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43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421.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60 m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其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关键词: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脂肪酸组成;抗氧化活性
  • 1422.植物油中甾醇含量、存在形式及其在掺伪检验中的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植物油掺伪对食用油品质和使用价值的不利影响与日俱增.甾醇作为食用油内源性成分之一,具有在各植物油料中分布专一性的特点,因而测定油样中甾醇的含量和组成,可方便地检出某些植物油是否掺伪.综述了常见植物油中甾醇的组成、含量和存在形式,分析了其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并介绍了典型植物油掺伪鉴定中特征甾醇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甾醇;含量;存在形式;掺伪;精炼;phytosterol;content;existing forms;adulteration;refining
  • 1423.小麦蛋白酶解物制备热反应型肉香调味基料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深度酶解的小麦面筋蛋白为主要原料,利用控制条件下的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了肉香风味物质,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技术(SPME-GC-MS)对产物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体系组成(半胱氨酸和木糖添加量)和反应条件(温度、pH、时间)均对肉香风味物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为pH>半胱氨酸用量>温度>时间>木糖用量.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制备肉香风味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添加15%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6%木糖、1.25%半胱氨酸,于pH 7、115℃条件下反应75 min.从该工艺制备的产物中共鉴定出46种风味化合物,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的相对含量较高,对肉香风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麦面筋蛋白;水解;Maillard反应;风味物质;wheat gluten;enzyme-hydrolyzed;maillard reaction;flavor substance
  • 1424.从千金子中提取高纯度千金子甾醇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从千金子中提取纯化千金子甾醇,利用冷榨制取千金子油,入榨温度为常温,出油率达42%,最佳榨油工艺参数为:榨油机转速12 r/min,物料水分在7.2%,该法污染少,能耗低.饼粕最佳提取工艺为:等量(V/m)石油醚(60 ~90℃)在60℃下提取2次,每次3h,经冷处理饼粕残油率仅达2.1%.粗油的萃取,考察了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优化,最佳萃取工艺为:3倍量(V/V)石油醚60℃萃取0.5h,萃取2次.柱色谱以硅胶为填料,对色谱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桂色谱条件为:层析柱高径比25∶1,填料为硅胶,流动相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V/V),流速5 mL/min,室温下色谱,千金子甾醇质量分数达99.4%,收率达0.96%.
    关键词:千金子甾醇;冷榨;萃取;柱色谱;euphobiasteroid;cold pressing;extraction;column chromatography
  • 1425.甲酸乙酯与氮气混合熏蒸对赤拟谷盗的毒力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系统研究了氮气浓度、甲酸乙酯浓度、处理时间、温度等影响因子对熏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浓度的提高可显著增加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P<0.05),在12μL/L的甲酸乙酯浓度下,78%的氮气浓度中,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为5.6%,而在95%的氮气浓度中,校正死亡率达到91.7%;不同氮气浓度下,甲酸乙酯均显示出良好的速效性,在24 h内即可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温度对氮气和甲酸乙酯混用的熏蒸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所有供试温度条件下(15.0~32.5℃),低温下氮气与甲酸乙酯的熏蒸效果显著优于高温(P<0.05);在25.0℃条件下熏蒸24 h,氮气浓度为78%、87%、90%和95%时,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的LC50分别为20.72、17.49、14.77、9.00 μL/L.
    关键词:赤拟谷盗;氮气气调;甲酸乙酯;熏蒸毒力
  • 1426.超声波辅助酶处理对糙米理化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利用超声波辅助酶对糙米的纤维素皮层进行了适当的处理,研究了酶处理后处理液中总糖的变化、糙米粉的黏度特性、糙米的吸水率以及糙米的蒸煮特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3种酶液在超声波辅助下分解纤维素皮层得到的总糖量都不断增加,2.5h时总糖含量分别为61.41、77.58、95.31 mg,是无超声波辅助下的1.16倍、1.06倍、1.47倍,表明低频率超声波对3种酶分解纤维素皮层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复合酶效果最好;酶处理后,糙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升高,并且酶对纤维素皮层的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糙米的吸水率和平衡后的含水率.糙米蒸煮后的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与分解得到的总糖量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28、-0.837、-0.853、-0.827.由此可见,用超声波辅助酶处理糙米,可以提高酶反应效率,缩短处理时间,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糙米的理化特性以及食用品质.
    关键词:超声波;酶;糙米;理化特性;ultrasound;enzyme;brown rice;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1427.大米淀粉提取工艺对淀粉产品镉含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3份含镉大米为试验原料,比较了碱法、酶法和表面活性剂法3种淀粉提取工艺对淀粉产品镉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淀粉产品镉含量较低的提取工艺;以淀粉产品的镉含量为指标,应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米淀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的淀粉产品镉含量最低;最优的大米淀粉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8∶1,碱液质量分数0.23%,反应时间16h.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大米淀粉产品的镉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了84.77%,淀粉纯度为97.02%,淀粉提取率为75.12%.
    关键词:大米;淀粉;镉;提取工艺;响应面法
  • 1428.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建立了硅胶柱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方法.样品用石油醚溶解,过硅胶柱净化,经C18柱分离,紫外检测(210 nm).结果表明,角鲨烯与其他杂质峰得到良好分离,在2~1 000 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98.在大豆油中添加5.0、100、500和1 000mg/kg水平的角鲨烯,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4%~ 89.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1%(n=8),方法测定低限(LOQ)5 mg/kg.本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关键词:植物油;角鲨烯;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vegetable oils;squalene;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 1429.5类食用植物油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相似度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菜籽油、大豆油、茶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5类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连用技术(GC-MS)技术并结合共有模式法与矢量平均法,建立了这5类食用植物油标准脂肪酸指纹图谱,同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用植物油标准脂肪酸指纹图谱能够反映同类油脂共同特性,同时也能反映不同类油脂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食用植物油脂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油脂;指纹图谱;气质联用;相似度;vegetable oils;standard fingerprint;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similarity
  • 1430.沸石提高动物健康及其机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天然沸石被应用于动物营养中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有效预防氨和重金属毒性、吸附毒素、提高动物免疫力及畜舍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沸石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一直是个热点话题,许多研究表明沸石或改性沸石对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都有潜在的作用效果.近期研究表明沸石能够预防奶牛的代谢性疾病,同时能降低单胃动物粪尿中氮含量从而降低密闭畜舍内空气中氨含量.为了进一步拓展天然沸石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沸石提高动物健康状况的途径、详述了沸石提高动物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沸石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为其在动物饲养及生产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沸石;动物健康;作用机制;zeolite;animal health;mechanism of action
首页  上一页  ...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