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3-20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重点在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甚是不足,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为例,剖析了传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性质及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对其有效实施举措深入探索,准确掌握学生思政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3-20
首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融入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融入点,以第一章静力学原理这节课设计,阐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思政体系,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持续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在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弥补传统实践教学弊端,延伸实验深度和广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3-20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此研究的目的是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性,完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深挖各教学章节思政元素与案例,再以思政融合项目为驱动,依托特色思政实践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和多元化考核体系,推动思政元素在教学全过程的有机融入。思政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在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中
-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校企共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现代棉纺技术课程为例
来源:化纤与纺织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15
文章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现代棉纺技术课程为例,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样本,介绍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共建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变化,开展校企共建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新模式实践,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归纳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育人成效,总结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旨在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
“包装机械”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来源:中国林业教育 发布日期:2024-03-15
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包装机械”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专业认同感低。为此,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并在过程性考核中加强
-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来源: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3-1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文章以“汽车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索“汽车文化”在思政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融入课程思政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3-15
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目标,开展融入课程思政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实践。以确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目标为开端,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内精确定位,落实对学生职业教育精神、法律道德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以“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为
-
新工科背景下《纺纱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黑龙江纺织 发布日期:2024-03-15
为了更好地助力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服务地方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以辽东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纺纱学》为例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分析课程建设背景,梳理《纺纱学》课程教学现状,探索其教学改革新途径。基于新工科视角,从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加强课程实践、争取虚拟仿真资源等方面,对纺纱学课程建设进行分析;讨论了以赛促学以及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思政元素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我校纺织工程专业人才
-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15
针对新能源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枯燥、教学内容前沿性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开展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围绕一流课程建设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方法。将科研和生产融入课程教学,营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经过新能源汽车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科
-
课程思政在机织学教学中的建设与融入
来源:化纤与纺织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15
文章针对课程思政在机织学教学中的建设与融入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机织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对机织学课程思政的元素进行挖掘与梳理,形成系列思政模块,并将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专业知识传授模块、思政融合模块进行重组,形成对标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最后采用案例式、“互联网+”和随机渗透的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旨在达成全方位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