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1.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本文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实践,总结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经验。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
-
1712.食品供应链上质量安全保险的需求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以食品供应链为背景,总结归纳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成因,进行消费者和供应商保险的需求分析,并得到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与政府的公益保险可有效规避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两个结论。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险;;需求分析
-
1713.广州市白云口岸航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分型及肠毒素基因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目的对2013—2015年从广州市白云口岸航空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溯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血浆凝固酶和肠毒素为目标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其中6株为航空食品分离株,1株为配餐车间大门手拭分离株,2株为标准菌株。肠毒素基因检测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和6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h、sei、sej、sep)。结果 6株航空食品分离株的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为2个PCR型,酶切后得3种亚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2株航空食品分离株含有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33.3%(2/6),检出的基因为2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c、sed)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i、sej),均同时携带2种以上肠毒素基因。结论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采集地点存在相同的基因型,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航空食品分离株共检出6种肠毒素基因,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多样性,应加强其他新型肠毒素基因检测。
关键词:航空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肠毒素基因;;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分型
-
1714.2016~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目的了解嘉定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6~2017年嘉定区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共采集12大类样品433件,检测460件样品,并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监测样品中有49件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10.65%。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32.09%),其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62%)、沙门氏菌(0.23%)。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较多的前4位食品品种分别为冷面、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即食发酵豆制品、即食凉面(粉、皮)。结论根据本研究显示本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重点食品在各个环节的监管,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关键词:食品;;监测;;食源性致病菌
-
1715.聚焦问题 精准发力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7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小型食品业生产经营规定(草案)》,共有1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发表了审议意见。大家认为,小型食品业立法弥补了本市食品安全短板,非常及时和必要,既回应了实践需要,又满足了社会多样化需求,为建立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有力保障。审议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食品业;安全条例;国际一流;审议意见;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者;
-
1716.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观念和结构都有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食品消费方面,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都在逐渐发生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现状,主要食品消费量趋于稳定,城乡食品消费占比仍存差距,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消费量不断提升。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影响、消费观念的变化、膳食结构的变化、城镇化和生活节奏变化的影响。再次,本文指出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趋势,主要有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方便食品和健康食品成为消费主要趋势、食品消费更加追求个性化和新颖化。最后,根据居民食品消费趋势的变化得出了相应启示。
关键词:居民食品消费;;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
1717.食品安全标准物质研究动态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化学计量是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与可靠提供系统解决思路,所有化学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借助化学计量溯源体系中基准或标准参考测量装置、测量方法/程序和标准物质,溯源至统一的测量标尺,从而保证不同人员、地点、时间、测量方法/程序所产生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标准物质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标准物质是指具有足够均匀性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其特性适用于测量中获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这些预期用
关键词:标准物质;食品安全;不确定度评估;研究动态;
-
1718.国内外食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文章利用滚动协整分析法追踪国内外食品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及传导效应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国内外食品价格之间长期关系及传导效应具有阶段差异性以及时变性特征,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中国入世导致其食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显著,国内外食品价格传导效应显著增强;金融危机会扰乱国内外食品价格之间长期关系,同时降低传导效应;此外,在能源市场油价暴涨暴跌的冲击下,国内外食品价格间协整关系变得更加脆弱。
关键词:食品价格指数;;传导效应;;滚动协整检验;;时变特征
-
1719.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目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方法,为建立我国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收集目前国际上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方法的科研文章和指南文件,梳理、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研究其中可为我国风险评估借鉴和参考的内容。结果目前国际上对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尽可能低作用水平(ALARA),毒理学关注阈值(TTC),低剂量外推和暴露限值(MOE)。尽管ALARA原则容易理解,但是它不能给出任何一个风险程度的指导,所以不能为制定现实的风险管理建议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致癌剂量-反应关系数据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下,若符合毒理学关注阈值适用范围,可以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的方法进行筛选评估。当来自动物试验的致癌数据可用时,可以采用暴露限值法,也可采用低剂量外推的方法,但推荐优先采用暴露限值法。结论我国应在充分参与国际遗传毒性物质风险评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遗传毒性物质基础研究,尽快建立遗传毒性物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关键词:遗传毒性;;致癌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暴露限值;;食品污染物
-
1720.2014-2016年成都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9-11-21]
目的了解成都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动态变化,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健康检查共50 724人,5种从业禁忌检出92人,阳性率为0.181%,3年间5种从业禁忌阳性率分别为0.101%、0.203%和0.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P
关键词: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