掺伪米糠油进行定量检测,将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掺入纯米糠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0∶0、C14∶0、C16∶0、C16∶1、C18∶0、C18∶0、C18∶1、C18∶1、C18∶2、C18∶3、C20∶0、C20∶1、C22∶0、C22∶1的含量,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米糠油与掺伪米糠油的相似度,建立了掺伪量与相似度的线性模型.米糠油掺混棕榈油,计算模型为y =5.802 3x3-17.469x2-0.269 2x +99.99(R2 =0.999 6).米糠油掺混菜籽油,计算模型为y=-23.62x3-8.380 6x2-6.138 3x+ 100.12(R2=0.999 4).米糠油掺混棉籽油,计算模型为y=-240.52x5+ 677.8x4-697.92x3+ 312.09x2-66.998x+ 99.97(R2=0.999 3).米糠油掺混大豆油,计算模型为y=12.33x3-26.047x2-2.6855x+100.05(R2=0.999 1).
关键词:指纹图谱;米糠油;掺伪;fingerprint;rice bran oil;adulteration
-
1445.不同剂量鹅油对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鹅油对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猪油组相比,低剂量鹅油组小鼠体重极显著性降低(P<0.01),中剂量鹅油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高剂量鹅油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与猪油组相比,低、中剂量鹅油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低剂量鹅油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的含量极显著性降低,中剂量鹅油组LDL -C的含量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TC、TG、HDL -C均有显著性差异,LDL -C有极显著性差异.③与猪油组相比,低、中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 GSH - Px)极显著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T- AOC、SOD、GSH -Px显著性升高,MDA显著性降低;低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极显著性升高,中剂量鹅油组血浆和肝脏中CAT显著性升高;高剂量鹩油组血浆中CAT显著性升高,而肝脏中无显著性变化.④与猪油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鹅油组血浆中肝脂酶(HL)显著性升高,脂蛋白脂肪酶(LPL)无显著性变化,中、低剂量鹅油组总脂酶显著性升高,而在高剂量鹅油组无显著性变化;中、低剂量鹅油组肝脏中HL、LPL和总脂酶极显著性升高;高剂量鹅油组HL、LPL和总脂酶显著性升高.⑤与猪油组相比,中、低剂量鹅油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鹅油组显著性降低.表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鹅油能够调节小鼠血脂代谢,具有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关键词:鹅油;单不饱和脂肪酸;血脂代谢;抗氧化能力
-
1446.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酶法制备二酰甘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樟树籽油(Camphor seed oil,CSO)为原料,优化脂肪酶水解CSO制备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工艺.通过丙酮和叔丁醇对脂肪酶进行预处理,对3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Hpozyme TL IM、Novozym 435)进行筛选.以反应产物DAG质量分数和三酰甘油(TAG)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含水量(加酶量的30%~ 50%)、加酶量(油质量的8%~ 10%)和温度(55 ~75℃)作为变量,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CSO制备DAG工艺.结果表明,Lipozyme RM IM经过预处理后,重复使用次数可达到11次,RSM法优化CSO制备DAG的最优工艺条件:加酶量10%,含水量40%,温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DAG质量分数和TAG质量分数分别为50.38%和40.68%.此工艺为樟树籽油工业化生产中链DAG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关键词:樟树籽油;二酰甘油;脂肪酶;响应面法;camphor seed oil;diacylglycerol;lipas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447.食用油中增塑剂溶出的原因分析及风险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的检测,发现塑料桶装的食用油均有不同程度的PAEs检出,从而对增塑剂溶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
关键词:食用油;增塑剂;风险预测
-
1448.ICP-AES法测定小米和高梁米中的金属元素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小米和高粱米中的金属元素.试验结果表明,2种粗粮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K,Na、Ca、Mg、A1、Fe、Zn、Cu等金属元素.对比发现,高梁米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远远超过大米,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是大米的几十至几百倍;小米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超过大米.可见小米和高梁米是人们饮食中很好的矿物质来源.方法回收率在92.0%~ 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敏度好.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微波消解;高粱米;小米;金属元素
-
1449.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黏度和质构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RVA和质构仪分别测定了黑木耳全粉、黑木耳多糖及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糊化黏度和质构的影响,发现黑木耳胶质对豌豆淀粉的影响效果明显好于黑木耳全粉和黑木耳多糖;然后与卡拉胶和明胶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溶解度和溶胀度.研究结果表明:添加8%黑木耳胶质的淀粉糊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末值黏度和衰减值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819、568、861、250 RVU,约是原淀粉的3倍;与添加卡拉胶和明胶相比,添加黑木耳胶质对提高豌豆淀粉糊黏度效果更明显,且添加黑木耳胶质的豌豆淀粉凝胶硬度、回复力和内聚力均较高;黑木耳胶质的添加使得豌豆淀粉的溶解度降低,并显著提高了豌豆淀粉的溶胀度.
关键词:黑木耳胶质;黑木耳多糖;豌豆淀粉;理化性质;auricularia auricular colloid;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pea starch;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1450.世界橄榄油市场格局及其对我国油茶产业的潜在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从生产、消费、国际贸易、价格等方面介绍了世界橄榄油市场格局以及我国油茶产业现状.预计到2022年我国油茶籽油产量可达98.5万t,而高档食用油的潜在市场为80万~146万t/a.橄榄油将与油茶籽油竞争高档食用油市场,橄榄油在品牌、质量、饮食文化等方面优于油茶籽油,受汇率、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油茶籽油的成本价可能高于橄榄油,建议国家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橄榄油;世界;市场;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