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1.米糠油规模化生产的实践与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综述了米糠油规模化生产在优质米糠毛油制取、精炼工艺、提高成品油得率、营养物质保留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及其解决办法.通过降低米糠毛油酸值,选择合理的精炼工艺和设备,做好米糠油产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从而促进米糠油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米糠油;规模化;生产;瓶颈;解决办法
-
2552.PET塑料桶装大豆油中DEHP迁移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选取PET塑料桶及PET塑料桶装大豆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藏期间PET塑料桶中DEHP向大豆油中迁移的规律,建立了DEHP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超声波法提取DEHP(55℃、40 min),采用GCMS法检测DEHP迁移量,PET塑料桶中DEHP检出量为4.594 mg/kg,大豆油中DEHP最大检出量为1.292 mg/kg,最大迁移率为28.12%.以储藏温度(A)和储藏时间(B)为试验因素,大豆油中DEHP迁移检出量为试验指标(Y),进行均匀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DEHP迁移规律的数学模型为:Y=0.77+0.089A+0.11B-0.013AB +0.039A2 +5.072×10-3B2.经响应面分析,大豆油中DEHP的迁移量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正相关性,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大豆油中DEHP的迁移量也逐渐升高,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DEHP的迁移影响显著.
关键词:PET塑料桶;大豆油;DEHP迁移;数学模型;食品安全;PET plastic containers;soya oil;migration of DEHP;mathematical model;food safety
-
2553.深黄被孢霉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诱变育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为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NTG)联合诱变处理,经乙酰水杨酸推理选育,最终获得优化的变异菌株NO.1-112,其生长能力和产油能力较强.研究结果表明:其生物量为24.71 g/L、油脂产量为20.02 g/L,PUFAs产量为4.67 g/L,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202.45%、580.06%和267.72%,并且遗传稳定.
关键词:深黄被孢霉;多不饱和脂肪酸;诱变;Mortierella isabellina;PUFAs;mutation
-
2554.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建立了硅胶柱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方法.样品用石油醚溶解,过硅胶柱净化,经C18柱分离,紫外检测(210 nm).结果表明,角鲨烯与其他杂质峰得到良好分离,在2~1 000 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98.在大豆油中添加5.0、100、500和1 000mg/kg水平的角鲨烯,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4%~ 89.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1%(n=8),方法测定低限(LOQ)5 mg/kg.本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关键词:植物油;角鲨烯;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vegetable oils;squalene;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
2555.无溶剂体系酶促酯交换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量较低而BOB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Lipozyme RM IM添加量10%(以底物质量计),底物(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摩尔比2∶1,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5℃,酶的初始水分活度由LiCl饱和盐溶液控制.在理想的工艺条件下,反应产物中BOB含量为25.25%,甘油二酯含量为2.72%.
关键词: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1,3-特异性脂肪酶;酶促酯交换;1,3-dibehenoyl-2-oleoyl glycerol;1,3-regiospecific lipase;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
2556.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的破乳方法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的主要破乳方法,重点对国内外在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酶法破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和比较了各类破乳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酶法;乳状液;破乳;研究进展
-
2557.茶叶籽油水代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茶叶籽仁为原料,进行水代提油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茶叶籽仁粉碎细度、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茶叶籽仁提油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茶叶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仁粉碎细度60~80目,提取温度90℃,水料比3.5∶1,提取时间3h.在最佳条件下,茶叶籽油提取率达90.2%.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水代提取
-
2558.微波处理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为了改善小麦粉的品质,研究了微波处理对小麦粉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和粉质拉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小麦粉的糊化温度降低,黏度和回生值升高.经微波处理的小麦粉凝胶硬度和回复性下降,弹性和内聚性无显著差异.小麦粉经微波处理后面团吸水率和跌落值D250降低,面团的稳定时间延长.微波处理后小麦粉面团的抗拉强度、弹性强度明显增强,而面团延伸度有明显下降.初步研究认为,在微波功率400 W,处理时间为6 min时小麦粉的品质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微波处理;小麦粉;品质;microwave processing;wheat flour;quality
-
2559.甘油钠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甘油钠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甘油钠添加量和底物物质的量比进行了研究,得到选定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175℃、甘油钠添加量(油重)为2.4%、底物物质的量比(大豆油和甘油)为1∶4和甘油解反应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反应得到的甘油酯混合物中,单甘酯质量分数为53.1%.采用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单甘酯产品,粗甘油酯在Ⅰ级分子蒸馏(140℃)除去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在Ⅱ级分子蒸馏(190℃)纯化单甘酯,得到纯度为93.0%的单甘酯产品,单甘酯回收率为96.8%.
关键词:甘油钠;分子蒸馏;单甘酯;sodium glycerinate;molecular distillation;monoacylglycerol
-
2560.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豆粕中异黄酮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异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豆粕中提取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乙醇体积分数79%,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温度52℃.在此条件下,异黄酮得率这0.412%,纯度为54.2%.
关键词:豆粕;超声辅助;异黄酮;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