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1.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食用油中铁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微波消解对食用油进行前处理,根据铁(Ⅱ)在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中对邻菲啰啉和灿烂黄所产生的共振光散射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食用油中铁含量的新方法.试验了酸度、邻菲哆啉用量、灿烂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还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干扰情况.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360.9 nm,共振光散射增强量与铁(Ⅱ)质量浓度在0~0.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2.8 ng/mL.将该法用于食用油中微量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3%,回收率为97.3%~102.5%.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高效环保,完全满足食用油中铁含量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法;食用油;铁
-
2552.超声波辅助管式反应器连续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KOH为催化剂和小桐子油为原料,利用自制的管式反应器,在超声波辅助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考察醇油比、催化剂用量、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和水浴温度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在水浴温度为50℃,醇油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1.5%,超声波功率为180 W,流速为3.3 mL/min时,转化率达到91.84%.在超声波辅助下,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并且这种管式连续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连续、产物分离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波搅拌;小桐子油;酯交换反应;生物柴油;ultrasonic irradiation;jatropha curcasl oil;traneseterification;biodiesel
-
2553.改善营养糊冲调性和流动性的配方优化和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黑米、黑大豆、黑芝麻、大米、植脂末、麦芽糊精、蔗糖为原料研制速溶即食营养糊.黑米、黑大豆和大米经过挤压膨化,将制得的膨化粉与黑芝麻、植脂末、麦芽糊精、蔗糖按不同比例调配,研究其添加量对粉体性质、冲调性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添加量为黑米5%,黑大豆2.5%,黑芝麻5%,大米42.5%,植脂末5%,麦芽糊精17.5%,蔗糖22.5%时,所得营养糊颜色、风味、口感、冲调性及流动性为最佳.
关键词:速溶;营养糊;冲调性;流动性;instant;nutritious cereal paste;dispersibility;flowability
-
2554.响应面优化巨大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响应面法对巨大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影响较为显著的3个因素料水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1,发酵温度35.90℃,发酵时间64.32 h.在此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率达到68.54%.
关键词:巨大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曲霉毒素B1;花生粕;响应面
-
2555.低熔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综述了低熔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植物油耐寒性的因素,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包含冷冻试验法、低温储藏试验法、物性测定法、浊度测量法及核磁共振法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讨论了改善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途径,并对植物油耐寒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耐寒性;低熔点植物油;评价;进展
-
2556.橘仁蛋白的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橘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发现,橘仁中粗蛋白含量为19.8%;橘仁蛋白等电点为pH 4.63;主要蛋白质亚基有7种,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7538的亚基含量最高,为54.9%;橘仁蛋白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37.5%;在pH 4.0~8.0范围内,橘仁蛋白溶解度随pH升高而增大;中性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0 mg/mL的橘仁蛋白水溶液和同体积的大豆油乳化,乳化性可达到66%,且乳化性可稳定在50% ~ 54%;中性条件下质量浓度为30 mg/mL橘仁蛋白水溶液的起泡性达到252.5%,且中性条件下其泡沫稳定性最好.
关键词:橘仁蛋白;等电点;蛋白质亚基;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
-
2557.糙米食品级α-球蛋白制备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糙米中α-球蛋白是重要的生理活性蛋白.本试验以巨胚稻糙米为原料,研究了淀粉酶解预处理和不同去杂工艺对α-球蛋白提纯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可食用型糙米α-球蛋白的制备新工艺.结果表明:(1)淀粉酶解预处理使总球蛋白提取率比对照降低18.9% (P <0.05),但并没有引起蛋白组分改变.(2)硫酸铵盐析获得的α-球蛋白粗品主要包含21 ku和13 ~16 ku的杂蛋白,碳酸氢铵的去杂效果显著优于70%乙醇和蒸馏水.(3)优化的α-球蛋白制备工艺如下:脱脂糙米粉按质量体积比1∶8加入1.0 mol/L氯化钠振荡提取2h,重复1次;3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得α-球蛋白粗品,对蒸馏水透析3h,沉淀采用0.05 mol/L碳酸氢铵洗涤2次去杂,即获得28 ku的α-球蛋白,得率为4.92 mg/g米粉.工艺中采用的试剂均符合食品工业规范.
关键词:糙米;α-球蛋白;制备工艺;优化;brown rice;α-globulin;preparation technology;optimize
-
2558.α-亚麻酸不同富集纯化方法的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对目前主要应用的α-亚麻酸富集纯化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α-亚麻酸;富集;纯化;比较
-
2559.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强化对酸奶的流变和感官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改性大豆浓缩蛋白(SPC)强化型酸奶的流变、感官和一些物化性质.保持原料乳蛋白质含量2.8%不变,分别用SPC替代10%、20%、30%、40%、50%、60%、70%的酸奶中牛乳蛋白制备强化型酸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乳中SPC含量升高,酸奶达到发酵终点pH 4.4时酸度从71.5°T降至39°T,持水率从51.85%上升至67.53%,亮度从84.92降至81.27;储存模量和黏度升高,假塑性增强;用SPC替代40%牛乳蛋白制备出的强化型酸奶与相同蛋白质含量的市售伊利酸奶流变性质类似.通过比较不同酸奶的流变、物化、感官特性,说明用SPC替代30%牛乳蛋白时制备出的酸奶最佳.
关键词:酸奶;改性大豆浓缩蛋白;流变学;感官评定
-
2560.薏苡仁淀粉酶改性多孔化关键工艺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建立了糖化酶用量、酶改性时间和酶改性温度与薏苡仁多孔淀粉吸水率、吸油率的回归方程,探讨并优化薏苡仁淀粉多孔化酶改性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酶改性制备薏苡仁多孔淀粉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合为:糖化酶用量500 u/mL、酶改性时间16 h、酶改性温度58℃;以此为条件并结合单因素试验所得其他适宜工艺参数制备薏苡仁多孔淀粉,得到的样品吸水率为129.01%,吸油率为79.87%,分别与理想条件下的试验值128.20%和79.3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薏苡仁淀粉;多孔化;酶改性;关键工艺优化;starch from Coix seed;porosity;enzymatic modification;optimization of key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