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发布日期:2018-10-05
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科技兴国的重要动力,要求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食品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也要求学生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对待。从教学环节、活动赛事、师生科研、校企合作、国家交流等方面,阐述创新培养的实践途径。
-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高校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发布日期:2018-09-30
根据地方高校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结合当下市场对人才的素质需求,通过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目前存在的多种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构建新型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
-
开启生化学习“简单模式”——《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书评
来源:食品科学 发布日期:2018-09-25
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酒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食品类专业研究生考试的重要内容。生物化学与食品专业的各门课程均密切相关,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生物化学"是学习、理解专业知识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生物化学是学好食品专业课的前提。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涵盖范围较广,传统的生物化学教材存在"课本厚、内容多、难理解"等问题,并且没有与食品专业知识进行
-
企业全程参与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9-25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提出了增强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推进新时期食品类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食品专业化学实验“碎片化学习”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8-09-10
碎片化学习是有效的时间管理和知识重构的自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资料来碎片化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食品专业化学实验可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实验过程重现、实验现象答疑、实验结果解析等学习活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
虚拟仿真技术提升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效果探讨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18-09-08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对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食品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重点阐述了引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对于食品专业实验课产生的影响与实施建议,旨在提高食品专业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
提高中职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途径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发布日期:2018-08-29
中职食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因此,根据食品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职食品专业主要着眼于中职生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本文以中职食品专业学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从完善培养方案、改革实训设计和实践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中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
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8-25
食物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必备的能量。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锐意进取,由此推动社会的前进发展。这就形成了以食物为纽带的生存链条。链条连接着人类健康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两个模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观之,我们需要认真关注食品科学的发展。经过历史岁月的积淀,在无数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下,如今的食品科学研究已成气候。食品科学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
-
民办高校食品专业开设综合实训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8-15
根据民办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从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综合实训项目的原则、要求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民办高校食品专业开设综合实训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
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议
来源:经贸实践 发布日期:2018-08-15
食品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涉及众多专业知识与学科领域,向社会输送具有食品生产与检验、销售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新时期培养食品专业人才,必须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本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简要分析食品专业教学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希冀促进教育改革有效推动食品专业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