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管理举措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5-01-14
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对提高未来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课程思政从被动要求到主动管理的根本改变,运用可量化的方法,分别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索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管理举措。教师层面的举措包括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思维训练,加强课程思政素材的日常积累,做好集体备课,开展教案评比,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结课方式,通过积分量化监督实施;学生层面的举措包括将学生活动积分纳入课
-
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管理举措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5-01-14
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对提高未来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课程思政从被动要求到主动管理的根本改变,运用可量化的方法,分别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索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管理举措。教师层面的举措包括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思维训练,加强课程思政素材的日常积累,做好集体备课,开展教案评比,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结课方式,通过积分量化监督实施;学生层面的举措包括将学生活动积分纳入课
-
食品专业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5-01-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的有效路径,
-
食品专业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5-01-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的有效路径,
-
产学研用结合的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4-12-30
产学研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仪器分析”课程是食品专业本科生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分析涉及的专业知识广、难度大且多学科交叉、知识点繁多,在教学上很难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亟需解决。通过整合产业、高校、科研、应用4块教学内容,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增加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学
-
产学研用结合的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4-12-30
产学研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仪器分析”课程是食品专业本科生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分析涉及的专业知识广、难度大且多学科交叉、知识点繁多,在教学上很难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亟需解决。通过整合产业、高校、科研、应用4块教学内容,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增加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学
-
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中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参与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 发布日期:2024-12-24
为提高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互动式虚拟仿真、案例+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学生可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复习等。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得到了任课教师、学生、督导和实习单位的高度认可,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食
-
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中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参与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 发布日期:2024-12-24
为提高食品专业类课程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互动式虚拟仿真、案例+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学生可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复习等。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得到了任课教师、学生、督导和实习单位的高度认可,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食
-
新农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4-12-15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方向。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新农科项目的实施,结合办学优势,通过优化创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构建重基础、强应用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产学合作,构建强化学生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和机制;并优化师资配置,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学校与食品企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形成新农科背景下独特的
-
新农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4-12-15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方向。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新农科项目的实施,结合办学优势,通过优化创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构建重基础、强应用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产学合作,构建强化学生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和机制;并优化师资配置,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学校与食品企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形成新农科背景下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