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27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61.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选用直径1.5、2.0、2.5mm的3种规格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得到豆粕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505.34、637.32、716.80μm,然后制成肉鸡颗粒料,比较颗粒料间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且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粒度对营养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5mm直径筛片粉碎豆粕生产的颗粒料硬度和稳定度(PDI)均高于(P<0.05)2.0mm和2.5mm直径组,但含粉率没有差异(P>0.05).1.5mm筛片进行粉碎豆粕的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高于2,0mm和2.5mm直径组(P<0.05),但制粒的单位产量电耗2.5mm组最低,2.0mm筛片组综合生产成本最低.1.5mm和2.0mm筛片组CP的代谢率显著高于2.5mm筛片组(P<0.05).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的OM、DM、GE代谢率和代谢能(ME)均没有影响(P>0.05).孔径为2.0mm的筛片为生产粒径为3.2mm的肉鸡颗粒料的最佳筛片筛孔孔径.
    关键词:豆粕;粉碎;颗粒饲料;颗粒质量;肉鸡;养分利用率
  • 2262.脂肪酶催化淀粉糖油酸酯的合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以淀粉糖(葡萄糖或麦芽糖)和油酸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淀粉糖油酯的反应.通过对反应影响因素的考查,表明合成淀粉糖油酸酯的最适宜条件为:当淀粉糖:油酸为1:1.5(物质的量比),脂肪酶Novozym435的用量为0.36 g/mol油酸,丙酮用量分别为20 mL/mol葡萄糖(10 mL/mol麦芽糖),加热回流反应分别为42 h(葡萄糖油酸酯)和72 h(麦芽糖油酸酯)时,油酸的转化率分别为93%和83%.表面张力测定显示,当葡萄糖油酸酯水溶液的浓度为7.0×10-4 mol·L-1时,表面张力为32 mN·m-l;麦芽糖油酸酯水溶液浓度为5.0×10-5 mol·L-1时,表面张力为31 mN·m-1.
    关键词:淀粉糖;油酸;葡萄糖油酸酯;麦芽糖油酸酯;固定化脂肪酶;表面活性剂
  • 2263.小桐子种子储藏条件的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将含水量分别为6.0%、8.0%、10.0%的小桐子种子,分别进行常规包装、密闭包装后在20、30、40℃的条件下储藏100 d,每20 d测定1次小桐子种子的含油量、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研究小桐子种子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主要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种子含水量的增加以及储藏时间的延长,小桐子种子含油量下降,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增加.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小桐子种子含水量、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进行优化,得到小桐子种子适宜的储藏条件为:采用常规包装,小桐子种子含水量5.0%,储藏温度15℃.在适宜的储藏条件下,将小桐子种子放置于避光干燥处储藏150 d后,小桐子种子含油量和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过氧化值略有上升.
    关键词:小桐子种子;储藏条件;含油量;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Jatropha curcas seed;storage condition;oil content;free fatty acid;peroxide value
  • 2264.进口棕榈油短重索赔实证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快速增长,与之伴随的是进口短重频发,严重影响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从实证角度对南通如皋口岸的进口棕榈油短重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了储运公司硬件设施的规范建设对货物重量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通过如皋口岸尝试重构进口液态货物的重量检验程序的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进口棕榈油;短重;索赔;实证分析
  • 2265.地沟油的太赫兹波段光谱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基于太赫兹电磁波与油脂大分子基团的共振反应及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能够灵敏地反映化合物结构与环境的指纹特性,应用该技术测量了普通食用油与多种地沟油的光学参数,得到了样品在0.16 ~0.96 THz频域的吸收谱和折射谱,分析了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性质,提出了地沟油和普通食用油在不同频率下的光谱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太赫兹光谱信息可作为辨别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可为地沟油的快速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太赫兹时域光谱;地沟油;吸收系数;折射率
  • 2266.国内初榨橄榄油品质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国内种植的油橄榄为原料,研究了油橄榄品种、成熟度以及堆放时间对初榨橄榄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初榨橄榄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范围65.85% ~80.08%,亚油酸含量范围2.61%~17.18%;初榨橄榄油的酸值随油橄榄成熟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鄂植8号酸值(KOH)从0.35 mg/g下降到0.26 mg/g;紫果的初榨橄榄油过氧化值低于青红果和红果;油橄榄堆放时间延长会使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略有增加,而酸值的增加程度因品种而异.不同形式的油橄榄初榨橄榄油在风味上均能很好地区分.
    关键词:油橄榄;初榨橄榄油;品质;风味;电子鼻;olive;virgin olive oil;quality;flavor;electronic nose
  • 2267.非水相中热反应型花生香精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以花生粕酶解物为原料,在非水反应体系中通过热反应技术制备得到具有花生特征香味的热反应型花生香精.结果表明,热反应型花生香精的最佳配方(配方中的配料均以花生粕酶解物的质量计)为:复合氨基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质量比为1∶1∶1)用量8.5%,硫胺素用量1.0%,葡萄糖用量2.5%,花生油用量90%;最佳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1h;利用电子鼻进行热反应型花生香精的检测,并通过GC-MS检测出热反应型花生香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35种,主要呈香成分为吡嗪类、噻唑类、吡喃类化合物.
    关键词:花生粕;花生香精;热反应;电子鼻;peanut meal;peanut essence;thermal reaction;electronic nose
  • 2268.盐肤木油致突变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要求,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研究盐肤木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盐肤木油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P>0.05),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P>0.05);对Ames试验中的TA97、TA98、TA100、TA102未显示致突变性.说明在试验条件下,盐肤木油无致突变作用.
    关键词:盐肤木油;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致突变性
  • 2269.糖化酶辅助制备高纯度牡丹籽蛋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糖化酶辅助碱提酸沉优化制备牡丹籽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用糖化酶辅助制得的牡丹籽蛋白的纯度很高,可以达到分离蛋白的效果;制备牡丹籽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提pH9.5,酸沉pH4.5,糖化酶处理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0.03%,糖化酶处理pH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蛋白含量为91.12%,蛋白质提取率为88.34%.
    关键词:牡丹籽蛋白;糖化酶;碱提酸沉;peony seed protein;glucoamylase;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 2270.两种制取栀子渣油方法的对比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栀子渣为原料,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对栀子渣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速15 kg/h;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料液比1∶4.5、萃取时间240 min、原料水分含量4.0%.对两种制取方法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栀子渣油的品质比较可知,制取高品质的栀子渣油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
    关键词:栀子渣油;超临界CO2萃取;有机溶剂萃取;优化;品质;gardenia pomace oil;supercitical CO2 extraction;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optimization;quality
首页  上一页  ...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