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保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6-20
探索将OBE理念融入“食品保藏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以成果导向顶层设计“食品保藏学”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元素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联动,构建课程核心价值体系,全过程评价并持续改进。实施后,培养目标达成度不断提高,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课程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又具有良好的职业观和社会责任感,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此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
科教融汇及思政育人新路径——食品包装技术课程创新实验设计
来源:农业工程 发布日期:2024-06-20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食品包装技术实验课开设了明胶-淀粉复合膜制备和性能评估实验,引入绿色包装材料最新科研成果,紧贴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结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涵盖产品研发全过程,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包括学生自行筛选复合膜配方、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模式实验报告。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设计创新性强、综合性高、学生认可度高且教学成果丰富,能极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培养正确思想价值。
-
高职院校《NX三维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16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阵地,研究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融合思政要素至关重要。以《NX三维机械设计》为例,重点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从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能力提高和思政要素挖掘方面给出了建设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5
课程思政是深化思政教育建设的基石和平台,但是目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硬融入”与“表面化”的现象,而且缺乏全面、系统性的探索,导致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协同性,关联性不强。该文分析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举措,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
利用碳中和科研成果进行冶金工程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来源:秦智 发布日期:2024-06-15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碳中和科研成果,结合钢铁冶金工程领域的实际情况,对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有效促进的路径与方法探索。通过对碳中和概念的介绍和钢铁冶金领域碳中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突出了碳中和在冶金工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钢铁冶金各工序碳中和研发的进展,并结合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将碳中和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生思政课堂的可行性及路径,相关研究结果将为提升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
-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
来源:西部皮革 发布日期:2024-06-15
文章针对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专业课程内容枯燥、难度较高的问题,研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有效减少工科教学的枯燥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课程思政方法,使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打造课程思政沉浸学习体验。文章主要解决了课程思政意识薄弱、融方法欠缺和没有亮点等问题,并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
立德树人背景下轻化工助剂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黑龙江纺织 发布日期:2024-06-15
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专业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重要举措。结合“轻化工助剂”课程特色和优势,指出轻化工助剂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深入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实施路径。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汽车维护与修理 发布日期:2024-06-15
本文探索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教育实践模式,并以制动盘的检查与维护为例,从“入心”“入脑”“入手”等3个方面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思想需求的思政课堂,实现中高职课程思政有效衔接。
-
课程思政融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汽车维护与修理 发布日期:2024-06-15
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本文对汽车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结合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和讲授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途径和具体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塑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高职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15
<正>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1],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国