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转变,三融合”探索纺织类非遗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
来源:化纤与纺织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15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纺织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高职服装设计教育的新焦点。文章通过“一转变,三融合”的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构“套餐+单点”课程体系,构建“五路并进”的教学模式,打造“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创建“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期培
-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1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我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机械类应用型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然而,目前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针对现阶段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逐一剖析,总结归纳了影响人才培养的矛盾所在。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以培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
-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5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张,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需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虚拟实践教学。该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平台,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策略,以优化新能源汽
-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14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教育必须适应新兴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加速自身变革,培养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近两年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复合型高素质工匠人才培养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为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总结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数字化对人才培养的意义。文章基于数字化教育背景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
-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14
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本校依托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优势,新增了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为了建设更符合现代产业需要的汽车人才,文章提出了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培养“亲产业、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交叉融合,建设智能化课程体系与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进而为培养适应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
基于PBL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4-06-13
该文从分析高校汽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发布日期:2024-06-10
“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对熟练专业人员不断增长的需求。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术卓越和实际应用兼备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人才。本文讨论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发展、实施和成果,同时也为寻求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
“企—校—企”三轴联动,致力产教深度融合——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4-06-10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发展为导向,有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共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实现“企—校—企”三轴联动,致力产教深度融合。该文从校企致力深度产教融合的意义、创新产教融合的方法及思路和开展高水平产教融合具体实践举措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专业“专创融合、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发布日期:2024-06-10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中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模式改革已经到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形势,我国高校的工科教学需要对此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我国高校领域的“新工科”建设由此正式开始。新工科视域下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中,需要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作更为紧密的对接,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创新的充分融合,以及企业生产发展与专业教学的高度协同,由此形成充分符合新工科专业教学要求的全新人
-
新工科背景下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研究
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发布日期:2024-06-01
为了加快新工科专业建设,促进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本文针对目前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通过对中高职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连贯性统一,对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导向和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来实现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并提出可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师资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评估机制来保障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衔接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