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1 篇 当前为第 99 页 共 282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981.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2-02]

    以牡丹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酶解温度、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酶解温度52℃、液料比3∶ 1、酶添加量3.6%( 以牡丹籽质量计) 、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可达92. 8%。
    关键词:牡丹籽;牡丹籽油;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水酶法
  • 982.高酸值米糠毛油碱炼脱酸工艺及条件的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2-02]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质量分数对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一次、二次碱炼效果的影响,并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的一次、二次碱炼的碱炼得率变化不大,一次碱炼脱色率在14. 24% 时最大,二次碱炼脱色率呈起伏变化; 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二次碱炼时采用较低的碱液质量分数有利于甾醇和谷维素的保留; 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相比,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在相同碱液质量分数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 89 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 87 个百分点; 在碱液质量分数较低( 8. 07% ~ 14. 24%) 时,脱色率平均提高9. 25 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平均降低12. 64 个百分点。对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和质量分数为14. 24%以下的碱液,对提高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减少谷维素和甾醇的损失都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米糠油;脱酸;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甾醇
  • 983.SO2-/水淬渣固体酸催化脂肪酸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2-02]

    以硫酸处理炼锌水淬渣所得的活性物质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将该固体酸用于甲醇和油酸的酯化反应,通过考察反应条件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来反映固体酸在油酸和甲醇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当固体酸用量为油酸质量的18%、甲醇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5∶ 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 h 时,油酸转化率可达90.35%; 固体酸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油酸转化率仍在70%以上,但随着重复利用次数增加,其催化活性有所下降。
    关键词:固体酸;脂肪酸;酯化;生物柴油;水淬渣
  • 984.丙酮缩甘油的制备及其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2-02]

    将生产生物柴油产生的副产物甘油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丙酮缩甘油可以提高生物柴油的经济效益。采用干燥剂原位除水法,在无溶剂体系中,丙酮与甘油通过原位除水、酸催化缩合反应制备丙酮缩甘油。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丙酮与甘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丙酮与甘油缩合反应的综合影响,并探讨了缩合反应动力学。在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丙酮3 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 0 h、丙酮与甘油摩尔比1∶ 1. 4 的条件下,丙酮转化率达到87. 80%。该缩合反应为准二级反应,活化能Ea为35. 58 kJ /mol,频率因子为5. 657 × 106。
    关键词:丙酮缩甘油;缩合反应;动力学
  • 985.不同品种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2-02]

    为研究不同品种葵花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采用Schaal 烘箱法连续加热12 d,分别测定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共轭二烯和共轭三烯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亚油酸与α -生育酚含量。结果表明: 在氧化过程中油葵6 号过氧化值在6 d 时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种,共轭二烯含量显著低于T012244 和内葵杂3 号,碘值在9 d 时显著高于内葵杂3 号但与白葵杂6 号和T012244 差异不显著,酸值与共轭三烯含量在12 d 时均显著低于白葵6 号、T012244。油葵6 号过氧化值、酸值和碘值在6 d 内均未超过国标规定的标准。油葵6 号中亚油酸与α - 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油葵6 号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强。
    关键词:葵花籽油;品种;氧化稳定性;α -生育酚;亚油酸
  • 986.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5-01-06]

    关键词:粮食安全
  • 987.超声波辅助煎炸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2-26]

    选用脱色处理后的煎炸废油为原料( 酸值( KOH) 4. 20 mg /g,水分及挥发物0. 072%,皂化值( KOH) 197. 24 mg /g,平均摩尔质量871. 82 g /mol) ,KOH 作为催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制备生物柴油,并利用气相色谱对生成物进行分析测试。在前期实验得到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 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1%的基础上,考察超声波对酯交换过程的强化作用。通过无催化剂实验确定超声波强化作用源于空化引起的物理变化,而后研究了反应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场位置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通过综合考量体系活性与空化强度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5℃,通过综合考量声场强度及其集中性得到最佳功率为100 W,当反应物相界面处于声场驻波位置即30 mm 处,可有效促进酯交换反应的进行,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反应5 min,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9. 64%。
    关键词:煎炸废油;生物柴油;超声波;酯交换
  • 988.表面改性氧化钙高效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2-26]

    以溴代正丁烷作为改性剂,采用化学键合法对氧化钙进行表面改性,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 - IR) 和X -射线衍射( XRD) 对改性氧化钙进行了表征,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氧化钙表面改性后能够促进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在反应温度65℃、溴代正丁烷改性剂用量0.01%( 占氧化钙物质的量) 、醇油摩尔比15∶ 1、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3 h 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6.6%,而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氧化钙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产率只有89. 3%。同时,经过改性后的氧化钙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在体系含水量为2. 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79.1%的生物柴油产率。FT - IR、XRD 表征结果表明,溴代正丁烷改性剂已经化学键合到氧化钙表面,并且改性对氧化钙物相结构以及分散状态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溴代正丁烷;氧化钙;改性;催化;菜籽油;生物柴油
  • 989.不同地区茶叶籽油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2-26]

    对浙江、云南、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河南、贵州9 个地区的茶叶籽油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总酚含量以四川、贵州和云南最为突出,在900 mg /kg 以上,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 400 ~ 660 mg /kg) ; VE含量以四川茶叶籽油最高,可达68. 55 mg /100 g,而江苏茶叶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α - VE含量( 31. 94 mg /100 g) 最多; 角鲨烯、三萜类物质羽扇豆醇与4 种甾醇类物质( 菜油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和谷甾醇) 在所有地区茶叶籽油中均被检出; 除湖南、湖北、福建外,其他几个地区茶叶籽油中都含有β - 香树脂醇; 此外,在所有地区的茶叶籽油中都检出1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 四川和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总甾醇含量最多,分别为5 710. 4 mg /kg 和5 539. 3 mg /kg。综合分析,四川、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关键词:茶叶籽油;不同地区;活性成分;多酚;VE ;甾醇;角鲨烯
  • 990.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2-26]

    研究了超声辅助水酶法对米糠油提取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米糠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 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质量比1∶ 1∶ 1) 和超声辅助处理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提取米糠油的最佳条件为: 复合酶添加量1. 5% ( 占米糠质量) ,料液比1∶ 6,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9. 5℃,pH 5. 4,超声功率198 W,超声时间15 min。在最佳条件下,米糠油提取率可达88. 3%,所得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为2. 2%。
    关键词:米糠油;水酶法;超声辅助
首页  上一页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