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1.普洱茶籽乳状液的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工艺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对水酶法提取普洱茶籽油过程中形成的普洱荼籽乳状液的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冷冻时间、微波解冻功率、微波解冻温度及微波解冻时间对破乳率的影响,得出冷冻微波解冻最优破乳条件为:-20℃冷冻时间4h,微波解冻功率500 W,微波解冻温度50℃,微波解冻时间30 min.在最优冷冻微波解冻破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到97.53%.
关键词:普洱荼籽;水酶法;乳状液;冷冻微波解冻;破乳
-
2602.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改善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拉伸和糊化特性,使面团的吸水率增大,提高糊化黏度和峰值时间,降低糊化温度、回生值和衰减值;添加0%~ 1.2%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提高面团的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延伸度和拉伸阻力,降低弱化度;添加0%~0.8%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添加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提高挂面的白度和亮度,增加挂面的弹性、硬度,改善挂面的烹煮品质;添加0%~1.2%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改善生挂面的断裂强度,提高感官品质.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2%.
关键词: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面团特性;挂面;品质
-
2603.响应面法优化醇法提取茶皂素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对醇法提取脱脂油茶籽饼中茶皂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7.0℃,提取时间1.5h,液固比5∶1.最佳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5.99%.
关键词:油茶籽饼;茶皂素;提取;响应面法;乙醇;oil-tea camellia seed cake;tea saponin;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thanol
-
2604.电化学分析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的抗氧化剂TBHQ和VE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和VE(生育酚)在有机相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TBHQ氧化峰电位为800 mV,VE氧化峰电位为640 mV;优化了电化学法测定2种抗氧化剂的试验条件,选定有机溶剂为含6 mmol/L硫酸的1,4-二氧六环-乙腈(3∶1;V/V)溶液,支持电解质是0.03 mol/L氯化锂;在优化条件下,以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TBHQ和VE的线性范围分别是4.0 ×10-5 ~5.5×10-4 mol/L和2.0×10-5 ~7.0×10-4 mol/L,检测限分别是1.5 μmol/L和1.6 μmol/L,线性系数分别是0.998和0.997.由于2种抗氧化剂的伏安波谱峰有部分重叠,常规方法难以准确其各自含量水平,因此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波谱进行解析,并用该法对实际油样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7.7%~104.2%;结果表明该法在有机相中同时测定植物油中的TBHQ与VE是可行的,不需预处理,油样需要量少,方法简便快捷.
关键词:有机相;电化学;抗氧化剂;偏最小二乘法;organic phase;electrochemical;antioxidants;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
2605.微生物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发酵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食品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一些微生物则可利用这些废水中的糖类、含氮物质等发酵生产生物柴油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实现废物的高值化利用.首先介绍了产油微生物的分布和微生物的产油机理,分析了食品工业中各种废水的营养特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发酵产油脂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发酵产油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废水;发酵;油脂;microorganisms;food industrial waste water;fermention;oils
-
2606.4种抑制剂对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品质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4种不同抑菌剂那他霉素、肿丁胺、山梨酸钾、Nisin对小麦处理后在20℃,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贮藏35 d的过程中,芽孢杆菌、霉菌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及与小麦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4种抑菌剂处理后小麦中芽孢杆菌菌落总数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霉菌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肿丁胺,Nisin和山梨酸钾处理的小麦中芽孢杆菌菌落总数均下降,分别下降了1.07倍,1.11倍,1.08倍,而那他霉素处理小麦芽孢杆菌菌落总数上升了1.3倍;那他霉素,肿丁胺,山梨酸钾,Nisin处理霉菌菌落总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 643倍、348倍、32倍、9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脂肪酸值和总酸度值与霉菌菌落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芽孢杆菌菌落总数呈显著负相关,各处理沉淀值与芽孢杆菌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抑菌剂;霉菌;芽孢杆菌;脂肪酸值;总酸度;沉淀值;贮藏
-
2607.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工艺及脱色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以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考察了脱色条件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20∶1,催化剂用量为橡胶籽油质量的2%,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83.16%.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为生物柴油质量的7%,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脱色率达到75.65%.
关键词:生物柴油;橡胶籽油;活性白土;酯交换;脱色;硫酸
-
2608.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电子鼻是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进行分析和识别挥发性成分的智能仿真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鼻可广泛应用于橄榄油分析,包括产地区分、掺假判别、品质分析和感官缺陷分析等.主要介绍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所采用的采样方式、传感器阵列和数据融合方法等.
关键词:电子鼻;橄榄油;采样方式;数据处理;传感器阵列
-
2609.MLM型结构脂质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比较研究了菜籽油、菜籽油为底物酶改性制备的含辛酸MLM(中碳链-长碳链-中碳链)型结构脂质的质量指标及其氧化稳定性.含38.1%辛酸的MLM型结构脂质中辛酸96.3%位于甘油sn-1,3位,其游离脂肪酸、皂化值高于菜籽油,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过氧化值(PV)低于原料油脂.添加6种不同抗氧化剂后,结构脂质OSI值有不同幅度的改进,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效果最为显著.添加200 mg/kgTBHQ后MLM型结构脂质的OSI值由5.05 h上升到20.1 h,PV、共轭二烯与硫代巴比妥酸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增幅减小.
关键词:菜籽油;MLM型结构脂质;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
-
2610.生物柴油催化剂——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催化剂前体镁铝水滑石,再高温焙烧制得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以蓖麻油转化率为催化剂活性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7.5%、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7h条件下,制得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得出蓖麻油转化率平均可达96.2%.采用TG-DTG、XRD、BET、SEM技术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镁铝水滑石及镁铝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镁铝水滑石在230℃和420℃时,有两个明显的失重峰;镁铝复合氧化物与氧化镁具有相似的晶相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211.7 m2/g,BJH脱附累积孔容(0.85~150 nm)为0.90 cm3/g,BJH脱附平均孔半径为9.6 nm,表面形貌呈蜂窝状.
关键词:镁铝水滑石;镁铝复合氧化物;生物柴油;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