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食品源性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8-04-30
随着全球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食品掺假及造假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对相关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需求日益迫切。数字PCR(d 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核酸进行精确定量的全新方法,不仅能对食品源性成分进行精准定性,更重要的是可对不同来源的掺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相对于目前源性成分鉴定中广泛应用的实时荧光PCR(q PCR),它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本文阐述了d PCR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原理,并对d P
-
基于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挥发性风味评价及其应用
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发布日期:2018-04-30
食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组成复杂,含量低,易挥发的特点。近20年来,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发展迅速,比传统一维色谱的峰容量更大,对复杂组分分离度高且更为灵敏。本文从品种及产地鉴别,分级与鉴伪以及指导品质控制方面,对二维气相色谱在各类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概述其鉴定疑难组分的优势,并从方法开发及技术联用等方面,展望其应用前景。
-
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现状及其利弊分析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8-04-3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可食用产品,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食品营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食品也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其产生的过敏性和毒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需要综合对其分析研究,系统总结转基因食品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保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更清晰的认知,取其利弃其弊,更好地利用转
-
电化学修饰电极在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8-04-28
文章重点概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方法检测重金属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2016年汉中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发布日期:2018-04-28
目的了解和掌握陕西省汉中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2016年在全市4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5大类,共计281份。选取3家养鱼场、4家超市、3家农贸市场的样品进行了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弯曲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定性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3株
-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4-25
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形成了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食品流通进程。由于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依靠培养基富集、分离纯化、生化分析等手段,因此,其过程烦琐、用时较长且灵敏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对安全检测的要求。所以,研发高灵敏度、高通量、快捷的致病菌快速
-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4-25
在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食品检验检疫机构要认真对待问题,不断分析食品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策略的有效性,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整体水平。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的身心健康。
-
龙湾区部分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调查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4-25
为调查龙湾区部分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污染情况,探讨其危害程度,从农贸市场、超市等地区采集市售大米、玉米粉、花生、芝麻、花生酱、植物油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结果 448份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总阳性率为21.9%,其中B1检出率最高,达21.2%。花生酱、玉米粉、花生存在联合污染的情况,其中花生酱联合污染情况最严重,检出率
-
食品中污染物重金属常用检验检测方法探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4-25
食品中的污染物重金属含量过高会使人体机体慢性损伤,不会使人体立刻发病,而是一个缓慢损伤的过程,早期很难察觉,但最终还是会导致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研究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的检验检测方法,保证食品质量。
-
2014年-2016年郴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18-04-25
目的分析郴州市2014年-201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了解本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2016年郴州市11类共536份食品样品,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9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36份样品共检出各类食源性致病菌100株,总检出率为18.66%,检出率居前3位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6.92%)、弯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