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检验检测 发布日期:2022-07-26
通过参加能力验证,证实实验室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质量,分析总结检测结果和关键影响因素。前处理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过程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综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得出两份样品一份未检出沙门氏菌,一份检出沙门氏菌。
-
手绘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22-07-25
介绍了手绘插画的概念、起源和表达形式,分析了手绘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历史文化、诙谐趣味、情感表达、品牌理念4个方面研究了手绘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
基于预训练模型的食品评论信息分析方法
来源: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发布日期:2022-07-18
针对传统的食品评论观点文本数据较少,缺乏大量数据的支撑,且传统预训练模型抽取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些情况,采用3种食品评论观点文本数据集进行实验,使用预训练模型BERT,结合领域词库进行信息抽取。模型不仅充分利用了大量食品评论数据集,而且还解决传统词嵌入一词多义的问题,为评论信息的精准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还引入情感计算模型对抽取结果做正负面判别,能够更好帮助商家判断食品的好坏,从而改进产品。实验结
-
关于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2-07-15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也逐渐扩大了规模。由于食品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进行食品检验检测,利用食品检测技术加强对食品的质量控制。本文阐述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常见技术方法,分析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提
-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控制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2-07-15
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能够找出食品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策略。
-
不同介质环境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有害金属离子迁移行为
来源:金属功能材料 发布日期:2022-07-13
以食品接触用200、300、400系不锈钢为研究对象,GB/T 43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标准试验为依据,模拟含盐(NaCl)介质物和碱性(NaHCO_3)介质物环境,通过金属离子迁移试验及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锈钢材料的有害金属离子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各种不锈钢材料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有害金属离子迁移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食品接触环境选择适合的不锈钢材
-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与技术进展研究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2-07-08
采取合适方法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开展检测是提升食品安全的关键路径。本文对非法添加物检测依据和主要检测内容进行说明,并研究了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固相萃取法前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合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新型检测技术的使用优势,通过做好食品非法添加物检测,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并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2-07-05
食品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安全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食品微生物检验存在大量影响因素,如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以及检验过程因素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下降,进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不可信以及不可靠,最终导致该检验工作失去价值。基于此,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检测人员、检验环境、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的控制有效消除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检验
-
HPLC-RID法测定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方法学验证
来源:食品工程 发布日期:2022-06-30
从校准曲线、检出限、正确度、精密度等方面对GB 500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ID)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校准曲线在1.0 mg/mL~1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164 343.957 97x-3 536.278 98、y=140
-
食品酶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
来源:生物化工 发布日期:2022-06-2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酶工程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食品行业中,酶工程关键技术在食品烘焙、啤酒酿造、调味品制造、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让原料开发、工艺改进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大批量酶工程的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对食品酶工程安全性的评价是目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