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来源:应用化学 发布日期:2024-04-20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愈演愈烈,有关问题食品的报道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旦兽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被过度使用或滥用,药物残留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常见的残留检测方法存在成本高、速度慢和效率低等缺点,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传统的理化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质量检测的需要,因此研发快速高效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在真伪鉴别、非法添加物检测和农兽药残留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4-04-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结果:4种四环素类药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现出良
  • 动物源性食品中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24-02-28

    酰胺醇类药物半衰期较长,进入人体后难以通过自身代谢排出体外,过量的酰胺醇类药物残留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中国制定了酰胺醇类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氯霉素在所有可食组织中均不得检出。文章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与电致化学发光法、免疫法、荧光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新技术进行了展
  •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探析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发布日期:2024-02-25

    该文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了探析,主要从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的检测方法在速度、准确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发展基于分子生物学、光学和化学等新兴技术的检测手段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提供一些有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参考,以便相关机构和研究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克伦丙罗残留量

    来源: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发布日期:2023-12-28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克伦丙罗的测定方法。试样经乙酸铵缓冲溶液提取,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在C18色谱柱上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克伦丙罗在0.1~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2μg/kg,定量限为0.5μg/kg。在0.5μg
  • 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3种磺胺类药物

    来源: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23-11-20

    建立了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3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动物源性食品经1%甲酸乙腈(V/V)或80%乙腈水溶液(含1%甲酸)(V/V)提取,氯化钠饱和,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使用Phenomenex Luna Omega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进行分离,0.1%甲酸水溶液(V/V)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
  • 辖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发布日期:2023-11-14

    动物源性食品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从不断曝光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来看,人们的思想也在急速转变,从过去盲目追求“卖相”和“颜值”转变为现在追求“口感”和“品质”,足以凸显食品安全一直是追求的目标。该文主要论述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工作案例,认真分析查找案发原因,提出加强源头治理的应对措施。
  • 动物源性食品中沙丁胺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 发布日期:2023-10-31

    沙丁胺醇(salbutamol, SAL)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以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但SAL在动物产品中蓄积会引发食物中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自2002年开始,中国将SAL列为养殖业违禁药物,但因猪肉残留SAL所导致的中毒事件仍频繁发生,因此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SAL的残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SAL残留的检测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
  •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耐药细菌的分布及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23-10-25

    目的 考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耐药细菌的分布及抗生素对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18种抗生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对样品中的需氧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调查耐药基因的分布,以qnrS阳性菌株为供体菌、大肠杆菌J53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试验,调查抗生素胁迫对
  •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卫生工程学 发布日期:2023-10-20

    <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各种动物源性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菌药物残留逐渐成为各国都在关注的问题。抗菌药物残留会给人类带来众多危害,包括毒性作用、过敏与变态反应、“三致”作用、影响胃肠道健康、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影响临床工作、污染环境等,还会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国际贸易[1]。为了保护人类的食品安全健康,选择合适的抗菌药残留检测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