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12-05
以2023年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样品(草莓面包、酱卤肉、饮料、腐乳)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5种食品添加剂(安赛蜜、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安赛蜜、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和脱氢乙酸在浓度为0.078 125~20μg·mL
-1时线性关系良好,R2均> 0.999;方法检出限在0.15~1.81 mg·kg
-1
HPLC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4种抑菌剂的方法验证研究
来源:绿色科技 发布日期:2023-11-30
实验室为扩展产品检测项目能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竹木材料及制品》(GB 4806.12-2022)附录B方法对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4种抑菌剂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抑菌剂在0.2~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99,方法检出限为0.03~0.105 mg/kg,方法定量限为0.099~0.347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06%~2.00%;相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含量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3-11-2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含量,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建立标准曲线,实现了对褪黑素片样品中褪黑素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适用于保健食品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
限进介质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量
来源:化学分析计量 发布日期:2023-11-20
将血药分析中使用的限进介质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引入食品分析领域,简化动物源性食品分析中的样品处理过程,对肉类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量进行测定。使用苯基键合型限进介质色谱柱(150 mm×2.0 mm,5μm),流动相为0.1%乙酸-0.05 mol/L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条件下进行等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30℃,样品只需进行液液萃取,然后直接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猪肉、
几种发酵食品生物胺含量检测与食用安全性分析
来源:现代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23-11-15
生物胺是一类人体所需、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过量摄入可造成人体出现不良反应。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用酱,泡菜、奶酪和腐乳等四类发酵食品进行生物胺含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食用酱中主要存在的生物胺种类为苯乙胺、腐胺、组胺和酪胺,生物胺总含量范围在331.40~624.42 mg/kg之间;某些腐乳产品中生物胺含量较高,总含量可达2 355.32和1 091.05 mg/kg。相比于食用
基于新型亲水型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3种防腐剂和2种甜味剂
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发布日期:2023-10-31
目的 建立新型亲水型反相PSV C18色谱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脱氢乙酸等5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方法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C18填料、不同pH值流动相和不同流动相比例等条件对5种组分分离的影响。结果 采用新型亲水型PSV C18色谱柱、在最佳的流动相条件为甲醇∶乙酸铵溶液(0.02 mol/L,调节pH至6.7)=7∶93(V/V)下对5种食品添加剂的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即食食品中8种添加剂含量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10-25
目的:建立即食食品中8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定性方法测定添加剂标准品含量,优化色谱柱类型、流动相体系、洗脱方式、缓冲溶液的pH、柱温和流速条件,并应用于市售软饮料、酱油、蜜饯和香肠的添加剂定量检测。结果:以Diamonsil Plus-C18柱(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乙酸铵(20mmol·L-1,pH=7.0)为流动相,
保健食品中B族维生素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10-25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2且前处理简单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0.1%三氟乙酸溶液超声提取,C18色谱柱分离,以0.1%三氟乙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方法对4种B族维生素的分离效果明显,分离度全部超过1.5,标准曲线呈直线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99 5,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更便捷,分析速度快,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基于新型磁性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碱性橙Ⅱ和柠檬黄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23-10-25
目的 以Fe3O4/P[St-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 4-VP)]为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5个因素,优化了Fe3O4/P(St-4-VP)对色素的最佳吸附条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