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专业教学研究——评《食品营养与健康》
来源:教育评论 发布日期:2018-03-28
近年来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大学生和社会居民之中开展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而且能增强全民体质、预防健康疾病、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公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较低,高职院校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我国公众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从
-
食品机械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8-03-28
针对食品机械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指出目前食品机械工程制图课程在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特别针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在微观层面上,提出采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等新方法,进行兴趣培养、知识点预习和疑难点汇总等具体改进措施。
-
基于地方产业构建食品工程人才联动培养模式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8-03-20
重点探讨了食品类专业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省级示范中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重点实验室、校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校企共建实践平台为支撑,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创新构建多层次食品专业工程技术型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践基础和专业基础,更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
-
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8-03-15
在食品学科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模块化、系统化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尤其重要。加大学科之间的融合,调整实践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工程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宿州学院食品专业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了"校内+校外"、"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性"三层次、"体验认知—技能训练—创新设计"多形式的综合
-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林业院校食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18-03-02
本文以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创新创业高潮为背景,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林业院校食品本科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与逻辑分析,包括林业特色食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推动性,教学平台、实践平台的基础支撑性及其中的方法和管理技术。通过对以上体系内容的梳理和逻辑分析,构建食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林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食品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2-28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相结合,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在将专业教育和德性教育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树立学生专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的有效举措。
-
基于STEM理念的创客教育在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8-02-25
长期以来,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单一,且效果不佳。本文分别对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将基于STEM理念的创客教育应用到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
-
师范类大学食品本科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与思考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2-15
2017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组全体成员深入商州、丹凤、洛南三地进行了为期6 d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参观工厂、座谈交流等方式,剖析了目前食品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
食品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18-02-0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优秀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也是企业之间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企业能否拥有优秀的人才决定着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与发展,食品生产企业需要食品专业大学生进行支撑,因此,食品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于食品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良好且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能使高校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
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与体会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18-01-25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与体会。作者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基础薄弱、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