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来源:山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8-06-23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分析食品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提出一些提高教学内容生动化和实际化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6-15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食品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提出从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大纲、实验过程、实验考核方式等全方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
-
高校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8-06-15
食品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实践型专业,本文从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校企合作不健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实习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食品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并结合高校食品专业实习经验,提出强化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优势互补,强化实习目标管理、改革实习考核方式等措施,为提高食品专业学生实习效果提供借鉴。
-
“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8-06-13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角度入手,分析食品专业现有课程与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出重视"食品+"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国性食品专业竞赛、培养"食品+"人才等人才培养建议。
-
基于校企合作的食品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海峡科学 发布日期:2018-05-15
传统的食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现代食品企业的现实需求,大学需大力开拓旨在培养能适应现代食品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校企合作培养新路径。该研究在总结我国现阶段校企合作食品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功能,提出了现有培养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以及国家、行业引导,校企深度合作推动食品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
提升食品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8-04-26
探讨了提升应用型食品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内容和实践效果。提出了通过对核心课程实验改革为基础、以技能体系改革为辅助,以参与课外科研项目为提升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技能培养模式和思路。通过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和实验项目设置、核心技能优化、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学生科研活动参与、学生技能活动竞赛等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发现该模式可有效提升食品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
提高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的探究
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 发布日期:2018-04-25
本文阐述食品专业生产实习目的意义、实习内容以及目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专业多年生产实习经验,探讨了实习问题的改进措施,完善食品专业本科实习教学效果,以期为高校食品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适应新时期国家对食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食品专业课程改革中的意义与对策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8-04-25
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转承期背景下,从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在食品专业课程改革中的背景出发,论述我国食品工程专业中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依据,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为食品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创新体系下“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4-25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10年探索,建立了适合地方本科高校创新体系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对专业基础课"食品分析"的教学改革从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特色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为学院工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成功经验,为全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
慕课背景下《食品加工原理》双语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探索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8-04-23
该文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慕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加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其中双语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应用型、实践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食品专业而言,培养掌握专业英语获取国内外高新技术,具备国际交流竞争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模式在食品专业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出新时代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