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1.MLM型结构脂质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比较研究了菜籽油、菜籽油为底物酶改性制备的含辛酸MLM(中碳链-长碳链-中碳链)型结构脂质的质量指标及其氧化稳定性.含38.1%辛酸的MLM型结构脂质中辛酸96.3%位于甘油sn-1,3位,其游离脂肪酸、皂化值高于菜籽油,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过氧化值(PV)低于原料油脂.添加6种不同抗氧化剂后,结构脂质OSI值有不同幅度的改进,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效果最为显著.添加200 mg/kgTBHQ后MLM型结构脂质的OSI值由5.05 h上升到20.1 h,PV、共轭二烯与硫代巴比妥酸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增幅减小.
关键词:菜籽油;MLM型结构脂质;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
-
2632.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电子鼻是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进行分析和识别挥发性成分的智能仿真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鼻可广泛应用于橄榄油分析,包括产地区分、掺假判别、品质分析和感官缺陷分析等.主要介绍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所采用的采样方式、传感器阵列和数据融合方法等.
关键词:电子鼻;橄榄油;采样方式;数据处理;传感器阵列
-
2633.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工艺及脱色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以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考察了脱色条件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20∶1,催化剂用量为橡胶籽油质量的2%,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83.16%.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为生物柴油质量的7%,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脱色率达到75.65%.
关键词:生物柴油;橡胶籽油;活性白土;酯交换;脱色;硫酸
-
2634.4种抑制剂对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品质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4种不同抑菌剂那他霉素、肿丁胺、山梨酸钾、Nisin对小麦处理后在20℃,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贮藏35 d的过程中,芽孢杆菌、霉菌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及与小麦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4种抑菌剂处理后小麦中芽孢杆菌菌落总数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霉菌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肿丁胺,Nisin和山梨酸钾处理的小麦中芽孢杆菌菌落总数均下降,分别下降了1.07倍,1.11倍,1.08倍,而那他霉素处理小麦芽孢杆菌菌落总数上升了1.3倍;那他霉素,肿丁胺,山梨酸钾,Nisin处理霉菌菌落总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 643倍、348倍、32倍、9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脂肪酸值和总酸度值与霉菌菌落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芽孢杆菌菌落总数呈显著负相关,各处理沉淀值与芽孢杆菌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抑菌剂;霉菌;芽孢杆菌;脂肪酸值;总酸度;沉淀值;贮藏
-
2635.响应面法优化醇法提取茶皂素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对醇法提取脱脂油茶籽饼中茶皂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7.0℃,提取时间1.5h,液固比5∶1.最佳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5.99%.
关键词:油茶籽饼;茶皂素;提取;响应面法;乙醇;oil-tea camellia seed cake;tea saponin;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thanol
-
2636.普通玉米高油化对籽粒脂肪酸组分积累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3种高油玉米为授粉者,与2种普通玉米品种杂交,研究其籽粒形成过程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成熟,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断下降,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升高.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成熟时含油量平均增加35.41%,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1.99%,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自交的籽粒含量.说明高油玉米花粉的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普通玉米;高油化;含油量;脂肪酸组分;normal corn;high-oiled;oil content;fatty acid component
-
2637.广义GAB方程拟合小麦和大米吸着等温线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测定粮食平衡水分的难度是在水分活度(aw)≥0.8时粮食易发霉.假定标准GAB方程的参数C不是常数,而是水分活度aw的多项式函数,提出广义GAB方程aw/M=a+∑biaw,式中n是多项式次数,a、bi(i=1,n)多项式的系数.该方程的优点是能够拟合aw在0~1范围的吸附数据.广义GAB方程适合拟合我国小麦和大米品种的平衡水分实测数据.这为粮食水分吸附光谱分析提供基础.
关键词:平衡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GAB广义方程;多项式;光谱分析
-
2638.黑米花色苷降解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为了解黑米花色苷在pH、光照及加热条件下的稳定性,明确其贮藏和应用条件,对黑米花色苷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黑米花色苷的水解平衡常数pKn约为3.0,pH 1.0~3.0适合色素液的保存.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方程.黑米花色苷降解所需的活化能E(pH1.0)、E(pH 3.0)、E(pH4.5)分别为84.05,67.12,51.52 kJ/mol,低pH有利于黑米花色苷的保存.加热温度超过80℃,pH3.0时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最好.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黑米花色苷的热降解越快.黑米花色苷的光降解也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方程.强日光、自然光、避光条件对花色苷降解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H越大,光照强度越强,光照持续时间越长,花色苷的降解越快.
关键词:黑米;花色苷;降解;稳定性
-
2639.花生粕饲用品质改善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用植物乳杆菌结合蛋白酶和植酸酶对花生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比较发酵前后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植酸、无机磷、粗蛋白、多肽、总酸(以乳酸计)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来综合考察生物技术处理对花生粕品质的改善.研究发现,发酵后黄曲霉毒素B1的去除率为44.61%,植酸含量由1.36%降低到0.23%,无机磷含量由0.11%提高到0.40%,粗蛋白含量由51.83%提高到53.39%.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多肽,多肽含量由3.34%提高到11.36%,必需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6.43%,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由57.45%提高到68.36%,总酸含量达到4.99%.经过生物技术处理,花生粕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花生粕;发酵;黄曲霉毒素;植酸
-
2640.生物柴油催化剂——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催化剂前体镁铝水滑石,再高温焙烧制得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以蓖麻油转化率为催化剂活性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7.5%、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7h条件下,制得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得出蓖麻油转化率平均可达96.2%.采用TG-DTG、XRD、BET、SEM技术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镁铝水滑石及镁铝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镁铝水滑石在230℃和420℃时,有两个明显的失重峰;镁铝复合氧化物与氧化镁具有相似的晶相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211.7 m2/g,BJH脱附累积孔容(0.85~150 nm)为0.90 cm3/g,BJH脱附平均孔半径为9.6 nm,表面形貌呈蜂窝状.
关键词:镁铝水滑石;镁铝复合氧化物;生物柴油;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