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核电厂周边食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调查与分析
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发布日期:2022-06-25
目的掌握福清核电厂周边地区食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在福清核电厂周边设置监测点和对照点, 通过对6类25种167份食品样品进行调查, 分析核电厂周边食品总α(β)比活度。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方法, 判定福清核电厂的运行对周边食品总放射性的影响;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 判断不同品类食品总放射性的差异。结果福清核电厂周边监测点和对照点的家禽家畜、蔬菜、粮食作物、水产品、奶类和茶青的总α平均比活度分别
-
我国农副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标准统计分析
来源:物流技术 发布日期:2022-06-25
为了解国内农副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以及标准化进度,根据《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21)中的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标准的数量分布、级别分布、类别分布等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农副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发布种类、数量在逐年上升,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标准类别不够完善、不同类别标准发布数量有较大差异等问题。该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农副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基本情况,对于政
-
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优化及保障机制探索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2-06-25
校企协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食品行业应用性较强,随着省内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因此,该文聚焦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基于目前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探讨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优化及保障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SARS-CoV-2存活规律研究
来源:国际病毒学杂志 发布日期:2022-06-2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存活规律, 为制定预防病毒通过食品和加工材料传播的防控措施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病毒培养物接种至常见进口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样本表面病毒核酸载量;使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实验测定病毒滴度, 观察病毒存活时间。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病毒半衰期。结果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病毒核酸载量随时间下降, 且温度越高病毒
-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提升途径分析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2-06-23
在社会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大环境中,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检验技术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微生物检验作为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检验质量提出更有效的途径。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定性筛查52种减肥类非法食品添加物
来源:上海预防医学 发布日期:2022-06-2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定性测定食品中52种减肥类非法食品添加物的方法。【方法】以甲醇超声提取样品,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Q-TOF-MS作检测器,正、负离子模式检测。以标准品建立标准谱库,供试品与标准谱库中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母离子及碎
-
基于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食品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2-06-20
为响应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需要不断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文章从内部和外部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创业教育实例,以食品专业为依托,对新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团队、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进行了探讨,探索适合于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食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
酸性电解水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保鲜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2-06-20
酸性电解水具有广谱杀菌、绿色经济、安全无污染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十分具有前景的保鲜技术。酸性电解水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本研究综述了酸性电解水的制备及其保鲜机理。通过总结酸性电解水在水果、蔬菜、水产品和畜禽肉类等多种食品中的应用,并且探究酸性电解水对食品的货架期的影响,归纳了酸性电解水协同其他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
2020年四川省市售食品中15类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发布日期:2022-06-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风险评估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四川省共采集8大类食品,对肠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蜡样芽孢杆菌等15项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核酸扩增技术在食品快检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2-06-15
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是基于分子生物技术检测食源性病源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技术通过检测特定的靶DNA序列来检测食物中的单一细菌病原体,能够将特定靶标放大十亿倍以上,因此在许多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检测各种病源体和基因克隆。本文就不同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分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