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海蚬多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对海蚬粗多糖(CP)进行初步分离,获得3个组分(F1、F2、F3).采用Sephdex G-1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3个纯化组分析(f1、f2、f3).对f1、f2、f3的纯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1、f2、f3为均一的多糖组分.采用苯酚-硫酸法、硫酸-间羟联苯法、考马斯亮蓝法、氯化钡-明胶法分别对CP、f1、f2、f3中总糖、糖醛酸、蛋白质、硫酸基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P、f1、f2、f3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83.81%、98.75%、95.58%、84.71%;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58%、0.16%、0.96%、2.13%;硫酸基质量分数分别为0.92%、1.22%、2.08%、3.58%;CP、f3蛋白质分别为3.08%、6.34%,f1、f2均未能检出;HPLC分析结果表明f1、f2、f3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8 600、80 600、100 600.采用化学方法对CP、f1、f2、f3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P、f1、f2、f3具有不同的还原力、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金属离子螯合能力.
关键词:海蚬;多糖;性质;抗氧化活性;chinese venus;polysaccharide;characterization;antioxidant activity
-
20222.蜂蜜中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从4种蜂蜜中分离得到8株芽孢杆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研究了8株分离菌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 S7NaCl)、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SYBCT02)的抑菌作用.通过对这些分离菌的抑菌性质的研究,发现有些菌株是通过竞争作用抑制其他菌落的生长,还有些菌株是通过其代谢过程产生的抑菌物质来抑制其他菌落的生长.
关键词:蜂蜜;芽孢杆菌;鉴定;抑菌作用
-
20223.发酵液中金褐霉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鉴定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选择8种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它们对金褐霉素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较优的金褐霉素吸附剂;并且对金褐霉素提取纯化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检测分析,鉴定分析提取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X-5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优化了金褐霉素提取纯化的工艺条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检测结果鉴定了金褐霉素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一步证明该提取工艺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金褐霉素;大孔吸附树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20224.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轮廓状乳头中味蕾特征变化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注射180mg/kg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糖尿病小鼠味蕾形态变化和味觉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与糖尿病组小鼠轮廓状乳头大小及数量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小鼠单个味蕾中味觉信号转导蛋白α-gustducin及磷酸脂酶Cβ2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synaptobrevin-25 (SNAP-25)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引起的味觉变化可能来自于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导致外周味觉感受信号无法有效地传导到味觉传入神经.
关键词:糖尿病;链脲佐菌素;味觉;小鼠;diabetes mellitus;Streptozotocin;taste;mice
-
20225.番茄红素在微乳液制备和贮藏过程中构型转化及稳定性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共轭双键、具有高度不饱和性,番茄红素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构型转化和/或氧化降解.作者采用Cosmosil Cholester-HPLC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番茄红素微乳液在制备及贮藏过程中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及构型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红素微乳液制备过程中全反式番茄红素能异构化为4种不同构型的顺式异构体.在番茄红素微乳液中all-trans番茄红素占43.99%、9-cis番茄红素占17.96%、13-cis番茄红素占15.65%,x1-cis番茄红素占7.85%,x2-cis番茄红素占9.64%,且在贮藏过程中9-cis番茄红素比13-cis番茄红素稳定.番茄红素微乳液在4℃下贮藏40 d后,反式番茄红素和总顺式番茄红素保留率分别为93.4%、80%,在37℃贮藏40 d后两者保留率分别为76.4%,21.2%.
关键词: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结构鉴定;番茄红素稳定性
-
20226.桃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以“晖雨露”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桃果实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最终试验确定采用酚抽法提取桃果实蛋白质,采用17 cm,pH 4~7的线性IPG胶条,800 μg蛋白质上样,并用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可以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对影响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桃果实;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
-
20227.维生素对竹黄菌发酵产苝醌类色素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8%和31%,VB5和VB1的较适质量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添加生物素和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菌体生长量,但低质量浓度的添加量对色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添加VB3、肌醇和VC可略微提高色素的产量,较适质量浓度为0.5、0.05、0.05 mg/L.添加VB6虽然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却抑制了色素的积累.将对色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的VB3、VB5、肌醇、VB1、VC这5种维生素最优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到5L发酵罐培养基中,观察了菌体生长和发酵产色素的过程,最终的菌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7%和75%.
关键词:维生素;竹黄菌;单因素法
-
20228.维生素对裂殖壶菌发酵产DHA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采用单因素研究了VB1,VB3,VB6,VB12,生物素5种B族维生素对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sp.JN-168发酵产DHA的影响.实验表明:适量地添加5种维生素中的任一种均可提高DHA的产量,5种维生素的最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05,0.005,0.3,0.05 mg/L,在各自最适的质量浓度下,VB12对DHA产量的提高效果最好,VB6和VB3次之,生物素和VB1最差.将5种维生素以最适的质量浓度同时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可以大幅度提高DHA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3.8%,亦远高于添加单一维生素的效果.
关键词:维生素;裂殖壶菌;二十二碳六烯酸;vitamin;Schizochytrium;DHA
-
20229.豆腐干质构感官分析及评价小组能力评估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经过培训的感官评价小组对市售豆腐干质构进行蛛网描述性感官分析,得到区分不同品质豆腐干的主要质构属性.通过计算信噪比变化趋势,研究了培训过程中评价小组的表现;采用Panel Check软件,评估了培训后的评价小组一致性、评价员区分能力和重复性;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豆腐干之间的质构差异及豆腐干与各属性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经过培训的豆腐干感官评价小组给出的数据较为准确、可靠;区分不同品质豆腐干的主要质构属性为:表面油感、凝聚性、硬度、成团性、咀嚼次数.
关键词:豆腐干;蛛网描述性感官分析法;评价小组能力评估;质构
-
20230.基于上转换荧光标记和磁分离技术的沙门氏菌DNA检测新方法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利用水热法制备NaYF4:Yb3+Er3+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化修饰后与探针核酸单链共价偶联,形成荧光标记显示探针.再将氨基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捕获核酸单链进行共价偶联,制备磁分离捕获探针.基于DNA杂交互补反应,加入体系中的目标DNA链分别与两端互补的荧光显示探针和磁分离捕获探针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外加磁场收集分离.加入的目标DNA链浓度越大,体系荧光强度越大.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的荧光强度与目标DNA链浓度成正比,在0.01~10 p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3 fmol/L.
关键词: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沙门氏菌;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magnetic nanoparticles;salmonella bacte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