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1.肉粉和肉骨粉氧化变质规律及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肉粉和肉骨粉为试验材料,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抗氧化剂)和分别添加0.1%、0.2%、0.3%和0.4%抗氧化剂的试验处理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通过储存不同时间(1、10、20、30、60和90d),测定酸价(AV)、过氧化值(POV)、羰基值(CGV)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研究肉粉和肉骨粉随储存时间的氧化变质规律及不同水平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储存时间延长,肉粉和肉骨粉的AV和POV升高,而CGV和TVB-N则呈30 d之前先上升,随后下降的非线性趋势;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均能降低肉粉和肉骨粉中氧化产物含量,且以0.4%添加量抗氧化效果最好;肉粉和肉骨粉的AV与POV及CGV与TVB-N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关键词:肉粉;肉骨粉;抗氧化剂;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挥发性盐基氮;meat meal;meat and bone meal;antioxidant;acid value;peroxide value;carbonyl group value;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
1392.普通玉米高油化对籽粒脂肪酸组分积累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3种高油玉米为授粉者,与2种普通玉米品种杂交,研究其籽粒形成过程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成熟,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断下降,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升高.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成熟时含油量平均增加35.41%,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1.99%,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自交的籽粒含量.说明高油玉米花粉的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普通玉米;高油化;含油量;脂肪酸组分;normal corn;high-oiled;oil content;fatty acid component
-
1393.稻米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稻米的质量主要包括基于营养、风味的食用品质和涉及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虫害和鼠疫、转基因等问题的安全品质.稻米作为我国人民的主食,其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稻米质量尤其是稻米的安全品质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效应不可忽视.对稻米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的充分认识可指导人们开展对稻米营养品质、风味改善及安全问题控制的相关工作,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提高人们对稻米食品安全的信心.
关键词:稻米;质量;营养;食品安全
-
1394.磁性多孔微球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含环氧基团的聚合物载体高分子磁性多孔微球(GHD),用TEM、SEM和Micromeritics ASAP 2010等对聚合物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中交联剂含量、固定化时间、给酶量等因素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纳米粒子粒径20 nm,分布均匀,磁性多孔微球粒径从几十微米到一百多微米,粒子大小大体呈正态分布且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10 μm,直径在区间80~150μm范围内的粒子占90%以上.微球表面呈皱褶态且呈现多孔性,孔径从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为闭孔,且孔间互相贯穿.固定化酶最适条件为给酶量125 mg/g,固定化时间7h,此时酶的吸附量为118.5 mg/g,比酶活7.56×105 U/g,酶的活力回收率95%.以GHD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脂肪酶最佳反应温度从37℃上升到42℃,最适反应pH从7.2提高到7.5,固定化后酶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降低,重复使用12次,固定化酶的活力都能保持在92%以上.
关键词:高分子磁性多孔微球;假丝酵母脂肪酶;固定化;催化活性;magnetic microporous spheres;candida lipase;immobilized;catalytic activity
-
1395.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脂肪酸值及气味变化关系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将不同水分(12.5%、13.5%、14.5%、15.5%)的粳稻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的恒温箱中储藏4个月,每30 d检测1次脂肪酸值和气味.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先增加继而有下降趋势,温度和水分越高,粳稻谷的脂肪酸值越大.水分为15.5%的粳稻谷在30、25、20、15℃条件下储藏60 d后,脂肪酸值(mgKOH/100 g)上升至47.36、42.60、36.47、32.77;25℃条件下,水分为15.5%、14.5%、13.5%、12.5%的粳稻谷储藏90 d后脂肪酸值分别上升至44.79、42.11、42.47、39.47.水分为14.5%的粳稻谷在30、25、20、15℃条件下储藏120 d后,气味值分别升高了1.69、1.56、1.03、1.21;30℃条件下,水分为15.5%、14.5%、13.5%、12.5%的粳稻谷储藏120 d后气味值分别升高至1.79、1.60、1.28和1.02.脂肪酸值与气味值回归方程为y=-1.522 +0.144x-0.002x2,R =0.917,R2 =0.841.
关键词:电子鼻;脂肪酸值;气味;粳稻谷;electronic nose;fatty acid value;odor;rice
-
1396.油用向日葵籽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利用9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5×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包括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籽实含油率、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含油率、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同时受到胚、细胞质及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基因的影响,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细胞质效应基因和母体效应基因,细胞质互作则是影响油酸含量表现的主要效应;含油率、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遗传率大于胚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油酸含量的细胞质互作遗传率大于其他效应遗传率;含油率与亚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正相关,含油率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负相关;控制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着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而对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而言,则是母体加性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
关键词:油用向日葵;品质性状;遗传模型;oil sunflower;quality traits;genetic model
-
1397.挤压操作参数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及损失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大豆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挤压操作参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损失率的影响,建立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孔长度、δ段长度和螺杆转速的挤压操作参数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损失率的量化模型.结果表明,单一挤压参数膨化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及δ段长度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均有很大影响,优化出的最佳挤压参数的取值范围为物料水分10.7%~11.6%,膨化温度101.2 ~102.0℃,模孔长度30 mm,δ段长度25 mm,螺杆转速130r/min.此条件下挤压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大于2 300μg/g.适宜的挤压膨化条件大豆并黄酮的损失率仅为2.44%.
关键词:挤压膨化;脱脂豆粕;大豆异黄酮;挤压参数;extrusion;defatted soy flour;isoflavones;extrusion parameters
-
1398.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籽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为了提高花椒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花椒籽中的花椒籽油,以脱蜡花椒籽为原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籽油.首先,通过预处理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花椒籽油得率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进行探讨.最后,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油脂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在该试验中超声波辅助处理提取花椒籽油最佳工艺参数:液料比:21.5∶1 (mL/g),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温度:60℃,超声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花椒籽油得率为27.25%.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籽油;得率
-
1399.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食用油中铁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采用微波消解对食用油进行前处理,根据铁(Ⅱ)在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中对邻菲啰啉和灿烂黄所产生的共振光散射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食用油中铁含量的新方法.试验了酸度、邻菲哆啉用量、灿烂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还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干扰情况.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360.9 nm,共振光散射增强量与铁(Ⅱ)质量浓度在0~0.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2.8 ng/mL.将该法用于食用油中微量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3%,回收率为97.3%~102.5%.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高效环保,完全满足食用油中铁含量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法;食用油;铁
-
1400.高温压榨花生饼粕酶法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从高温压榨花生饼粕中提取的花生蛋白为原料通过酶解抗氧化肽.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2709适宜制备花生抗氧化肽.以抗氧化能力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和加酶量,获得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45℃,加酶量为7 885 U/g蛋白,pH 9.40,酶解时间取1.98 h,在此条件获得的抗氧化能力为(70.2±0.63)%.分析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发现,当水解度控制在18%以下时,增加水解度有利于提高抗氧化活性,但水解度继续上升,抗氧化活性反而有所下降.
关键词:酶解;抗氧化肽;高温压榨花生饼粕;花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