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2 篇 当前为第 263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621.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电子鼻是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进行分析和识别挥发性成分的智能仿真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鼻可广泛应用于橄榄油分析,包括产地区分、掺假判别、品质分析和感官缺陷分析等.主要介绍电子鼻技术在橄榄油分析中所采用的采样方式、传感器阵列和数据融合方法等.
    关键词:电子鼻;橄榄油;采样方式;数据处理;传感器阵列
  • 2622.MLM型结构脂质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比较研究了菜籽油、菜籽油为底物酶改性制备的含辛酸MLM(中碳链-长碳链-中碳链)型结构脂质的质量指标及其氧化稳定性.含38.1%辛酸的MLM型结构脂质中辛酸96.3%位于甘油sn-1,3位,其游离脂肪酸、皂化值高于菜籽油,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过氧化值(PV)低于原料油脂.添加6种不同抗氧化剂后,结构脂质OSI值有不同幅度的改进,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效果最为显著.添加200 mg/kgTBHQ后MLM型结构脂质的OSI值由5.05 h上升到20.1 h,PV、共轭二烯与硫代巴比妥酸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增幅减小.
    关键词:菜籽油;MLM型结构脂质;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
  • 2623.普通玉米高油化对籽粒脂肪酸组分积累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3种高油玉米为授粉者,与2种普通玉米品种杂交,研究其籽粒形成过程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成熟,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断下降,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升高.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成熟时含油量平均增加35.41%,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1.99%,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自交的籽粒含量.说明高油玉米花粉的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普通玉米;高油化;含油量;脂肪酸组分;normal corn;high-oiled;oil content;fatty acid component
  • 2624.生物柴油催化剂——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催化剂前体镁铝水滑石,再高温焙烧制得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以蓖麻油转化率为催化剂活性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7.5%、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7h条件下,制得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蓖麻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得出蓖麻油转化率平均可达96.2%.采用TG-DTG、XRD、BET、SEM技术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镁铝水滑石及镁铝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镁铝水滑石在230℃和420℃时,有两个明显的失重峰;镁铝复合氧化物与氧化镁具有相似的晶相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211.7 m2/g,BJH脱附累积孔容(0.85~150 nm)为0.90 cm3/g,BJH脱附平均孔半径为9.6 nm,表面形貌呈蜂窝状.
    关键词:镁铝水滑石;镁铝复合氧化物;生物柴油;催化剂
  • 2625.燕麦麸油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后的分析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燕麦麸油及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不饱和脂肪酸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富集后的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26.07%、亚油酸67.10%、亚麻酸1.37%、二十碳三烯酸2.47%.其中经过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亚油酸含量达67.10%,远高于燕麦麸油中的35.80%,说明尿素包合法富集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好.
    关键词:燕麦麸油;尿素包合法;富集;气相色谱-质谱法;oat bran oil;urea adduction fractionation method;enrichment;GC-MS
  • 2626.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测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比较了粮库储粮早期霉变监测4种主要方法的特点,通过对各种方法特征的分析,将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分为“粮食取样监测”和“粮堆可传导物监测”,前者适用于散粮或对粮堆表层特殊部位粮食的检测,后者更适合对整仓储粮进行监测.研究了各种方法监测储粮霉菌活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微生物活性检测至少可比平板菌落计数法提前3d或更早了解储粮中霉菌危害活动的信息;粮堆中霉变原点二氧化碳监测比温度监测方法可提前10 d发现检测值的显著变化(P<0.05),并且二氧化碳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温度在粮堆中的传导速度.
    关键词:真菌;霉变;监测;储粮;fungi;spoilage;monitoring;stored grain
  • 2627.蒸谷米糠膨化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考察了膨化方式、原料水分、入料温度、机膛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蒸谷米糠膨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湿法和干法膨化均可获得较好的膨化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干法,原料水分控制在8% ~9%,入料温度50C,机膛温度100 ~ 110℃;湿法,原料水分控制在6% ~7%,入料温度60℃,机膛温度120 ~130℃.蒸谷米糠膨化料在实验室模拟浸出卖验中获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
    关键词:蒸谷米糠;膨化工艺;工艺条件
  • 2628.LYZX34型适温/低温螺旋榨油机的研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LYZX34型螺旋榨油机是近期发展成功的一种大处理量、低残油、能够在适温/低温两种状态下对榨料进行压榨的新型榨油机.在该机榨膛、榨螺主轴的结构设计中,采用榨膛直径多梯次缩减与榨螺底径逐步增加相配合的设计方案,显著提高了压缩比和榨油效率,降低了饼的残油率.此外还开发了齿形榨螺结构,使得榨料多次受到瞬时高压后迅速被剪切松散,保证压榨过程中流油通畅.该机具有较强的原料适应性,在实际生产使用中油菜籽适温预榨处理量达293 t/d,干饼残油率达13.7%;花生仁低温压榨处理量达170 t/d,干饼残油率达11.5%.
    关键词:螺旋榨油机;适温/低温压榨;设计思想;技术特征
  • 2629.初榨橄榄油风味特征在掺伪检测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电子鼻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特级初榨橄榄油-油茶籽油二元掺伪体系的定性鉴别和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够区分初榨橄榄油掺伪-未掺伪两类样品,BP人工神经网络对初榨橄榄油掺伪的定性鉴别效果良好,验证集样品预测正确率100%;线性判别分析能够区分掺杂不同油茶籽油含量的混合油样,且区分能力优于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初榨橄榄油掺伪定量模型可以用于油茶籽油掺杂含量的预测,真实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4 7.
    关键词:初榨橄榄油;油茶籽油;电子鼻;掺伪;virgin olive oil;oil-tea camellia seed oil;electronic nose;adulteration
  • 2630.米淀粉为基质的脂肪替代品中麦芽糊精结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利用特异性酶解法研究了米淀粉为基质脂肪替代品中支链麦芽糊精的精细结构、直链麦芽糊精和支链麦芽糊精外链的平均链长;用X-Ray衍射法研究了脂肪替代品分子中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脂肪替代品中支链麦芽糊精分子的A链:B链为1.5:1;支链麦芽糊精分子的内链平均链长为8.2个葡萄糖单位;DE值为2、3、4的脂肪替代品中直链麦芽糊精分子的链和支链麦芽糊精分子的外链的平均链长分别为15.6,12.6,10.4个葡萄糖单位.脂肪替代品中麦芽糊精和脂肪复合物形成了少量的V型晶体.
    关键词:脂肪替代品;麦芽糊精;淀粉;结构;链长;晶体;fat substitute;maltodextrin;starch;structure;length of chain;crystal
首页  上一页  ...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