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2年在某市共采集9大类310份食品样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30—2016对样品进行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0份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9.3%。2022年检出率较高(22.9%),不同年份食品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食品中氨基酸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发布日期:2024-05-31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食品中氨基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概述了氨基酸的种类、营养价值评价方法、作用,系统综述了现有食品中氨基酸检测常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展望,为食品中氨基酸检测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平台宣称功效食品的特性及非法添加风险关联研究
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发布日期:2024-05-31
目的 聚焦网络销售减肥宣称普通食品,实证其药物添加情况,分析其典型外在特性,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可能被非法添加的典型情形。方法 建立高通量定性筛查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定量方法,对样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检测;梳理产品的包装信息、典型配料、赠品、生产企业等外在典型特性;分析检测结果与外在典型特性间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发现22.09%(19/86)的网购减肥宣称样品检出药物,药物添加行为具有逃逸添加、组
谷物资源在植物基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粮食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24-05-30
随着健康食品意识的兴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型原料的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完善促进了植物基食品行业迅速发展,并在国内外推出多种商业化的产品。同时素食主义人群的增多,也成为了植物基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植物基食品的研究,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国民的饮食习惯和植物基食品产业发展初期的现状,本文着重研究谷物资源在植物基食品中的应用,对谷物原料在植物基食品中的呈现形式、风味物质和技术手段进
抗菌肽偶联纳米银材料及其在医疗和食品领域的应用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24-05-28
由于具有抗菌活性,纳米粒子(NPs)和抗菌肽(AMPs)相结合可以用来杀死耐药(MDR)病原体。纳米银(AgNPs)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多种细菌灭活机制,并能对抗菌肽共轭银纳米粒子(AMP-AgNPs)表面进行共轭微调,使得AMP-AgNPs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文章综述了AMP-AgNPs偶联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AMP-AgNPs偶联物的合成方式、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溶血毒性以及其在医疗
2021—2023年上海市嘉定区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
来源:上海预防医学 发布日期:2024-05-28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和食品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2023年采集嘉定区15类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并对菌株5种肠毒素基因sea~see进行检测。【结果】705件食品样品中,88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12.48%。15类食品中有12类食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的3种食物类别分别
食品检验检测的主要技术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4-05-28
随着科技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话题。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核心工具,对于确保食品质量、防范食品卫生风险和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食品检测领域仍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本文旨在对食品检验检测主要技术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食品质量、保障公共健康安全和促进行业进
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措施探讨
来源:中国检验检测 发布日期:2024-05-26
本文简述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若干因素,并提出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对应措施,以期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各环节管控,筑牢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防线。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4-05-25
本文详细探讨了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核酸适配体以及CRISPR-Cas系统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总结出这些技术的具有检测敏感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以及能够扩大检测范围等优势,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高效、灵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