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1.混料设计法应用于多菌种发酵制备大豆凝胶蛋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及其混合菌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发酵,应用流变仪和质构仪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的发酵产酸性能和对大豆分离蛋白体系凝胶性质影响优于单一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混合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凝胶的发酵条件和混合菌配比进行优化.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12%,葡萄糖添加量5%,40℃发酵4.8h,4℃冷藏12h.改变混合菌的配比可得到不同性能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当保加利亚乳杆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杆菌添加量0.37%时,可得到凝胶强度为145.98 g的高强度凝胶;当保加利亚乳杆菌添加量0.48%、嗜热链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杆菌添加量0.14%,可得到持水率为87.28%的高持水率凝胶.
关键词:混合菌;发酵;大豆蛋白;凝胶
-
2622.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关键词:响应面;木薯淀粉;低聚异麦芽糖
-
2623.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条件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酸种类、酸添加量、水添加量、酸处理温度、酸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毛油酸法脱胶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酸处理温度60℃,50%柠檬酸添加量0.22%(占油质量),水添加量3.34%(占油质量),酸处理时间24.78 min.在优化条件下,脱胶菜籽油磷含量为15.67 mg/kg,脱胶率达93.76%,与模型预测值14.70 mg/kg,脱胶率94.15%很接近.
关键词:菜籽油;柠檬酸;脱胶;响应面法;rapeseed oil;citric acid;degumming;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624.高粱籽粒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高粱籽粒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46.8、17.5、148.1 mg/g;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ABTS+·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抗氧化活性呈量效关系;高粱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抑制作用最强,MIC、MBC值均为16 μg/mL,其次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高粱;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抑菌活性;sorghum;ethanol extract;antioxidant activity;antimicrobial activity
-
2625.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来源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BaP)超标事件的相继报道,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总结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BaP的主要来源及迁移变化情况,并结合非食品领域BaP形成机理的报道,分析食用植物油中BaP的形成机理,为食用植物油中BaP来源和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有效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含量方法的建立,达到降低和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的污染,保证人体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来源;机理
-
2626.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对比了挤压(EX)、红外(IR)、常压汽蒸(AS)、高压汽蒸(HPS)、紫外微波(UVM)、常压汽蒸耦合紫外微波(AU)6种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贮藏期内,未处理麦胚的脂肪酸值增长率为124%,稳定化处理麦胚的脂肪酸值增长率仅为8%~24%;AU稳定化处理效果最好;IR处理的麦胚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都较强;EX处理使麦胚螯合铁离子能力显著增强;各稳定化处理方式对麦胚的总酚含量影响不大,仅EX处理使其总酚含量略微增加.因此,6种处理方式均能很好地稳定麦胚.
关键词:麦胚;稳定化;总酚;抗氧化;wheat germ;stabilization;total phenol;antioxidant activity
-
2627.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制备DHA固体脂质纳米粒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保护容易氧化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壁材,DHA藻油为芯材,采用高压均质制备DHA固体脂质纳米粒(DHA-SLN).以DHA-SLN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得出高压均质法制备DHA-SLN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芯壁比1∶65,均质压力80 MPa,乳化剂质量分数2.14%(占水相),均质8次.在此条件下,实验验证的DHA-SLN的包封率为74.45%.
关键词:DHA;高压均质;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响应面法
-
2628.混合菌种发酵对豆豉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提高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D8、D10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测定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混菌豆豉的苷元型异黄酮含量明显提高,D2U35、D8U35、D10U35混菌豆豉比D2、D8、D10单菌豆豉分别增加了59.71%、68.18%、54.83%.豆豉中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蒸煮大豆高31.20%~45.19%.混菌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比单菌豆豉高约22.02%、38.62%,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单菌豆豉基本相同.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性质影响较大.
关键词:豆豉;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抗氧化能力
-
2629.精炼工序对辣椒油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变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研究了辣椒油在不同精炼工序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毛油经过脱酸、脱色和脱臭加工工序后所含16种PAHs含量逐渐减少,其中脱色工序影响最显著,苯并(a)芘含量从毛油的3.4 μg/kg降至成品油的0.4 μg/kg.同时发现采用活性炭和高岭土混合吸附剂在较高温度下脱色,可显著降低辣椒油中PAHs含量.
关键词:多环芳烃;辣椒油;精炼;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epper oil;refining;GC-MS/MS
-
2630.甘油磷酸胆碱制备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目前抗痴呆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对老年人神经疾病相关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药物的开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甘油磷酸胆碱的制备及纯化、化学结构、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甘油磷酸胆碱是一类治疗脑缺血型中风、老年痴呆以及多发性脑梗死型痴呆的药物,在防治老年痴呆症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甘油磷酸胆碱;制备;研究进展;glycerophosphocholine;preparation;research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