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探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3-2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食品质量问题迫切要求建构运行良好有序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也急需科学有效的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以更好地应用于对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领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
-
食品与饲料基质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8-03-25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不易被加工或烹调加热所破坏,超过一定摄入量后会引起人的肝肾功能下降、癌变或诱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措施避免真菌毒素的污染,因此,研究可以准确高效地测定食品和饲料基质中的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真菌毒素提取方法、净化方法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目前研究方法大多是针对某一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的
-
2015年-2016年淮安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18-03-25
目的了解淮安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2015年-2016年淮安市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空肠弯曲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737份样品总致病菌检出率为12.35%,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均为6.65%,副溶性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2.
-
基于Caco-2细胞模型评价食品营养物质的研究进展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3-23
Caco-2小肠上皮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食品营养物质成分的转运及吸收机制,基于Caco-2小肠上皮细胞模型,不仅可以评价食品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了解其他因素对食品营养物质吸收的干扰等。近年来,国内外利用Caco-2细胞模型对食品营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基于Caco-2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研究食品营养物质的吸收,综述了近年来食品源多肽、多糖、多酚、矿物元素、黄
-
食品中汞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18-03-20
为提高食品中汞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以国家标准物质大米和圆白菜为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对汞含量进行测定,考察过氧化氢量、赶酸时间、硼氢化钾浓度以及载流酸度等影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解过程中加入1 mL过氧化氢,消解后不赶酸,0.1%的硼氢化钾,2%的盐酸为所筛选的最佳条件。此条件显著提高汞测量的精准度。
-
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18-03-20
N-亚硝胺类化合物是种强致癌物,主要介绍了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种类;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危害;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国家检测限量要求;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5种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二次展开光解薄层层析法),并探讨各检测方法优缺点并展望未来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民营科技 发布日期:2018-03-20
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是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重点环节,除了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性有所要求外,实验室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检测环境,如足够的空间、合格的仪器设备、达标的原材料等。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锡
来源:化学分析计量 发布日期:2018-03-20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锡的方法。样品用浓硝酸冷消化后经微波消解,以纯水稀释定容消解液,选择分析目标物~(120)Sn、内标~(115)In上机测定。锡含量在0~50μg/L范围内与谱线强度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018 mg/kg。对高、中、低3个浓度级别的样品溶液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1%,2.42%,2.74%(n=6),样品加标回收
-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来源:民营科技 发布日期:2018-03-20
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的水平。应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有效地探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当前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提高,为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
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含量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8-03-16
[目的]建立混合型强阴离子(MAX)全自动固相萃取富集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米酵菌酸在0.1~40.0 m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 9。考察样品的提取条件及不同固相萃取小柱的净化效果表明,选择80%乙腈溶液(含2%氨水)为提取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