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几种发酵食品生物胺含量检测与食用安全性分析
作者:曾新安; 闫冰; 李筱晴; 汪浪红; 韩忠; 李坚 加工时间:2024-03-26 信息来源:现代食品科技
关键词:发酵食品;生物胺;食用酱;高效液相色谱法;安全性评估
摘 要:生物胺是一类人体所需、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过量摄入可造成人体出现不良反应。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用酱,泡菜、奶酪和腐乳等四类发酵食品进行生物胺含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食用酱中主要存在的生物胺种类为苯乙胺、腐胺、组胺和酪胺,生物胺总含量范围在331.40~624.42 mg/kg之间;某些腐乳产品中生物胺含量较高,总含量可达2 355.32和1 091.05 mg/kg。相比于食用酱和腐乳,泡菜和奶酪中检测出的生物胺含量较低,其中泡菜中生物胺含量最高的为酸豆角,总生物胺为126.65 mg/kg,最低的为泡藕节,总生物胺含量为22.32 mg/kg。另外,本研究还基于发酵食品食用特性、组胺和酪胺生物学毒理学性质,结合食用场景和危害风险评估分析食用酱和腐乳而引起的生物胺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摄食这几种食品生物胺毒性危害风险较低,食用安全性高。该文为消费者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