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9-06]
近期市场关注库存周期回升,如果经济复苏,股票投资风格可能从价值股和主题股,转向周期股和成长股,交运行业的推荐策略也将随之改变。我们在2023年6月24日报告《经济复苏阶段,交运看好什么》中,提示经济复苏阶段,看好 盈利和股价弹性大的航运、航空、原材料供应链等板块。
[金融业] [2023-09-06]
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到 ISSB 气候披露准则 :人们对气候信息的理解,从最初的温室气体核算,发展到综合考量企业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的披露体系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一篮子标准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标准体系互相借鉴引用,为标准整合奠定了基础。2023 年 6 月,ISSB 准则的发布形成了ESG 标准的全球基线。我们认为,ISSB 气候披露准则是企业气候披露标准进一步整合的重要标志。
[金融业] [2023-09-06]
经我们测算,9 月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缺口,但影响可控。预计跨季结束后DR007 或将再度回落至政策利率附近。对于债市而言,目前资金面和基本面情况尚不对债市构成明显威胁 2.6%的 10 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点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但近期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可能会有所修正,短期内债市走势可能较为震荡。
[金融业] [2023-09-06]
政策底再次明确,科技中报风险落地本月市场表现:截至 8 月 28 日,万得全 A/沪深 300/创业板指/科创 50 月涨跌幅分别-7.2%/-6.5%/-7.9%/-9.2%宽基指数中代表大盘风格的上证 50/沪深 300 相对抗跌,跑赢代表中小盘风格的中证 500/中证 1000。行业风格中金融地产板块领先、周期/成长表现靠后。行业表现上,涨幅排名前三的申万一级行业为环保、煤炭、石油石化。
[金融业] [2023-09-06]
8 月 27 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政府将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增加股票市场流动性,港股或将迎来更多政策利好。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相较中国内地与美国市场流动性欠佳;具体来看,其流动性分化较为明显,交易星现出向头部集中的特点大市值公司流动性明显好于小市值公司股票和市场整体,而小市值公司流动性较为缺乏或是造成港股流动性与其他市场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整体而言,我们认为较低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交易成本以及股票市场缺乏做市商制度是造成港股流动性欠佳的主要原因。展望未来,若加快 GEM 改革、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引入做市商制度.持续扩大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等措施得以实施,香港股票市场流动性有望不断改善。
[金融业] [2023-09-06]
随着理财子的成立,对公理财业务才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对公理财规模尚小机构客户占比较低,对公理财市场上处于发展初期。对公理财产品中固收产品占比高、风险等级低、私募为主、封闭式占比高、基准利率低于对私理财。未来随着利率中枢下移、理财子收入来源多元化需求、理财子开拓对公客户、客户关系向长期化、机构化转变,对公理财业务将迎来绝佳发展窗口,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理财子将优化产品结构 满足机构投资者专业化长期化投资需求加强对机构客户的服务,推动对公理财市场的发展。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 [2023-09-06]
2023 年的半年报再次证明,物业服务企业并没有随时间推移而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固然需要为了巩固盈利能力而付出努力,但行业整体而言足以维持合理可靠的盈利水平。房龄变老和存量盘拓展比例增加并不值得担心,科技赋能和管理流程优化更是值得期待。我们推荐头部蓝筹物业公司和中小型高股息物业服务企业。
[金融业] [2023-09-06]
近日据证券时报报道,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消费信贷覆盖面,央行拟大力支持消金、汽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我们在上篇中详细介绍了消费金融公司债,本篇我们将聚焦汽车金融公司债。
[金融业] [2023-09-06]
引言: 结构性“资产荒”演绎下,如何进行信用债投资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我们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下的信用分析框架以及信用周期+盈利周期的双周期叠加分析框架,对信用债的历史表现和行业轮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基于持有收益率测算对不同策略选择下的信用债投资性价比进行剖析,形成系统性的信用债观察体系与投资方法论,供投资者参阅。
[金融业] [2023-09-06]
指数成份股市值和权重分布: 中证 2000 指数的成份股更集中于小微市值,总市值小于 50 亿的股票共有 1451 只。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成份股涉及 30 个细分行业,行业分布均衡,从行业数量分布上看, 机械设备、电子和基础化工行业的股票数量排名前三,分别为 240只、169 只和 168 只,从权重分布上看,行业配置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行业。估值水平: 小微市值股票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 2022 年底,第二三组别下股票的 PE 分别为 28.14 倍和 28.46 倍,PB 分别为2.64 倍和2.82 倍,两者在近 5 年均处于较低水平,安全边际较好,后续上升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