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35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341.响应面法优化茶皂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脱脂后的茶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茶皂素.以茶皂素提取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80%,甲醇加量45 mL(5 g茶籽粕),超声时间30 min,超声频率25.97 kHz,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57℃.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纯度为85%、提取率为94.28%的淡黄色茶皂素产品.
    关键词:茶皂素;甲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响应面法;tea saponin;methanol;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342.巴马火麻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火麻仁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火麻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萃取的火麻仁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火麻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30 L/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的平均收率为28.5%;从火麻仁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种成分,其中4种为脂肪酸,占总含量的74.76%,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占总含量的68.89%,另2种成分还需进一步鉴定.
    关键词:火麻仁油;超临界CO2萃取;GC-MS;不饱和脂肪酸;Fructus cannabis oil;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GC-MS;unsaturated fatty acid
  • 2343.蓝莓籽油成分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籽中提取蓝莓籽油,测定了蓝莓籽油的理化指标,并用GC-MS对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籽出油率为18.42%;蓝莓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466、折光指数为1.4649、酸值(KOH)为3.743 mg/g、皂化值(KOH)为182.3 mg/g、过氧化值为2.137 mmol/kg、碘值(Ⅰ)为128.7 g/100 g;蓝莓籽油中共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7.12%,饱和脂肪酸占11.75%,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开发利用.
    关键词:蓝莓籽油;理化指标;气相色谱-质谱法;脂肪酸组成;blueberry seed oil;physicochemical index;GC-MS;fatty acid composition
  • 2344.小米谷糠油活性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对小米谷糠油中的维生素E、谷维素、角鲨烯、脂肪酸等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研究了小米谷糠油对马铃薯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米谷糠油对酪氨酸酶的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对黑色素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92.32%;小米谷糠油在质量浓度1.5~6 mg/mL范围内抗氧化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美白剂开发利用.
    关键词:小米谷糠油;酪氨酸酶;抑制率;抗氧化稳定性;millet bran oil;tyrosinase;inhibition rate;antioxidation stability
  • 2345.芝麻油浓缩磷脂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水代法和机榨法制取的芝麻毛油静置沉淀后的底部沉淀物(即芝麻油脚)为原料,利用正己烷萃取除杂、水化浓缩及絮凝分离的方法从中提取芝麻油浓缩磷脂,并对水化浓缩和絮凝分离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除杂(条件为料液比1∶8、时间6h、温度25℃)后芝麻油脚中固体不溶性杂质含量从21.25%降低至0.04%;水化浓缩的最佳条件为水与萃取除杂油脚质量比4.5∶1、水化时间40 min、水化温度85℃,水化浓缩后丙酮不溶物含量从3.41%提高至45.87%;絮凝分离的最佳条件为预热温度40℃、反应温度90℃、NaCl添加量3%、反应时间20 min,所得浓缩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为56.82%.
    关键词:芝麻油脚;浓缩磷脂;正己烷萃取;水化浓缩;絮凝分离;sesame oil sediment;phospholipids concentrate;n-hexane extraction;hydration concentration;flocculation separation
  • 2346.粮油加工业在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中国是一个粮油生产大国、加工大国,也是一个粮油消费大国和进出口大国,在世界粮油生产、加工、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粮油加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可以不愧地说,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以及产品品种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 2347.柚子籽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对柚子籽油进行微胶囊包埋.研究表明壁油比(β-环糊精质量(g)与柚子籽油体积(mL)比)、包埋时间、包埋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影响程度大小为: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壁油比.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5∶1,包埋时间132 min,包埋温度4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柚子籽油的包埋率为92.18%.
    关键词:柚子籽油;微胶囊;β-环糊精;pomelo seed oil;microcapsule;β-cyclodextrin
  • 2348.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风险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根据苯并(a)芘的性质,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正常压榨的油茶籽油不存在苯并(a)芘污染的风险;油茶籽炒焦容易导致油中苯并(a)芘含量上升;相对于压榨工艺,溶剂浸出工艺制取的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风险更大,其中浸出溶剂的选择是苯并(a)芘超标与否的关键因素;精炼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避免炒焦和带壳压榨、选用合格的浸出溶剂是控制油茶籽油苯并(a)芘污染的关键.
    关键词:油茶籽油;加工方式;苯并(a)芘;污染;风险
  • 2349.烘烤条件对葵花籽油风味和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对烘烤压榨制得的葵花籽油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同时检测烘烤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结果显示:烘烤条件为140℃/30 min和150℃/30 min时葵花籽油感官评分较高,风味最佳;杂环类化合物是浓香型葵花籽油特征风味的主要来源,其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烘烤温度升高,烘烤时间延长,葵花籽油色泽加深,生育酚含量减少;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烘烤温度升高和烘烤时间延长而增大.综合考虑,葵花籽经140℃烘烤30min压榨可以得到相对最佳风味和品质的葵花籽油.
    关键词:葵花籽油;烘烤条件;风味;品质;sunflower seed oil;roasting condition;flavor;quality
  • 2350.核桃多肽功能特性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核桃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其酶解产物核桃生物活性多肽是目前研究的趋势.介绍了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理化性质等功能特性,以及酶解工艺及辅助酶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核桃多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核桃深加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市场潜力.
    关键词:核桃多肽;功能特性;制备工艺;应用
首页  上一页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