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1.黄秋葵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 ~ 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关键词:黄秋葵籽油;提取;脂肪酸组成;GC-MS;okra seed oil;extraction;fatty acid composition;GC-MS
-
2312.离子液体催化亚临界水水解大豆皮制备还原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以大豆皮为原料,在亚临界水中,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大豆皮水解制备还原糖.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大豆皮纤维素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二硫酸氢盐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的水解条件,得出在水解温度175.4℃,水解时间5 min,液固比80(80 mL蒸馏水与1 g大豆皮比值),离子液体用量0.11g的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50.78%.
关键词:亚临界水;离子液体;大豆皮;还原糖;subcritical water;ionic liquid;soybean hull;reducing sugar
-
2313.高温米糠粕制备米糠多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高温米糠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取米糠蛋白,并将米糠蛋白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米糠多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55℃,加酶量0.3%(占高温米糠粕的质量),pH 9.6,水解时间3h.在最佳水解条件下,米糠蛋白水解度为10.3%.所得米糠多肽粗蛋白含量为85.7%,蛋白质分散指数(PDI)为76.4%,氮溶解指数(NSI)为64.1%,相对分子质量在180 ~3000之间的米糠多肽占78.88%.
关键词:高温米糠粕;米糠多肽;水解;制备;high-temperature rice bran meal;rice bran peptide;hydrolysis;preparation
-
2314.植物油制备润滑基础油的化学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对植物油制备润滑基础油的化学改性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概括了植物油的特点,分析了其作为润滑基础油的优势和不足,重点介绍了植物油的氢化、环氧化、支链化和酯交换等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情况,比较了各种改性方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环境友好型润滑基础油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植物油;润滑基础油;化学改性技术;研究进展;vegetable oil;lubricant base oil;chemical modification technology;progress
-
2315.我国六大城市居民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根据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分别对南北6个代表性城市即北京、沈阳、上海、重庆、西安、广州的居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摄入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6个城市居民每日膳食中食用植物油提供的n-6与n-3脂肪酸比例,仅西安为4.4∶1,符合(4 ~6)∶1的适宜比例,其他城市为(7 ~13)∶1;6个城市居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提供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三者的比例均未达到适宜比例(1∶1∶1).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城市居民;摄入量;调查分析
-
2316.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油茶籽和核桃中的8种金属元素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油茶籽和核桃中的铅、镉、铬、砷、汞、铜、锌、铁8种金属元素的方法.试验优化了微波消解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31 ~31.6μg/kg,加标回收率在80% ~ 110%之间,RSD在1.7%~7.8%(n=6)之间.采用该方法对黄豆标准样品(GBW10013)和苹果标准样品(GBW10019)进行验证,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地区的油茶籽和核桃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其中有害金属元素含量远低于现行标准的限量值.对于油脂含量较高样品中多金属元素的测定,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低检出限的特点.
关键词: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油茶籽;核桃;金属元素
-
2317.脱臭闭路冷冻真空系统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闭路冷冻真空系统用于大豆油精炼脱臭工段,蒸汽消耗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产出的成品大豆油优于国标一级大豆油的要求.实践证明闭路冷冻真空系统适合在大规模油脂精炼生产线中应用.
关键词:闭路冷冻真空系统;冷冻真空;脱臭真空;大豆油
-
2318.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油脂发酵条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健强地霉G9菌株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油脂产量的8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温度、KH2 PO4添加量和花生饼粉添加量为对油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的3个重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最佳产油条件为:温度28℃,KH2PO4添加量16 g/L,花生饼粉添加量16 g/L.在此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健强地霉G9菌株油脂产量达10.73 g/L.采用优化的摇瓶实验条件进行5L罐上发酵培养,菌株油脂产量达28.63 g/L,为摇瓶培养时的2.67倍,说明该优化条件也适用于5L发酵罐生产,且健强地霉G9菌株适合放大生产,具有作为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潜力.
关键词:健强地霉G9菌株;微生物油脂;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条件;Geotrichum robustum G9 strain;microbial lipid;Plackett-Burman design;RSM;optimization;fementation condition
-
2319.黑加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用甲醇提取黑加仑籽油的极性物质,采用DPPH法、ABTS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以及Fe3+还原法测定黑加仑籽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黑加仑籽油极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可达到100%,β-胡萝卜素氧化抑制率最高为95%,Fe3+还原产物(普鲁士蓝)的吸光度最大为0.754,4项指标值均高于阳性对照物Trrolox以及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的最大抗氧化值.黑加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所含极性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途径不同.
关键词:黑加仑籽油;极性物质;抗氧化活性;black currant seed oil;polar substances;antioxidant activity
-
2320.热处理对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变化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玉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均有较大危害.研究热处理对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变化的影响,建立玉米粉中AFB1含量变化与处理条件的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在热处理过程中,玉米粉中AFB1的残留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玉米粉中AFB1含量变化属于一级反应,其活化能为42.2 kJ/mol,在100 ~200℃范围内,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玉米粉中AFB1在热处理过程中含量变化规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高于0.80.
关键词:玉米粉;黄曲霉毒素B1;热处理;动力学;食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