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1.糖醇对甘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甘薯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及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糖醇均明显降低了甘薯淀粉的溶胀度和溶解性,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降低越明显;糊化温度随添加量的增多显著性升高;当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均为1∶1时,峰值黏度显著升高至最大值,添加量继续增多,淀粉糊的峰值黏度显著性降低;糖醇的添加量与淀粉比值小于4∶1时,随着木糖醇添加量增多,回生值升高,而赤藓糖醇的添加量对回生值没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糖醇添加量的增多,淀粉凝胶硬度增加越明显,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对于凝胶弹性、内聚性和恢复性降低越明显.
关键词:糖醇;甘薯淀粉;溶胀度;糊化特性;质构
-
2512.甘三酯指纹图谱相似度在芝麻油掺混检测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探索了HPLC-ELSD测定油脂甘三酯的方法,并测定了纯芝麻油与不同掺入比例的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建立了纯芝麻油的甘三酯指纹图谱数据库.通过计算掺混油脂和纯芝麻油数据库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掺混油脂进行检验.当大豆、葵花籽油的掺入量达到3%时,即可做出是否为掺混油脂的准确判定.
关键词:甘三酯;指纹图谱;芝麻油;掺混
-
2513.复合因素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影响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本试验以小麦粉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多糖、壳聚糖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添加方式及最佳添加量,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因素组合,对添加后的面条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剂最佳添加方式为直接添加,最适添加量为大豆蛋白5%;大豆多糖0.1%;壳聚糖0.5%.通过SEM图片的分析可以推测出,面条微观结构为表面无大颗粒裸露,且蛋白质网络能够形成较均匀的蜂窝状,内部颗粒均匀分散在蛋白质网状结构中的面条是感官指标较优的非油炸方便面.
关键词:非油炸方便面;改良剂;品质;non-fried instant noodle;modifier;quality
-
2514.复配粉理化性质与米线质构性质关系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将粳米粉与绿豆淀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粳米粉和绿豆淀粉的复配粉体系,并测定了复配粉体系的溶胀性质、糊化性质、凝胶质构性质和拉伸性质,研究了复配米粉体系的拉伸性质与米线质构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绿豆淀粉添加量比例的增加,复配米粉体系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末值黏度、硬度也显著性增加,咀嚼性、拉伸强度和表观弹性模量显著增加,85℃下的溶解度和膨润力显著上升;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比粳米粉高了33.73 RVU和50.60 RVU;与单一体系相比,由复配粉体系制成的米线呈现较好的硬度、弹性、韧性、蒸煮性和物理性质.当绿豆淀粉∶粳米粉为1∶1时,其制得的米粉的质构性质最好.
关键词:粳米粉;绿豆淀粉;理化性质;质构性质
-
2515.新疆伽师酸梅核仁油中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试验对新疆伽师酸梅核仁的基本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伽师酸梅核仁中的油脂,样品经甲酯化和皂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油脂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伽师酸梅核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为35.24%,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2.61%;伽师酸梅核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91.09%,油酸质量分数高达65.87%;伽师酸梅核仁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很高,其中5α-豆甾-3(7)-烯-3β-醇的质量分数达68.06%.伽师酸梅核仁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油料资源.
关键词:酸梅核仁;脂肪酸;不皂化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
2516.大米和大豆CAE方程及平衡绝对曲线图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在RH 11%~96%和不同温度(10、20、25、30和35℃)下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11个大米品种和10个大豆品种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并采用CAE方程进行拟合.对大米样品,决定系数(R2) >0.991 1,平均相对百分率误差(MRE) <5.048%;对大豆样品R2>0.977 7,MRE< 10.778%.CAE方程参数在大米品种之间或大豆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吸附方程参数与解吸方程参数之间差异大,表明存在吸着滞后现象.推导的大米和大豆CAE解吸、吸附方程用于绘制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应根据不同粮食种类,通风操作中使用不同CAE方程,但不必考虑同一种类粮食的不同品种的影响;根据不同通风目的分开使用解吸CAE方程和吸附CAE方程.通过曲线图或软件查阅粮堆和大气的平衡绝对湿度值和露点温度,可以快速确定储粮是否应该进行通风操作.
关键词:大米;大豆;吸湿性;CAE方程;吸附滞后现象;通风
-
2517.索氏提取法测定黏红酵母含油量的改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分别用索氏提取的传统法和改进法测定了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按照传统增重法测定废水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发酵黏红酵母菌体的含油量分别为16.2%和9.3%,而用改进后减重法测得其含油量分别为20.6%和15.3%;SPSS分析表明,传统索氏增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2 9和0.008 1,改进减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08和0.0046.可见,传统增重法测定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数据偏小,而利用改进后的减重法测定准确度较高,餐厨固体垃圾含油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减重法优于传统增重法.
关键词:索氏提取;黏红酵母;含油量;SPSS分析
-
2518.产油脂海洋微藻的筛选、鉴定及Fe3+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油脂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105株海洋微藻中,筛选并鉴定了1株油脂产量较高的微藻琴式菱形藻(Psammodictyon panduriforme),研究了Fe3+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3+有利于Psammodictyon panduriforme的生长和油脂积累,在Fe3+浓度为4×10-4mol/L时,其生物量最大(0.65 g/L),油脂含量最高(49.07%),此时的油脂产量也最高,达到了318.96 mg/L,是不加Fe3+培养的6.15倍.
关键词:琴式菱形藻;筛选;鉴定;Fe3+;尼罗红染色;油脂提取;产油脂海洋微藻
-
2519.微绿球藻富集油脂的培养条件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为了寻找提高微绿球藻油脂含量的培养方法,以微绿球藻为实验材料,比较了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氮浓度、光径对油脂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油脂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用5 cm的光生物反应器,在光照强度为5 000 lx、光周期L∶D=10∶14、温度24℃条件下缺氮培养,微绿球藻的油脂含量最高,为46.72%.
关键词:微绿球藻;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氮浓度;光径
-
2520.加压溶剂法提取黑大豆总异黄酮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青仁黑大豆为原料,采用高纯氮气加压溶剂法提取黑大豆总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液固比和乙醇体积分数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10℃,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15 min,提取压力为700 kPa,液固比5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大豆总异黄酮得率为1.43%,黑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得率为12.58%,异黄酮纯度为3.76%.
关键词:加压溶剂法;黑大豆;总异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