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化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启示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3-04-30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成熟的制度模式,有助于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文章从选拔方式、培养过程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对比总结了中美两国化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异同,具体分析了招生计划、招生类型、报名条件、录取流程、生源、课程设置、培养环节、资助方式及主要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完善选拔方式、注重核心基础课程、健全资格考试机制、重视助教培养师资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
-
“新工科”背景下“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3-04-30
“非织造学”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条件下非织造布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新”需求,“非织造学”教学团队通过“政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非织造布行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
对接区域水产品加工产业链特色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3-04-30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产业链为引导,岗位群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创建三化教学理念,创造“三个越接近”实训条件,大力开发新型教材,培养适应新时代服务区域海洋产品加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
高职食品质量安全类课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调研与分析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3-04-30
目前国内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生产首要关注点,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员。因此,高职院校的食品质量安全类课程得到了广泛重视,而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培养方案。近年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对课程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食品行业领域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筛选和培养效率。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统计分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对于高职院校食品质量安全类课程的
-
化工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路径的研究
来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04-28
以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17—2021届就业数据为依据,分析该学院连续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讨论化工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从规范化、一体化、个性化、专业化及数字化五个维度出发,提高化工类学生人才培养水平及就业质量的路径,为推动化工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
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3-04-2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由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而要想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企业就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做支撑,这也推动了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院校应依托产教融合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该文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4-25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各部门分工、完善课程思政设计来创设思政育人环境,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优化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与此同时,可以从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实习基地三方面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
新农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4-25
食品类学科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一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新农科建设背景出发,分析了现阶段食品类专业建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在新农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实施中,面向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结合的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
-
高校化工类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
来源:科教导刊 发布日期:2023-04-25
文章介绍了齐鲁工业大学化工类专业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该项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实行了以课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外多种实践活动为有效补充的“3+1+N”课程体系,建立了由国内外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并运用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融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素质能力拓展于一体的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该项教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工科
-
精密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发布日期:2023-04-22
分析了精密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教学方式,重构“多层次、系统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学生考评制度等,更好地为高校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