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76 篇 当前为第 264 页 共 278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631.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条件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酸种类、酸添加量、水添加量、酸处理温度、酸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酸处理温度60℃,50%柠檬酸添加量0.22%(占油质量),水添加量3.34%(占油质量),酸处理时间24.78 min.在优化条件下,脱胶菜籽油磷含量为15.67 mg/kg,脱胶率达93.76%,与模型预测值14.70 mg/kg,脱胶率94.15%很接近.
    关键词:菜籽油;柠檬酸;脱胶;响应面法;rapeseed oil;citric acid;degumming;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632.高粱籽粒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高粱籽粒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46.8、17.5、148.1 mg/g;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ABTS+·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抗氧化活性呈量效关系;高粱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抑制作用最强,MIC、MBC值均为16 μg/mL,其次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高粱;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抑菌活性;sorghum;ethanol extract;antioxidant activity;antimicrobial activity
  • 2633.阿拉善双峰驼驼峰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驼峰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驼峰中的粗脂肪含量为90.78%;阿拉善双峰驼驼峰脂中测定出14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31.03%)最高,硬脂酸(26.48%)和棕榈酸含量(21.85%)较高;阿拉善双峰驼驼峰脂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39%和37.29%.
    关键词:阿拉善双峰驼;驼峰脂;脂肪酸组成;GC-MS;Alxa bactrian camel;hump fat;fatty acid composition;GC-MS
  • 2634.分子蒸馏法浓缩α-生育酚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三级分子蒸馏,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浓缩α-生育酚.一、二级分子蒸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优选工艺;三级分子蒸馏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将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甲酯化预处理后,再通过3次分子蒸馏,并结合两次脱除甾醇,可明显提高生育酚质量分数,α-生育酚质量分数从0.48%提高至3.59%.
    关键词: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分子蒸馏;α-生育酚;响应曲面分析;soybean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molecular distillation;α-tocopherol;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 2635.植物油中甾醇含量、存在形式及其在掺伪检验中的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植物油掺伪对食用油品质和使用价值的不利影响与日俱增.甾醇作为食用油内源性成分之一,具有在各植物油料中分布专一性的特点,因而测定油样中甾醇的含量和组成,可方便地检出某些植物油是否掺伪.综述了常见植物油中甾醇的组成、含量和存在形式,分析了其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并介绍了典型植物油掺伪鉴定中特征甾醇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甾醇;含量;存在形式;掺伪;精炼;phytosterol;content;existing forms;adulteration;refining
  • 2636.核桃仁碱液去皮过程中营养功能成分动态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对碱液去皮前后核桃仁营养功能成分的流向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碱液去皮后,核桃仁的水分含量增加了16.84%,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减少了24.7%、4.1%;必需氨基酸评分(AAS)从1.82降低到1.28;核桃仁内种皮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下降81.7%和72.2%;核桃仁蛋白的溶解性也明显降低.去皮核桃仁在后续烘干过程中颜色变成暗黄色,且核桃仁油的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增加(分别增加0.43 mg/g、1.78 mmol/kg).碱液去皮工艺废水COD为17500~21100 mg/L,远远超过了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碱液去皮工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核桃仁;碱液去皮;营养功能成分;分析测定
  • 2637.利用UV和EMS诱变选育高产油微藻藻株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2种真眼点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和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以氯霉素、红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为抗性筛选剂,利用抗生素最小致死浓度法筛选出抗性突变株.使用改良的BG-11培养基对反复筛选所获得的抗性突变株进行固、液培养,并以生物量干重、干藻粉的总脂含量、单位体积总脂含量、单位体积总脂产率为评价指标对抗性突变株的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获得2株具稳定遗传特性、生长速度快、单位体积总脂产率高和具生产潜力的优良突变株.
    关键词: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突变藻株;总脂含量;单位体积总脂含量;单位体积总脂产率;UV;EMS;mutant strain;total lipid content;volumetric total lipid content;volumetric total lipid productivity
  • 2638.橄榄油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橄榄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因其价格昂贵,掺假现象屡屡发生.综述了橄榄油的掺假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波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鼻、基因检测、DNA条形码技术在橄榄油掺假鉴别中的应用,并对橄榄油掺假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橄榄油;鉴别;色谱法;波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鼻;基因检测;DNA条形码
  • 2639.挤压操作参数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及损失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大豆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挤压操作参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损失率的影响,建立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孔长度、δ段长度和螺杆转速的挤压操作参数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损失率的量化模型.结果表明,单一挤压参数膨化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及δ段长度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均有很大影响,优化出的最佳挤压参数的取值范围为物料水分10.7%~11.6%,膨化温度101.2 ~102.0℃,模孔长度30 mm,δ段长度25 mm,螺杆转速130r/min.此条件下挤压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大于2 300μg/g.适宜的挤压膨化条件大豆并黄酮的损失率仅为2.44%.
    关键词:挤压膨化;脱脂豆粕;大豆异黄酮;挤压参数;extrusion;defatted soy flour;isoflavones;extrusion parameters
  • 2640.混料设计法应用于多菌种发酵制备大豆凝胶蛋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及其混合菌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发酵,应用流变仪和质构仪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的发酵产酸性能和对大豆分离蛋白体系凝胶性质影响优于单一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混合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凝胶的发酵条件和混合菌配比进行优化.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12%,葡萄糖添加量5%,40℃发酵4.8h,4℃冷藏12h.改变混合菌的配比可得到不同性能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当保加利亚乳杆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杆菌添加量0.37%时,可得到凝胶强度为145.98 g的高强度凝胶;当保加利亚乳杆菌添加量0.48%、嗜热链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杆菌添加量0.14%,可得到持水率为87.28%的高持水率凝胶.
    关键词:混合菌;发酵;大豆蛋白;凝胶
首页  上一页  ...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